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5312047100/05/12『蝶類分科-粉蝶』--講師:黃行七老師____記錄: 李成華

「蝴蝶分科介紹」粉蝶          解說老師:黃行七老師            記錄:李成華

時間:5月12日 p.m.14:00~p.m15:00             

粉蝶科:粉蝶有35種,陽明山記錄過的粉蝶有18種

粉蝶,粉蝶不是說牠鱗粉很多,而是說牠的色彩很淡,清清淡淡,顏色淡淡的,一般說淡的顏色會加上「粉」,粉蝶主要以黃色和白色為主。相對於鳳蝶號稱王公貴族來說,粉蝶稱得上蝴蝶中的淑女,清秀佳人。

台灣的粉蝶有35種,陽明山記錄過的有18種;超過一半,但比例上來講,不算高;粉蝶在台灣的分布很有趣,有些只有北部才有,有些東部有,有些只有南部有,有些種類甚至於只有在離島和高山上才有,所以每個地方看到的粉蝶種類都不太一樣。

雖說陽明山曾經記錄到18種,但是通常出去調查蝴蝶,一次能看到10種就算不錯了。

l          粉蝶分成兩個亞科,以白色為主的白粉蝶亞科(陽明山這裡有10種),和黃色為主的黃粉蝶亞科(陽明山有8種)。

l          粉蝶亞科

菜公坑山戶外觀察時,第一個介紹的就是白粉蝶(紋白蝶),牠是解說員最好的夥伴,冬天都沒有其牠蝴蝶的時候,還可以找到牠、介紹牠。蝴蝶有牠的生存策略,夏天是各種昆蟲繁殖的季節,相對的夏天天敵也多,卵、蛹被寄生蜂、寄生蠅寄生的機會也多。所以在天敵很多的季節,白粉蝶選擇的策略就是不出現,因此夏天看到牠的機會就變少了;秋天開始,牠就慢慢多了;冬天其牠蝴蝶都看不到了,只要好天氣出去,一定可以看到牠。

l          白粉蝶(日本紋白蝶)

白粉蝶以前的名字就日本紋白蝶,但是白粉蝶根據DNA的分析,卻發現牠不是日本來的,而是來自中國大陸。

白粉蝶主要特徵後翅整個都是白的,沒有任何斑點,緣點白粉蝶後翅外緣有黑色斑點。

粉蝶雌雄的差異,兩隻在一起時,比較看看誰比較黑,比較黑的是雌蝶(黑色素比較發達的是雌蝶)。

兩種白粉蝶雄蝶的前翅只有一個黑點,另一個模糊或不見了;雌蝶有兩個很明顯的黑點,前翅有很多地方顏色比較深。此外白粉蝶另一個特徵前翅黑色會形成三角形的形狀。

l          緣點白粉蝶(台灣紋白蝶)

緣點白粉蝶以前稱台灣紋白蝶,但牠們並不是台灣才有;以前被命名為台灣紋白蝶,是因為台灣的蝴蝶以前都是日本人命名,只要是台灣有,日本沒有的蝴蝶,就稱台灣**蝶。因此現在牠的名字是緣點白粉蝶,緣點就是邊緣有點的白粉蝶。

雌雄蝶怎樣辨別:兩隻在一起時,比較哪一隻比較黑,

緣點白粉蝶前翅黑色成鋸齒狀,和白粉蝶成大三角形明顯不同。

l          緣點白粉蝶和白粉蝶雖然都是白粉蝶但代表的環境意義不同。

看到緣點白粉蝶表示這個環境還不錯,因為緣點白粉蝶喜歡在山區半日照(有暗有亮)的地區來回移動;吃的是一些十字花科的原生植物(葶藶、焊菜、碎米薺)等。

白粉蝶(日本紋白蝶)喜歡在開闊的地方,全日照的環境如菜園、草原等地會看到,牠吃的東西,主要是人種的高麗菜、小白菜、油菜、芥藍菜…等;所以看到牠,表示這裡是有塊土地已被開墾種植了。

l          雄蝶認錯對象

圖片上一隻白粉蝶雄蝶,去找緣點白粉蝶雌蝶,被拒絕(緣點白粉蝶雌蝶高舉腹部)。

粉蝶科的雌蝶若拒絕交配,會把翅膀夾緊,腹部往上翹,非常有趣。

兩種不同環境的蝴蝶怎麼會出現在同一個地方?

因為白粉蝶和緣點白粉蝶的成蝶都喜歡吸花蜜,所以在訪花覓食的場所會同時出現。

白粉蝶和緣點白粉蝶的卵不容易辨識,因為卵產出的時間經過長短不同,卵產出的時間久色澤會較深。

幼蟲比較容易區分;白粉蝶幼蟲顏色較深,所以黃色的線不太明顯。緣點白粉蝶幼蟲顏色較淺,所以黃色的線比較明顯可見。

白粉蝶有可能會產在葶藶上,因為蝴蝶對牠的寄主植物有所謂第一選擇和第二選擇;緣點白粉蝶雖然比較喜歡原生的十字花科植物,但也有可能跑到菜園,到人類種植的高麗菜上產卵。

化蛹的地方不同,蛹顏色會不一樣。這類的白蝶的蛹上有兩根刺,緣點白粉蝶蛹上的刺較尖銳,白粉蝶蛹上的刺比較短鈍。

附近有些雜草的郊區的牆壁,很容易看到白粉蝶的蛹。觸摸蛹,會發現牠會動;因為蛹是活的,所以會動。

l          飛龍白粉蝶:北部非常有特色的蝴蝶

陽明山有飛龍白粉蝶(輕海紋白蝶),因為陽明山有鐘萼木,飛龍白粉蝶幼蟲食草鐘萼木;有鐘萼木才會有牠;台灣有鐘萼木的地方只有北部。

飛龍白粉蝶顏色較黃的是雌蝶,顏色較白的是雄蝶;圖片上可看到有隻小黑蚊在吸食牠翅脈裡的體液。飛龍白粉蝶名稱由來是牠的雌蝶翅膀打開來,翅脈上的斑紋很像一隻飛龍,飛龍在天而得名。

陽明山在大油坑、百拉卡都有鐘萼木,菁山瀑布處沿途可以看到很多飛龍白粉蝶。

陽明山的鐘萼木長的較高,魚路古道在日人路上的鐘萼,若有機會經過看到,別忘了停下來翻翻嫩葉,你會發現有許多飛龍白粉蝶的幼蟲。

看到飛龍白粉蝶幼蟲們把稀有植物鐘萼木咬成這樣,根本就是害蟲;但是飛龍白粉蝶也算稀有;牠們除了陽明山和瑞芳,其牠地方都看不到。

飛龍白粉蝶幼蟲食草是鐘萼木,成蝶則會吸花蜜和鳥糞。

飛龍白粉蝶有排隊的現象,當蔥木開花時,牠們吸食花蜜時,可以欣賞到一隻一隻排隊起飛的景觀;還有在溪邊群聚吸水的時候,若有一隻飛起來,其牠的就會跟著排隊飛起來,很整齊非常有趣。

目前觀察到的台灣會排隊的蝴蝶有兩種,飛龍白粉蝶和台灣中部、南部的雲紋尖粉蝶(雲紋粉蝶)。

飛龍白粉蝶  飛龍白粉蝶雌  飛龍白粉蝶  飛龍白粉蝶  飛龍白粉蝶

尖粉蝶:翅膀尖,表示飛行能力好,飛的快,飛的遠;所以這類的蝴蝶在陽明山通常是路過的;可能在附近的其他地方繁殖。

l          尖粉蝶在記錄過三種:尖粉蝶、黃尖粉蝶、雲紋尖粉蝶。

雲紋尖粉蝶  黃尖粉蝶  黃尖粉蝶  尖粉蝶

這些飛行能力好,牠們的食草在北部是台灣假黃楊,陽明山不確定有沒有?

在一些海濱地區有台灣假黃楊,去年調查時陽明山記錄到一筆尖粉蝶,可能也是附近飛過來的。

尖粉蝶:雄蝶全白,雌蝶有兩個型,一種白色型,另一種黃色型,圖片中尖粉蝶是在蘭嶼拍的。

l          幼蟲以魚木為寄主的三種蝴蝶:異色尖粉蝶、纖粉蝶、橙端粉蝶

異色尖粉蝶(臺灣粉蝶):不是台灣特有種,因為雌雄蝶顏色不一樣,所以稱異色尖粉蝶。雄的顏色非常鮮艷,鮮豔度隨季節而改變。溫度越高越鮮豔,春天和秋季色彩較淡,夏天顏色就很鮮豔;但是新鮮的個體和老舊的個體的顏色也會有差異。

異色尖粉蝶卵是聚產,幼蟲喜歡吃比較大株的魚木。

基本上粉蝶的幼蟲長相相似不易辨識。

纖粉蝶(黑點粉蝶)

纖粉蝶翅膀是圓的,所以不太會飛;翅膀打開有個黑點,以前稱牠黑點粉蝶。

纖粉蝶卵顏色有點水藍色,幼蟲喜歡吃魚木的小苗。

橙端粉蝶(端紅蝶)

橙端粉蝶粉蝶中體型最大的一隻,飛的速度也蠻快的。至於牠的顏色是橙色還是紅色,是在太陽底下反射的結果。橙端粉蝶喜歡鮮豔的顏色,賞鳥人要穿迷彩裝,把自己搞的不成人形,賞蝶服飾顏色鮮豔,較容易吸引蝴蝶。

橙端粉蝶翅膀合起來不飛的時候類似枯葉,當牠們停在溪邊溪水,樣子就像幾片落葉,不易被發覺。

橙端粉蝶幼蟲也很有趣,看起來像條青竹絲,不過這隻青竹絲長度僅有5-6公分

以前有個錯誤的觀念,認為吃木本植物的比較會飛,吃草本的蝴蝶比較不會飛。實際上不是這樣,以魚木這種植物為食草的,有很會飛的(異色尖粉蝶),很大隻的(橙端粉蝶),也有體型最小的(纖粉蝶)。

橙端粉蝶的卵比異色尖粉蝶大上許多,所以橙端粉蝶體型從卵的時候就大很多,長大體型當然較大。

橙端粉蝶雌雄區別:雄蝶翅膀色淺較白,雌蝶黑色斑紋較雄蝶發達,所以看起來較黑。

異色尖粉蝶 異色尖粉蝶  異色尖粉蝶   纖粉蝶    纖粉蝶    橙端粉蝶    橙端粉蝶  橙端粉蝶

l          鋸粉蝶(斑粉蝶)

粉蝶號稱蝴蝶中的淑女,但也有帶兇器的淑女;圖片這隻以前稱作斑粉蝶,現在叫做鋸粉蝶;為何叫鋸粉蝶?因為牠隨身帶有武器。

蝴蝶在野外免不了同性競爭,雄性動物較勁,不是用牙齒就是用利爪;蝴蝶沒有牙齒,也沒有利爪;這隻蝴蝶打架就用隨身攜帶的鋸子。

鋸粉蝶是體型僅次於端紅蝶的大型粉蝶,牠不是陽明山的蝶種,但在天氣開始熱的時候,陽明山的大屯山、七星山等幾個較高的山頭,會看到鋸粉蝶在上面飛來飛去。

鋸粉蝶不是這裡的蝶種,所以在北部想要看見牠,必須到烏來的溪邊或陽明山山頂。

圖片上可以清楚看出鋸粉蝶翅膀上凹凸不平的鋸齒,順著摸是平的,逆著摸會感覺到有凹凸不平的突起。牠們打架時就是靠翅膀去衝撞,鋸齒在前翅的前緣,牠們就是用前緣上的鋸齒去刮對方。

台灣翅緣有鋸齒的蝴蝶目前記錄有兩隻,而且都是粉蝶科的蝴蝶。

鋸粉蝶(斑粉蝶)   鋸粉蝶(斑粉蝶)

黃粉蝶亞科台灣有13種,陽明山記錄到8種。

第二種帶鋸齒的粉蝶就是這種鉤粉蝶屬,

l          遷粉蝶(銀紋淡黃蝶)

遷粉蝶(銀紋淡黃蝶)有斑紋和沒有斑紋,成蟲個體變化極大,曾被誤判為兩種蝴蝶;而把牠們分為沒有斑紋的無紋淡黃蝶,和有銀色斑紋的銀紋淡黃蝶。

後來發現這兩種蝴蝶原來是一種,出現斑紋的差異是季節型造成;夏天看到的是主要是沒有斑紋型,溫度較低的季節,春天、秋天看到的是有銀色斑紋的銀紋淡黃蝶。

遷粉蝶雄蝶前翅前緣也是呈現鋸齒狀,牠是美濃黃蝶翠谷的主角。這幾年北部種了許多牠的寄主植物阿勃勒、黃槐、翼柄決明等,牠幼蟲吃很多人種植的豆科木本植物;所以遷粉蝶數量很多。陽明山公園可能有種牠的食草,也有可能牠們從下面地區飛上來的,所以遷粉蝶在陽明山很容易看見。

之所以稱為遷粉蝶因為牠們飛行能力好,很能飛,很會飛,在國外是以遷徙著名,常有大量的族群做長途的飛行遷徙。

遷粉蝶低溫型的個體會有紅斑型或血斑型出現,但數量不多。

遷粉蝶在南部幼蟲吃的是鐵刀木,圖片上的雌雄蝶,可看出顏色不太一樣,前面黃黃的是雌蝶,雄蝶顏色偏水青色。

遷粉蝶牠的幼蟲有綠色型和黃色型兩型(顏色與季節無關),旁邊還有許多卵,卵的形狀較像米粒(其他粉蝶的卵較像子彈),蛹的形狀像樹葉。

遷粉蝶  遷粉蝶  遷粉蝶  遷粉蝶

l          紋黃蝶:

紋黃蝶不是常駐的種類,在陽明山不一定看的到,但某些季節很有機會可以看到,特別是風櫃口。

紋黃蝶食草椒草、天然苜蓿,北海岸、風櫃嘴有繁殖紀錄。

風櫃嘴是五指山和陽明山比較低的地方,所以秋天的時候,紋黃蝶會被風吹進來,吹向陽明山,所以在風櫃嘴很有機會看到。

紋黃蝶有兩個型,一種白色型,一種黃色型;最容易看到牠們的季節是吹東北季風的秋季。

夏天紋黃蝶在北海岸是繁殖的高峰期,所以數量多時,也有可能會出現在陽明山,靠近北海岸的的地區可以看到。

圖:紋黃粉蝶1         紋黃粉蝶2  紋黃粉蝶

l          圓翅鉤粉蝶(紅點粉蝶):稱得上有特色的陽明山蝴蝶。

圓翅鉤粉蝶在北部必須到烏來,那裏才看的到;但在陽明山卻可以看到,原因是陽明山有牠的食草鼠李科的中原氏鼠李。

圓翅鉤粉蝶整隻蝴蝶看起來像高麗菜的葉子,戲稱「高麗菜蝶」;牠非常會偽裝,翅膀上的一條明顯凸起的葉脈,摸起來卻是平的,因為牠利用顏色造成立體的效果。

以前稱牠為紅點粉蝶,因為牠上、下翅中室外側各有有一枚紅色斑點。現稱圓翅鉤粉蝶,因為牠的後翅圓弧鉤粉蝶指牠前翅前端突出成鉤狀,稱圓翅鉤粉蝶。另一隻臺灣鉤粉蝶(小紅點粉蝶)陽明山沒有。

陽明山中原氏鼠李最多的地方是在大屯山山頂車道,每年五、六月青斑蝶出現的時候,中原氏鼠李開始長嫩葉,圓翅鉤粉蝶就會開始產卵。

有寄主植物中原氏鼠李的地方才會找到牠,因此要看到牠,去大屯山山頂車道,找到有中原氏鼠李植株的地方就比較容易發現牠。

圖片上的兩隻圓翅鉤粉蝶,看到雌蝶也有拒絕求偶的動作,

圓翅鉤粉蝶(紅點粉蝶)   圓翅鉤粉蝶  圓翅鉤粉蝶  臺灣鉤粉蝶(小紅點粉蝶)  圓翅鉤粉蝶

黃蝶:台灣有七種,陽明山記錄過四種,看目前可以看見的有三種。

黃蝶原本有六種,前幾年又發現一種,目前有七種。

黃蝶因為種間差異小種內變異大,不同種差異小,但同一種的變異有時卻很大,讓人非常頭痛。

辨識方法:觀察前翅腹面中室內側的有幾個斑紋數目

陽明山恰巧腹面中室內側有一個斑的、兩個斑的、三個斑的三種黃蝶。

l          淡色黃蝶

淡色黃蝶前翅腹面中室內側只有一個斑。整體上顏色比較淡,斑少。

淡色黃蝶的後翅基處有三枚鏤空斑紋,三個空圓圈;前翅背面沿前緣常有黑邊,尤其是雄蝶。

後翅的三個斑的點,比較完整。

三種蝴蝶雖然長得相像,但代表的環境意義不同。

看到淡色黃蝶表示這裡的環境很好,淡色黃蝶喜歡棲息在森林性的環境,如森林邊緣開闊地,山區路邊、溪流邊。牠的幼蟲食草鼠李科的光果翼核木,光果翼核木通常生長在林相較好的環境。

淡色黃蝶  淡色黃蝶  淡色黃蝶

l          黃蝶(何氏黃蝶)

黃蝶前翅腹面中室內側有兩個斑,這隻是所有黃蝶的代表種。

圖片上兩隻色澤不同的黃蝶,並非雌雄差異,而是季節型的差異。

高溫型:夏天看到的斑比較小顏色比較淡,後翅外緣輪廓稍成角狀。

秋天低溫型,前後翅腹面斑紋均較大,呈紅褐色。前後翅腹面散布褐色鱗粉;前翅緣毛亦呈黃、褐相混,後翅外緣輪廓稍成角狀。

黃蝶的幼蟲食草有大戟科的紅珠仔,和豆科植物。

據實驗發現吃大戟科的紅珠仔的幼蟲和吃豆科的似乎有些差異,因為原先吃大戟科的紅珠仔的幼蟲改吃豆科植物,沒有問題;但吃豆科的黃蝶幼蟲改吃大戟科的紅珠仔,幼蟲會死亡;根據這點未來或許有可能會分化出兩種不同的蝴蝶。

黃蝶  黃蝶  黃蝶

l          亮色黃蝶(台灣黃蝶)

亮色黃蝶幼蟲以合歡、頷垂豆、阿勃勒…等多種豆科植物葉片為食,都市公園、學校都可看見牠。

亮色黃蝶顏色比較鮮艷,前翅腹面中室內側有三個斑,斑點的數目有季節型的變異。

高溫型:前後翅腹面較樸素,黑色鱗粉較少,後翅外緣輪廓成圓弧形。

低溫型,前後翅腹面密佈黑褐色鱗粉。

夏天高溫,亮色黃蝶前翅腹面中室內側的斑會變小,甚至有些斑會不見。但不用擔心無法分辨,因為牠出現,大都是很多隻一起出現。

亮色黃蝶卵是聚產,雌蝶產卵一產就是一堆,卵在一起,孵化後的幼蟲也都在一起;幼蟲齡期較小時是刮食葉肉,大一點以後才會吃整片葉子。

圖片上看到亮色黃蝶幼蟲的頭殼黑黑的,其他種黃蝶幼蟲頭殼不是黑色的,這點可和其他黃蝶做區分。

蝴蝶在幼蟲期就可以看出雌雄,圖片上明顯的看出幼蟲的性別,雄的幼蟲會有兩個黃黃的精巢。通常每種蝴蝶都有,但因為有些種類幼蟲身體顏色較深(例如斑蝶幼蟲體色鮮豔),不容易看出來,但是只有粉蝶和弄蝶身體透明可以直接看出來。

亮色黃蝶是集體化蛹,等距離排列在食草植物上,所以羽化時間也相同,因此是一群同時出現。

因為幼蟲集聚,集體化蛹,有個很有趣的現象,會把寄主植物吃得光禿禿的,化蛹的形狀像是枯葉;但若僅剩單獨一隻化蛹,蛹的顏色就大不相同,顏色是綠色的。

亮色黃蝶  亮色黃蝶  亮色黃蝶產卵  黃蝶化蛹

 

回應

33屆聯誼會

會長 徐玉英

總幹事 黃華敦

研究組長 楊麗蓉

財務組長 黃素芬

編輯組長 高桂枝

資訊組長 蘇信憲

首席監委  蔡耀勤

監委   賴麗霞 呂理賞 謝和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