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7271809103/06/28 『蜻蜓』--講師:陳賜隆老師_____記錄:黃淑華 老師
103/06/28 『蜻蜓』 講師:陳賜隆 ___ 記錄:黃淑華
【台灣的蜻蜓】
一 蜻蜓概說
1.全世界的蜻蜓約有39科,6000多種;台灣有14科161種。
2. 蜻蜓可分為3個亞目,均翅亞目、不均翅亞目和間翅亞目,間翅亞目全世界只有4種,
外觀像蜻蜓,停棲的樣子像豆娘。
3.台灣的蜻蜓可分為兩大類:均翅亞目(豆娘)9科44種和不均翅亞目(蜻蜓)
5科117種。蜻蜓和豆娘的成蟲形態不同,蜻蜓後翅比前翅大,豆娘前後翅都
相同;蜻蜓體型較大,豆娘體型較小;停棲時,蜻蜓展 翅,豆娘合翅。蜻蜓眼
睛大多合在一起,豆娘眼睛分開。
二 蜻蜓的構造
1.蜻蜓的前胸很小,呈頸狀;中胸和後胸癒合成為合胸,是活動時最重要的地方。
2.翅末端有翅痣,有翅痣才能平衡。
3.腹部有10節,第一節和最後一節較短,雄蟲最後一節有攫握器,也叫肛附器,
交尾或連結產卵時,可夾住雌蟲的前胸。雄蟲的攫握器是尖的,因為2片合在
一起;雌蟲腹面下有一產卵管,上面有2根分開的細細的尾毛;可用此分辨雌雄。
4.複眼大。
三 成蟲
1. 羽化後就是成蟲,成蟲可分未熟、半熟、成熟、老熟,棲息地各不同。
2. 剛羽化叫未熟,未熟者體色淡,翅薄,翅不透明。
3. 成熟者雌雄體色或翅的花紋都不同
4. 除了成熟雄蟲會到水邊守領域外,其他的如:未熟雄蟲、未熟雌蟲、成熟雌蟲、老熟雄
蟲、老熟雌蟲,都停在離水邊較遠處的灌叢或樹林覓食和休息。
四 稚蟲---水蠆
1.蜻蜓水蠆粗壯,可見4片翅芽,無尾鰓,靠直腸鰓呼吸;尾部有5根刺形成肛錐,將來變成
肛附器,抓牠時不小心會被刺到。
2.豆娘水蠆纖細,有3片尾鰓,若斷了,蛻皮時會再長出來,尾鰓可以幫助呼吸。
3.水蠆可活幾週到
五 蜻蜓的生活史(沒有蛹期)
1.卵----------------前稚蟲-----------------水蠆------------------成蟲
2.卵期6到10天,有的蜻蜓卵期會好幾個月,卵如大頭針頭,比米粒小,淡黃
色或黃白色,快要孵化時,顏色會變深。,肉眼可見。
3.變成前稚蟲(似浮游生物)後,只有幾秒鐘,馬上蛻一次皮,變成水蠆。
4.水蠆(稚蟲)可活幾個月到兩、三年或三、四年,蛻皮9到16次,再變成成
蟲。一般多靠稚蟲過冬。
5.多在春夏秋天羽化,冬天很少羽化;多在白天、清晨羽化,很少在半夜羽化。
有些種類整年可見。
6.粗鉤蜻蜓通常在天黑一二小時後羽化,再飛到樹上掛著。
六 羽化方式
1. 直立式:如:春蜓科、豆娘等。
稚蟲先停在水平方向的石塊上,從合胸裂開,頭部、胸部先出來,蠕動身體,將腹部抽出,以水平方向,攀附在蛻殼上,腳固定後,讓體液充滿翅脈,把翅膀伸直,然後把腹部伸直。
2. 倒垂式:如:蜻蜓科、晏蜓科、鈎蜓科、弓蜓科等。
稚蟲爬出水面,攀爬的物體跟地面都會形成一些角度,首先從合胸裂開,露出頭部和胸部,然後向後倒垂,讓腹部慢慢露出來,當整個腹部要露出時,蜻蜓會做個仰臥起坐,用腳抓住舊的蛻,把腹部拖出來,經過一段時間,讓翅膀伸展,腹部伸展。
七 蜻蜓的食物
1.蜻蜓是肉食性,吃蚊子、蜜蜂、蝶、蛾、浮塵子、蒼蠅、蟬等,只抓正在飛的蟲,不抓正在
走路或停棲的蟲。
2.水蠆也是肉食性,牠只吃活的生物,如:蝌蚪、小魚、蝦、螺、孑孓、紅蟲、豐年蝦等,
大水蠆也會吃小水蠆。
八 蜻蜓的捕食工具
1.蜻蜓的下顎像摺疊式的鏟子,前端有雙鉤可以夾緊獵物,伸縮自如,用來捕食
獵物;平時疊在下面,就像戴面具一樣。
2.蜻蜓的複眼大,捕食時,警覺性較低,可以慢慢靠近拍照。
九 蜻蜓的天敵
1.蜻蜓有許多天敵,鳥類如:燕子、灰鶺鴒、栗喉蜂虎、小白鷺、牛背鷺、猛禽
等;還有蛙、蜘蛛、螳螂等。
2.水蠆的天敵,魚類如:鯉魚、鯽魚、錦鯉、吳郭魚等;水生昆蟲如:紅娘華、
十 去哪裡找蜻蜓?(靜水域和流水域)
(一)靜水域
1.池塘、溪流、草澤、沼澤、水田、梯田、水域附近的植物叢上、人工積水容器、
山區菜園、果園、竹林、淨水域等,都可找到蜻蜓。
2. 中海拔,如:合歡山松雪樓附近的高山水池,曾找到泰雅晏蜓的水蠆。
3.平地的湖泊,若水深,無水草,則蜻蜓不多;若水域大,水草多,岸邊有灌叢,
陽光照得到,蜻蜓就喜歡,如雙連埤,水草多,蜻蜓種類也多。
4.有一年八月,在蓮華池的草澤地,發現纖紅蜻蜓,是台灣蜻蜓科唯一的特有
種,很小,去年才發表,後來也在日月潭、集集、水里、埔里、魚池鄉等地發
現到。蜻蜓科還有2個特有亞種:褐基蜻蜓和黃基蜻蜓。
5.只要仔細觀察,你也有機會發現蜻蜓。曾經在五股的沼澤環境蘆葦叢裡,有
一個小朋友發現一隻不一樣的豆娘,後來鑑定是台灣新紀錄種,而且是新紀
錄屬,叫做四斑細蟌,合胸有4個蘋果綠的斑,很小,不容易發現,也曾在
社子發現過。
6.在水田、梯田裡,可找到稀有的豆娘、蜻蜓,曾在關渡平原水田發現一群
碧翠晏蜓,非常漂亮。
7.在山區菜園人工積水容器附近,曾發現鼎脈、樹穴蜻蜓、描金晏蜓等。
(二)流水域
1.森林裡的溪流,可找到鉤尾春蜓、海神蜻蜓在河面巡邏。
2.在滲水山壁會有芽痣蹣蟌、青黑蹣蟌、珈蟌等。
3.開闊溪流有春蜓、勾蜓、弓蜓等。
4.瀑布環境有高砂蜻蜓。
十一 觀察蜻蜓的時間
1.春夏秋天皆可見到蜻蜓,但有些種類只在春天出現,如:扶桑蜻蜓、細胸珈
蟌、樹穴蜻蜓;夏天可見到大多數種類;秋天可見到遷移的種類。
2.冬天看到的種類少,數量也少,而且都是較普通的種類,如:霜白、杜松、
金黃、鼎脈、薄翅、紫紅、樂仙蜻蜓等。。
3.觀察蜻蜓最好在夏天晴天的上午。
4.下午通常只能看到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種類,有些種類晨昏活動,如:長鋏
晏蜓、纖腰蜻蜓、夜遊蜻蜓。
5.晚上可看到蜻蜓在睡覺,如:珈蟌、琵蟌、晏蜓、春蜓等。
十二 觀察蜻蜓漫談
1.蜻蜓視力好,對動的東西很敏感,所以觀察蜻蜓,要像玩「一二三木頭人」
遊戲般慢慢靠近。
2.蜻蜓進食時,比較容易接近。
3.有些種類飛走了,還會再飛回來,有的不會再回來。
4.有些種類飛得很快,不易觀察,如:弓蜓、勾蜓、大華蜻蜓等。
5.有些種類容易混淆:霜白、金黃、鼎脈、白刃蜻蜓等,可從行為分辨:羽化、
巡邏、爭領域、交配、產卵、護衛、捕食、被捕食、停棲的姿勢等。
6.黃肩洵蟌最早在明池被發現,雌蟲在植物上產卵,產卵管像鋸子般,在植物上
戳洞,要花很多時間,可供拍照,明池、滿月圓、烏來、四重溪、東眼山皆可見。
7.夏天有許多長角蛉,常被誤以為蜻蜓,牠的觸角長,蜻蜓的觸角短。
8.闊腹春蜓是台灣最大的春蜓,常見於乾淨而開闊的溪流,水蠆又寬又大,坪林、
基隆、新竹關西可見。
9.有時可見蜻蜓爭領域,爭停棲位置,可能是那裏的視野好,可曬到太陽。
10.蜻蜓4片翅膀獨立運作,不在同一平面上,與蝴蝶不同,蝴蝶同一對翅膀一
起動。
11.霜白蜻蜓腹部短,交配時無法連成漂亮的心形;長鋏晏蜓腹部較長,可形成
心形。雄蟲第二腹節有副生殖器,雄蟲先把精子儲存在這裡,交尾時,雌蟲
會自動把腹部彎過來,交尾的時間從幾秒鐘到幾十分鐘甚至一二小時。
12.雄蟲顏色較漂亮,雌蟲較黯淡。
13.連結時,雄蟲為了保護自己的基因順利產出,有些會把前者的精子挖出來,
再放入自己的精子;有些會把前者的精子推到更裏面去。
14.蜻蜓產卵有各種不同的形式:雌麻斑晏蜓單獨行動,產卵管刺進植物體內;
長痣絲蟌集體派對,上雄下雌,產卵在植物體內;雌朱黛晏蜓單獨產卵在蘚苔
上。雄霜白蜻蜓和雄鼎脈蜻蜓會護衛產卵,守護著雌蟲;雄棋紋鼓蟌守在一段
漂亮的樹枝上,雌蟲會飛來交配,交配完仍然守在那裏,守護雌蟲產卵。
15.捕食與被捕食:杜松蜻蜓吃蜜蜂;青紋細蟌吃浮塵子;杜松蜻蜓抓善變蜻蜓;
鉤尾春蜓被人面蜘蛛捕食;魚狗裝成枯枝,吃粗鉤春蜓。
十三 看不到蜻蜓時怎麼辦?
1.往樹梢高處尋找:樂仙蜻蜓、粗鉤春蜓、細鉤春蜓、鉤尾春蜓等。
2.觀察水池附近的植物體間:常有豆娘躲在裡面。
3.打草驚蛇法:走入草叢,撥草,常見青紋細蟌,秋天則有亞東細蟌。
4.在落葉堆、沙多處,撈水蠆、找蛻殼。
十四 觀察蜻蜓的工具
圖鑑、捕蟲網、三角袋、封口袋、手撈網、望遠鏡、照相機、記錄本、筆、雨鞋、防曬防蚊藥品。
十五 參考書籍
蜻蛉篇(1997 張永仁 汪良仲 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
台灣的蜻蛉(2000 汪良仲 人人月曆股份有限公司)
台灣120種蜻蜓圖鑑(2005 曹美華 台北市野鳥學會)
【陽明山的蜻蜓】
陽明山約有80種蜻蜓類。台灣的豆娘44種,陽明山有21種;蜻蜓117種,陽明山有60種。
一 幽蟌科
1.台灣有2種幽蟌,短腹幽蟌和短尾幽蟌都是台灣特有種。
2.短尾幽蟌較小,灰藍色,尾部白色。
二 珈蟌科
1.台灣有5種珈蟌,陽明山有3種。
2.中華珈蟌有北台亞種和南台亞種,雌蟲翅端有白痣。北台亞種又叫指名亞種,
在北部,翅膀黑白灰色。南台亞種翅近透明,在新竹以南到東部。
3.細胸珈蟌多見於2月到5月,春天才出現,雄蟲翅紅,平等古圳、外雙溪可見。
4.白痣珈蟌的名字來自於雌蟲,因雌蟲翅端有白痣,那不是真的翅痣,是偽翅痣。 5.一般豆娘停棲時,翅膀會合起來,但珈蟌、幽蟌、絲蟌、洵蟌停棲時,翅膀會
斜開;珈蟌翅膀常伸展求偶,有些雄蟲會表演掉到水池,再飛起來,或互相打
架,給雌蟲看。
三 琵蟌科(很多腳毛)
1. 台灣有5種珈蟌記錄(只看到4種),陽明山有3種。
2.青黑琵蟌比較接近溪流,雄蟲藍色,雌蟲黃色,合胸背面有2個驚嘆號。
3.脛蹼琵蟌較容易看見,牠是所有豆娘中唯一腳是黃色的。
4.環紋琵蟌體型稍大,腳是白色,膝關節黑色。
四 絲蟌科
1.陽明山曾記錄2種-隱紋絲蟌和長痣絲蟌,長痣絲蟌在南投、屏東、台東還可
見到,但現在在陽明山這2個種都看不到了。
五 蹣蟌科
1.芽痣蹣蟌春天可見,出現在山壁滲水的環境。
六 樸蟌科
1.朱背樸蟌很漂亮,合胸橘色,喜歡流水性的溪流環境,現在樸蟌科已併入琵蟌
科。
七 細蟌科
1.細蟌科是台灣豆娘中最大科,台灣有12種細蟌,有些種類不常見。
2.細蟌科最多的是紅腹細蟌,分布較廣;其次是青紋細蟌。
3.針尾、黃腹、亞東、朝雲細蟌等較少見。
八 勾蜓科
1.蜻蜓有5個科,勾蜓科屬於大型蜻蜓,台灣有4種,陽明山有3種。
2.無霸勾蜓是台灣最大的蜻蜓,也是唯一的保育類蜻蜓,因大而美。但牠的數
量和分布並不少,複眼靠近,身體黑黃色,似虎斑,也叫「虎蜻蜓」。
3.褐翼勾蜓飛時容易辨認,因翅膀有黑斑,老了顏色會變深。
4.斑翼勾蜓出現在溪流環境。
九 弓蜓科
1.陽明山有3種,老是飛不停,很難拍照。
2.慧眼弓蜓在靜水域,其他種大多在流水域。
3.海神弓蜓在流水域,大的開闊的溪流,複眼綠色,第七腹節有大黃斑,不太停
下來。
4.天王弓蜓較纖細,很像海神弓蜓,第七八節黃斑不同,沒經驗者難分辨。
十 晏蜓科
1.晏蜓科種類多,很多都是特有種,台灣有23種,陽明山有十幾種。
2.有些晨昏活動,如:長鋏晏蜓、倭鋏晏蜓、琉球晏蜓;有些稀有,如:描金晏
蜓、喙鋏晏蜓。
3.陽明書屋有描金晏蜓,柴房有許多種水蠆的蛻。
4.陽明晏蜓、石垣晏蜓和李斯晏蜓相似,可比較第二三腹節背面的黃斑,陽明晏
蜓有倒ㄒ字形的黃斑;石垣晏蜓十字形黃斑,像雙十星芒狀;李斯晏蜓有一
條中間稍斷開的橫線。
5.烏點晏蜓是常見的大型蜻蜓,和麻斑晏蜓相似,不易辨認,可從前額分辨。烏
點晏蜓前額有一塊山峰狀黑斑;麻斑晏蜓前額有弓字形黑斑。
6.烏點晏蜓、麻斑晏蜓、綠胸晏蜓和烏帶晏蜓都是同一屬,腰部都有藍色斑紋,
可從藍色斑紋及行為辨識。綠胸晏蜓在春秋兩季出現,體型較小,前翅前脈是
黃色;烏帶晏蜓合胸側面有2條黑色帶。
十一 春蜓科(複眼分開)
1.台灣有22種春蜓科,陽明山有14種。
2.春蜓科複眼綠,身體黑黃色。
3.紹德春蜓可用攫握器辨識,上攫握器白色,長為寬的2倍,下攫握器黑色。合
胸側有3條黃色帶。
十二 蜻蜓科
1.台灣蜻蜓58種,陽明山36種。
2.紫紅蜻蜓雄蟲肛附器尖,合在一起。雌蟲尾毛分開。
3.善變蜻蜓雄蟲全身及翅膀紅褐色,翅痣紅色。
4.鼎脈蜻蜓的複眼、合胸、腹前端和末端都是黑色,腹部中間4節是灰白色。
5.鼎脈、金黃、呂宋和灰黑蜻蜓都很像,灰黑蜻蜓體型最大,喜歡陰暗處,翅末
端有黑斑。
6.黃紉蜻蜓也是黑白郎君,雄蟲腹部第三四節白色,雌蟲黃色,故名。
7.樂仙蜻蜓和紫紅蜻蜓同一屬,樂仙蜻蜓喜溪流環境,紫紅蜻蜓喜歡池塘環境。
樂仙蜻蜓身上是寶藍色,新鮮時腹部上面有好幾對黃斑,老了黃斑會消失。
8.杜松蜻蜓喜歡靜水域,水溝、水田、池塘常見。腹部細,很兇,會吃善變蜻蜓、
春蜓等。
9.高砂蜻蜓是蜻蜓科中體型最大者,曾見在空中飛,有幾十隻在覓食。會在流動
水域,長著青苔的石頭上成對交配,翅末有黑斑,腹部黑。
賞蜻蜓樂趣多
1.蜻蜓是大家旣熟悉又親切的昆蟲,台語叫蜻蜓為「田嬰」,豆娘是「秤仔」。
只要到水邊,就可以看到牠們。
2.蜻蜓是環境指標昆蟲,乾淨的清流會有高砂蜻蜓、琥珀蜻蜓,污染較嚴重的環
境會有青紋細蟌、紫紅蜻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