202304302018 背影

 

背影

 

     對爸爸最早的第一個記憶,是在上小學之前,那時住在清水。有一天的深夜,雷電交加,強風呼嘯,大雨滂薄之際,一陣陣的敲門聲把全家都叫醒了。爸爸披著雨衣出去應門,回來後換上制服,就又匆匆地出門了。我問媽媽:”爸爸要去那裏?”,回答說:”鄉下淹水了,爸爸要去救人”。後來發生什麼事,完全沒有記憶了。是的,爸爸是一位警察;在當時,是個七天二十四小時,隨叫隨到,以便應付緊急事故的工作。
   
     為了躲避國共內戰,爸爸在民國38年,帶著媽媽和仍在襁褓中的大哥,提了幾個皮箱,從廈門搭船,渡過海峽,逃離到臺灣。開始了他將近一甲子離鄉背井的生活。
      剛開始,爸爸任職當鐵路警察。後來唸了警官學校,轉任成正式的警察。當時,老前總統蔣公,害怕軍警勾結地方勢力,據地謀反。中高階的軍警人員,每年都必需輪調,搬家成了稀鬆平常的事,為的是讓你無法生根,以防止造反。因此,大哥小學六年唸了六個學校,也許不是紀錄,但也實屬罕見。而我自己也住過烏日,追分,沙鹿,清水(唸小學一年級),再搬到大甲。
       搬到大甲以後,家中已經有四個孩子在唸書了,妹妹也即將唸小學。爸爸毅然決定,不再搬了,以免影響到孩子的教育。雖然家不搬了,但警官的輪調卻仍持續著。爸爸只能一早五/六點起床,帶著媽媽準備好的便當出門,搭車到任職地去上班工作;傍晚下班後,再搭車回家;有時晚上七點多才到家,但仍堅持全家一起吃晚飯。大甲,清水,沙鹿,豐原,潭子,后里 …. ,爸爸不知道一共繞了多少圈?非常非常的感謝爸爸的犧牲,我因此有一個可以稱為故鄉的地方 - 大甲。在那裏,我唸了五年小學,和三年國中。
      爸爸勤奮工作,清亷負責,很快就晉升成為二線二星的警官,擔任地方警察分局的組長。然而堅持不搬家的決定,也阻斷了他的仕途。原來警界教育界,都有個潛規則,就是在某個職位以上,如果要再晉升,都得先外調到邊緣的縣,山區,或離島去服務幾年。考績優良,沒有犯重大錯誤,原地有同等職位出缺時,才能申請再調回來。爸爸有兩次可以升任到台東和花蓮去當副分局長的機會;但因為得全家搬過去,或則獨自離家去上任,爸爸因此拒絕了調任。也因此,在二線二星的位置上,爸爸坐了將近二十年,直到退休。這又是一個重大的犧牲。
        在那經濟拮据,物資缺乏的年代,吃蘋果,對許多人家和我家,都是一件可望而不可及的奢望。然而,在小學五/六年級的某一天,不知道是誰,送了爸爸一盒四個又大又紅的蘋果。晚餐後,媽媽把一顆蘋果,切成12薄片,全家每人兩片,一共吃了四天(註:當時大哥已經外出唸大學了)。薄薄的一片蘋果,吃在嘴裏,那幸福的滋味,一輩子也難忘記。如果沒有記錯的話,成年以前,甚至更晚,我就吃過那一次的蘋果。至今,只要是在家吃蘋果,我一定都會先切成片,再一片一片地吃,重溫那兒時的幸福滋味。
       國中時讀到段永瀾的文章 “我的父親 “ (段錫朋 字書貽)。裏面寫道:”當過年、過節的時候,父親常要我們退還別人饋贈的糕點。我兩手插在一籃籃紅紅的蘋果裏,恨恨地說他不懂人情。”  內心有著感同身受,深深的共鳴和激動。她的這段文字,化做影像,牢記在心中。
     
      多年以後,從媽媽口中,聽到了一件往事。就是所有孩子都同時在唸書的那段時期,每年家裏的經濟,在二月和九月時都會相當艱難。因為學校要開學了,制服,文具和其他的費用,是一筆很大的開支。爸爸為了解決問題,未雨綢繆,一年前或更早,就會參加”標會”(視會期長短而定),為的是賺取微薄但比銀行高的利息。他會算好時間,會尾一定得在二/三月或八/九月結束的會才參加;然後先和會友拜託商量,讓他可以在一/二月或八/九月標到會,以便能夠解決財務上的困難。漸漸地大家都知道,我們家的情況,是從大陸逃難出來外省人,家無恒產,但也都樂意的幫助。
      聽完媽媽的故事,我想起了高中時讀到的柏楊名言:”有錢才可以不必折腰”。一向個性剛毅的爸爸,為了孩子們的教育,能夠放軟身段,去向別人拜託請求,實在令我感動。
      爸爸在家裏客廳牆壁上,掛著兩張用玻璃鏡框裱起來的證書:一張是中央警官學校的畢業證書,一張是高考及格的證書。年輕時,完全不了解它們的意義,直到聽了媽媽的故事,才恍然大悟:這兩張證書,是爸爸的驕傲,是爸爸在臺灣能夠安身立命,眷養一家人生活的保證,難怪一直要掛在牆上。回想起來,我們孩子們,多少也在潛意識上受到了影響,個個都勤奮讀書,爭取較高的學歷。畢竟那是一個要靠學歷文憑的時代。
     
       爸爸是一位中國典型傳統的父親,平常不苟言笑,言行舉止比較嚴肅。從我懂事以來,不記得他曾經抱過我或家中任何孩子。但他也有輕鬆的一面,很早就買的真空管的收音機和唱片機,除了每天定時聽新聞報導,也常聽音樂節目。爸爸聽中廣
包國良的琴韻歌聲節目時,我也會跟著聽(記得住清水時,大哥已經唸高中了,爸爸不在家時,大哥會偷偷打開收音機,聽講古。)
       國中時家裏買了電視。同樣,晚間新聞報導是爸爸每天必看的節目,然後會加上一小時的電視劇。記得看過春雷和長白山上。週末時,爸爸會看音樂和綜藝節目,羣星會,田邊俱樂部,蓬萊仙島,…。當然,我都會當跟屁蟲一起看。因此,我對早期的歌星,如謝雷,張琪,青山,婉曲,冉肖玲 … 以及他/她們的歌曲都很熟悉。至今,那些懷舊的老歌,我仍深深地喜愛著。
     深夜的世界少棒賽,是全家一起觀賞的盛事。都是早早就先睡覺,開賽前才起床。媽媽會煮米粉湯,加點豆芽菜,加點葱,大家一起先填飽肚子(這是我們家唯一有機會吃到宵夜的機會)。吃完了,開賽了,爸爸坐在籐椅上,我們坐在周圍的榻榻米上,一起觀看。
     
      在媽媽第一次中風後,我藉著工作出差的機會,常回去探望。爸爸早早就會把我返北的火車票買好了。離開家那一天早上,他會陪我走兩個街口的路,送我到火車站;早期,他還搶著拉我的行李箱;後來,他換成提我的電腦手提包。到了車站,他就會催促著我趕快過驗票閘門,到月臺等車,而他則留在閘欄的外面等待著。請他先回家去,他總是說:”等火車走了才回去”。北上的列車,由右向左行駛;大甲購票的車位,一般固定在二或九車,在極右或極左邊的月臺。爸爸會看著我拖著行李箱的背影,走向等車的月臺,或走下地下道,到第二月臺上車。火車來了,上了車,火車啓動,慢慢地離開。如果坐在第二節車箱,可以看到爸爸就盯著這節車廂看,揮揮手,頭隨著火車前行而慢慢轉動,直到我看不見他為止。
       這時,我想起了朱自清的”背影”,他看到了他父親,拖著肥胖的身軀,去替他買橘子,在月台上爬上爬下的背影時,淚很快地流下來了。看到爸爸的等候,在理性上,我也深深感受到他愛我的心情。
       多年以後,我自己的兒子也到外地去就學和工作,也久久才能回家過個週末或度個節期。回去時,一般我會開車送他去機場。到了機場航站大廈前,停車下車,打開後車廂,取出行李,擁抱道別,他提起行李,轉身離去。看著他的背影,消失在航廈的大門後,我的淚水也滿了眼眶。情感上,我終於理解了爸爸為什麼在驗票閘欄外等著,那一份的不捨,那一份的悵然,能多看一眼就再看一眼的心境,難怪久久不忍離去。那時,爸爸心裏想著的,一定是 “那載我孩子離去的火車,什麼時候,還會再載他回來?”
樹欲靜而風不止,
子欲養而親不待。
在母親節前夕,以此文懷念
我那愛我們,卻沒有說出口的父親!
1682861721699.jpg - 55
漂洋過海的皮箱

1682861723413.jpg - 55

 爸爸的兩張證書 

 

1682861724676.jpg - 55一片片蘋果的滋味

 

1682861726551.jpg - 55

大甲火車站(翻拍自網路)

 

1682861729703.jpg - 55

第二月台拍攝北上列車進站

 

 

 

 延伸閱讀:天使

 

 

 

===========================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