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4042154100/12/09/『蜘蛛的天敵和生存策略』講師:羅美玲老師 _____記錄:趙珉麗

100/12/09 蜘蛛的天敵和生存策略』 講師:羅美玲老師  ______紀錄:趙珉麗

 

前言:大家是幸福的一群,因著吾妹的邀請來上課,特別在如此寒冷的冬雨日子,真感動。

蒼鷺:(老師的自然名)

        民國88年學校推展特色課程,擔任桃園埤塘濕地的觀察研究,從望遠鏡發現學校外面令人驚豔

      的蒼鷺,而命自己的自然名。

喜歡蜘蛛的原因:

         記得在桃園鳥會時,初期不知如何賞鳥,單筒望遠鏡不易察覺,雙筒又不知如何運用。當弄好望

    遠鏡,鳥早已飛了。但在看鳥當中,反而看到了蜘蛛、昆蟲而走入了蜘蛛的領域。

        起初,被色彩艷麗造型特殊的外型構造吸引,漸漸地對生態行為好奇,經常在國內、外的野地,

    蹲在地上找東西的就是蒼鷺----我。

介紹5本有關蜘蛛的書:

    1.自然觀察圖鑑蜘蛛李文貴 親親文化出版

    2.台灣蜘蛛觀察入門陳仁杰 串門文化出版

    3.台灣常見蜘蛛圖鑑陳世煌 行政院農委會

    4.蜘蛛博物館 朱耀炘大樹出版

    5.野蜂放大鏡 楊維晟天下文化出版

 

蜘蛛的分類地位

    界--動物界

    門--節肢動物們

    綱--蛛形綱,與昆蟲綱同門不同綱。

    目--蜘蛛目,盲蛛目的盲蛛屬於蛛形綱,但同綱不同目,盲蛛常被誤認為蜘蛛,牠的頭胸腹合為一

          體,三者之間並無凹陷,只有一個體節,有一對單眼,分辨光的明暗。8隻腳特別細長,第一對

          腳更細長,用來感覺周遭的環境。白天躲在樹洞,石下,落葉堆,或葉面下,夜晚外出覓食,捕

          食以小型節肢動物為主,例如蚜蟲等。

 

蜘蛛和昆蟲的辨識

    1.蜘蛛--7:機節.轉節.腿節.膝節.脛節.蟅節.附節

       昆蟲--5:沒有膝節和蟅節

    2.蜘蛛--單眼8個或6個,4個或沒有,排列方式和數目多寡可作分類的依據之一。

      昆蟲--複眼

    3.蜘蛛--觸肢:1獵捕:有手的功能2觸覺.嗅覺3攜卵囊(female)4生殖補助器(male):交配方式和蜻蜓有異曲

               同工之處,雄性交配前先將腹部精巢的精液往觸肢的儲精囊放置才交配。

      昆蟲--觸角

    4. 蜘蛛--2:頭胸部和腹部之間有腹柄,細細小小的可以讓這2段靈活活動。

       昆蟲--3:頭部,胸部和腹部

    5. 蜘蛛--腹部:雌性有外雌器,雄性看不出。

                  :2(古老蜘蛛):多在潮濕陰暗的環境生長1(比較進化): 多在比較乾燥的環境生長。

                  雌性看腹部的外雌器,雄性看觸肢末端特化膨大形成的觸肢器做為種別,性別分類的依據

                  之一。

食性:

    1.造網性:不同蜘蛛結不同的網,有1、圓網 2、皿網 3、漏斗網 4、條網 5、部規則網 6、 帳幕網。

                   以人面蜘蛛而言,牠除了圓形大網外,還是纏繞獵物冠軍,技巧高超,先捆一捆,之後水

                   平轉90度,再捆一捆,以此類推,就連無霸勾蜓都可以包裹,吸食。

    2.徘徊性:不結網,常在地面,草叢,葉面,牆壁或其他物體表面徘徊,獵食。

                   如蠅虎,貓蛛等。

   3.食物:竹節蟲.螳螂.蜻蜓.蝴蝶等。

   4.獵食:若網的波動疏鬆,頻率低是風吹草動。

              若網的波動緊密,頻率高是獵物上門。

             1).狩獵型:依靠速度.策略.技巧等。

             2).等待型:偽裝是最佳打鬥方法。如蟹蛛;躲在花上,可以吃比牠體型大的天牛呢!

生活史

     1.胚胎期:從授精到略具蛛型的個體,發育過程全在「卵殼」內進行。

     2.幼蛛期:幼蛛期的個體發育銓在「卵囊」內,卵囊內的蜘蛛多寡與季節和第幾次生產有關。

        a.前幼蛛期:1-2次蛻皮。

        b.幼蛛期:也是1-2次蛻皮。

     3.若蛛期:破卵囊而出,不是孵化,而是隨風而飄,除了鳥,昆蟲之外會飛的可以叫蜘蛛第一名。

     4.成蛛期:表示雄性有成熟的精巢和發育完整的觸肢器,雌性有成熟的卵巢和發育完善的外雌器及生

                   殖輸管,一般在成蛛期蜘蛛就不再蛻皮了。

         蛻皮的方式:一次大約1小時上下(依種類不同),頭先裂開,繼而腹部兩側裂開縮小,頭殼皮連在

                             腹柄上,不會斷落,再慢慢擠出一隻一隻的腳,再伸直,再彎曲,並將觸肢活動活

                            動,最後脫離蛻皮,沿著絲線向上爬。

蜘蛛的天敵

.捕食性天敵:

        .蜥蜴.壁虎..蠍子.蜈蚣.食蟲椿象..水棲掠食昆蟲水蠆等。例如鳥吃蜘蛛,並把蜘蛛絲當鳥巢

    的膠水。也會同種或同類蜘蛛相殘,例如長尾寄居蛛,孔蛛侵入其他蜘蛛網內,並將網主蜘蛛吃

    掉。

.寄生性天敵:

   1.內寄生:如小頭虻的口器長,可吸菊科的頭狀花序,幼蟲找到寄主,就由寄主的書肺鑽入寄主長

                  大。

   2.外寄生:

      a.:抓住寄主後,甩也甩不掉,像個紅色的小芝麻,小紅燈,吸食寄主的體液。

      b.寄生蜂:

        1).姬蜂科:嗜蛛姬蜂在金珠,長腳蛛等身上,以迅雷不及掩耳的動作產卵,雌珠被麻痺卻不立刻死

                       亡,變的動作慢,慢慢被侵噬,一點一點失去生命,直到嗜蛛姬蜂長大。

        2).細腿小蜂:(多重寄生)細腿小蜂寄生嗜蛛姬蜂,嗜蛛姬蜂再寄生長腳蛛上。

     c.寄生蠅:在蜘蛛身上產卵,以蜘蛛的組織為食,到化蛹前,蜘蛛才被完全吸乾而死。

     d.螳蛉:長相,行徑很像螳螂,把東西吃的乾乾淨淨的,幼蟲像蛆鑽進蜘蛛卵囊內寄生。

     e.蛛蜂科藍翅蛛蜂:可在youtube上欣賞羅老師的精采影片"台灣螲蟷與蜘"

     f.細腰蜂科黃柄壁泥蜂:飛行時雙腳下垂,誇張的黃色細腰和黑色的錘腹非常明顯,常在山壁做長筒

             狀泥巢,捕捉小蜘蛛給幼蟲吃。

     g.短翅泥蜂:平地或山區築巢在細竹竿或山壁凹處通道式泥團。會蛰蜘蛛的運動神經變成植物蟲,使

            之不能動彈,像個固定的取水廠或挖泥,期活動範圍並不大。

     h.切葉蜂科尖腹蜂屬:先將樹葉切成一樣大小,作為竹管或山壁石縫的隔間材料,房子蓋好,外出獵

            蜘蛛回來產卵,給寶寶食用。

     i.藍翅蜘蛛很愛乾淨,花很長的時間洗澡,先搓腿,動作緩慢,功夫一流,再洗觸角,一點也不馬

           虎,因觸角是偵徹的重要工具,還要洗臉洗頭.洗背.一絲也不偷懶。

     j.藍珠蜂:也會抓台灣螲蟷,多數是築一洞一泥室,只有少數是一洞多泥室,先把高腳蛛毒昏,拖往

           蛛蜂預築的巢,並在高腳蛛的身上產卵。

.感染細菌.真菌.病毒

 

蜘蛛的生存策略

.躲藏:最常見的方式

   ˙拉克氏尾蛛:雌性腹部有一根尾狀突起,像個天線寶寶。夜間捕食,白天將網破壞,喜躲在樹葉

                          下。

   ˙三角鬼蛛:融入環境,不易察覺。

   ˙紅鳥糞蛛:躲在一片葉子局部枯黃的部分上,讓你遍尋不著。

   ˙細齒方胸蛛:躲在上下兩片葉子之間。

   ˙方格子黑斑蛛:躲在枯葉堆中。

   ˙大姬蛛:躲在葉子下。

   ˙吊葉蛛:捲在垂於枝稏的枯葉中,以枯葉築成一個隱蔽所。

.偽裝

   ˙吊鐘姬蛛:以泥沙.食物殘渣等築成一個鐘型巢,懸吊在石縫中,隱藏及產卵在內,並在巢下,佈上

                      好幾條直線錘絲,固定在下方石上,可以抓到卡氏地蛛呢。鐘巢大約1cm,姬蛛大約0.5

                      cm,小型蜘蛛。

   ˙五紋鬼蛛:結有缺口的不完全圓網,不現身在網中心,而躲在網旁的葉子裏,利用波動出來獵食。

   ˙卡氏地蛛:(古老蜘蛛)有八個單眼,大顎向前伸,用自己的絲做成管狀巢網,偽裝成爬藤植物的攀緣

                     粗莖或枯枝,緊貼在樹幹基部或石壁上,並連到地下,牠就透過像絲襪的管壁,誘使獵物

                     爬過,立刻用毒牙將獵物咬昏,拖入管巢中吸食,吃完飯,把碎屑丟出網外,並把管網修

                     補好,恢復成原來偽裝 的管狀巢網。

.保護色:不易被發現,可減少昆蟲的戒心

   ˙嫩葉蛛:像嫩葉的顏色和樣子

   ˙地衣鬼蛛:像地衣的樣子,融合在地衣的環境中

   ˙茶色姬鬼蛛:隨棲息環境改變體色,黃昏時在林邊.草叢.屋簷下結圓網捕食,白天破壞,躲起來。

.警戒:自備武器,顏色鮮豔,有警告作用。

   古氏棘蛛.乳頭棘蛛.援德氏棘蛛:有很厚的皮。腹部邊緣有非常厚的棘刺,使掠食者很難吞嚥。

.毒門功夫

        基本上,蜘蛛是有毒的(渦蛛科除外),至少對他的獵物而言,因為毒腺.毒 牙時用來捕食時麻痺的

    作用和自衛的武器。所幸台灣沒有惡名昭彰的黑寡.捕鳥蛛,只有少許毒蜘蛛,例如台灣長尾蛛,

    毒性較強,警覺性也強。

       被咬像被蜂蛰的感覺。因為是神經毒,要去治療。有人露營時在夜間被咬的紀錄,所以沒有被毒

    死的紀錄,自保之道,就是不要徒手抓蜘蛛,由於他不是昆蟲。

.逃走

   1.三十六計之一:瞞天過海

    ˙塵蛛:讓自己的身體.姿勢.樣子.顏色和留在網上的垃圾.殘骸非常類似,看不出牠在哪裡。

   ˙長銀塵蛛:身體具有銀斑,躲在網心的白色隱帶中,a.躲藏  b.反射紫外光,吸引昆蟲   c.將身體分

                       割,融入背景中的效果,避開天敵的耳目   d.擴大面積,有威嚇作用。

   ˙鳥糞蛛:在葉面上像極了鳥糞的形狀,顏色與鳳蝶幼蟲的鳥糞狀有異曲同工之效。

   ˙蚓腹寄居姬蛛:簡直是竹節蟲的化身,腹部細細長長,形成一根松或細枝,結條狀網,非圓型平

                     網,在一字型網上爬著爬著,卵囊垂吊成丁字狀,像一個倒掛的小花瓶。可以看見底下可

                     愛的瓶口樣子呢!

   ˙東亞夜蛛(渦蛛科):4個眼睛,織ㄚ字形或一字形的條網,絲很黏,輕輕一 碰就黏黏的。會把第一,

                     二對腳叉開,第三,四對腳緊貼身體形成ㄚ字形,與ㄚ字形網合而為一,也會把舊絲收

                     起,上下搖晃,身體又變成一字形,更會把獵物打包掉頭在自己的頭部。卵囊也像細枯枝

                     和長長的一字形身體接連在一起,有電形金剛的意味。

   ˙無鱗尖鼻蛛:擬態專家,4隻腳由上往下,後4隻腳由下往上,和身體全縮成一團,像果實,像樹

                    瘤,維妙維肖,一點也看不出是蜘蛛。夜行性,白天看不見網。

   ˙枯枝尖鼻蛛:連打包的獵物都包裝的和枯枝一樣,白天停棲時,他就是一截枯枝,連小若蛛風飄時

                   也是一支小枯枝的樣子,但一到晚上就形跡敗露,不過可以看出腹部,腳的花紋還真近似

                   枯枝。

   ˙枯葉尖鼻蛛:雌性若蛛腹面是綠葉紋,雌成蛛腹面是枯葉紋,腹部前端則伸得長長的像葉柄,與枯

                   葉蝶一般,令人嘆為觀止的傑作。

2.三十六計之3 借刀殺人

   ˙寄居姬蛛在金蛛網上或人面蜘蛛網上

     1).吃小的:清除大蜘蛛(網主)不便攝食的小型獵物或殘渣。

     2).吃大的:拉絲到(不黏的)旁邊偷吃,但不侵犯網主。

       ˙阿須寬肩鬼蛛網上的寄居蛛會偷吃網主的食物,也會吃掉網主。

3. 三十六計之5 趁火打劫

     ˙裂額寄居姬蛛:雌性不到1cm,把自己裝扮成枯枝的樣子,寄居在人面蜘蛛,雲蛛,金蛛等網上,

                特別的是牠的卵囊紅褐色,小圓球形,下方有一個短柱狀凸起,上方以細絲狀長柄懸掛在寄

               主網上,像是小紅燈籠高高掛。

4. 三十六計之7 無中生有

     ˙蟻蛛(蠅虎科):長像,行為舉止酷似一隻螞蟻,因為鳥類不喜歡啄食螞蟻,因而蟻蛛在地面上,葉

                面上,大大方方的爬來爬去,徘徊覓食,最特別的常將第一對腳屈膝狀,高高舉起,虛張聲

                勢,無中生有。

5. 三十六計之11 李代桃僵

     用斷尾斷腳的方式求生,也就是以最小的損失得到最大的勝利。

6. 三十六計之29 虛張聲勢

   ˙幽靈蛛:遇狀況時,在網上持續快速顫動,牽引蛛網上下震動,混淆視聽,使天敵無法瞄準,安全

                   時立刻停止,紋風不動。

7. 三十六計之30 反客為主 及 三十六計之35 連環計

   ˙孔蛛:體型小,雌,雄皆不到1cm,可在葉面上捕食,也結簡單的不規則網捕食,但最特別的是常侵

               入大姬蛛,幽靈蛛,或雲斑蛛網內,捕食網主和網上的若蛛及卵囊,還佔據該網過夜,蛻皮

               和產卵。若被網主發現,輕輕用腳勾絲,由平網向下垂吊,倒懸躲避。

8. 三十六計之36 走為上策

         黑背草蛛:棲息於樹上,結漏斗形網,包含有基部的喇叭形管狀巢,平展的外平面網,白天躲在管

  狀巢,夜間伏在洞口,伺機獵食,非常敏感,有任何一點風吹草動,立刻快速逃之夭夭,不見蹤影。

 

 

                    台灣螲蟷與蛛蜂的故事

       台灣螲蟷是古老的蜘蛛,地區性行為,在光禿的土坡堆滿落葉地面挖洞做幾公分的隧道,吐絲塗

滿在管壁上,並開2個相通的泥圓蓋,預防被入侵時可以從另一個洞蓋逃出。洞蓋也佈滿絲,不易打

開,牠會躲在洞蓋內感應有獵物時,前3對腳頂住蓋子,第4對腳頂住頭,將天衣無縫的洞蓋瞬間打

開,抓住獵物入洞為食。

        2009年6月11 羅老師觀察並拍攝一段精彩的影片,可在youtube上網欣賞。一隻藍翅蛛蜂在地上爬

來爬去,嗅來嗅去,終於感應到台灣珠蜂的巢穴,地毯式搜索,正是蛛蜂的伎倆,先在洞蓋外觀察,

好不容易和台灣螲蟷拔河,才將含有黏絲的蓋子打開,確定內有獵物,就把蓋子又再蓋好,過一會兒

再把蓋子打開騷擾,一群小若蛛從洞口跑出四散,再觀察,又把蓋子關上,再打開,小若蛛又跑出一

群。如此數回,確定小若蛛都跑光了,這時珠蜂奮力咬管壁,清黏絲,且把2個洞蓋封住,並從旁邊開

另一個小洞,鑽進鑽出,開通新管道接舊管道。

       大功告成,回到地面,將地面的小細枝,小石頭,落葉,小泥塊就地取材,鋪設,遮掩。直到沒

有辦法看出原來蓋子的樣子。這樣賣力認真,把作案現場完全破壞,我們再也找不到圓蓋了。而台灣

螲蟷媽媽已在小若蛛全部出來就被珠蜂麻痺,寄生在洞內了。當然台灣螲蟷不會那麼慘,每次都被蛛

蜂找到,抓到。

回應

33屆聯誼會

會長 徐玉英

總幹事 黃華敦

研究組長 楊麗蓉

財務組長 黃素芬

編輯組長 高桂枝

資訊組長 蘇信憲

首席監委  蔡耀勤

監委   賴麗霞 呂理賞 謝和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