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9041949陽明山之旅 文 蘇榮華

者:蘇榮華先生

寄件日期:2009730

 

前言:

   前日參加蝴蝶花廊之體驗,感受甚深,特別把所接觸的感覺寫出來,聊表感激之意。

尤其是蔡木林先生的解說,真是詳細,相談甚歡,一見如故,特此致謝!請先生能夠和我聯絡一下,電話:8928-0999。在此也懇請小姐,與諸位同仁不吝賜教,文章內容描寫得是否適當,或有所不足。期待!也請幫助我文章是否合適在哪裡發表,謝謝!

 

                                                           蘇榮華   敬上

 

 

****************************************************************************

 

 

           陽明山之旅               蘇榮華  

筆者簡介:40年次,全盲從事算命工作。 電話:8928-0999

   2009724,參加了陽明山國家公園舉辦的帶領盲友感受蝴蝶花廊之旅。九點鐘到了陽明山國家公園,車子繼續往後山自然保育區而行,約二十分鐘車程,到了一處較為平坦區,叫二子坪無障礙步道的路口下車。

   微風輕送,白雲懸空,感覺比山下清涼了許多,有自然森林的味道,百蟬交啼,鳥鳴嘰嘰,燃起了無比的舒暢。

 

   進入了花廊步道,枝繁葉茂,濃蔭蔽陽,導覽蔡老師親切介紹著廣泛自然保育的知識;喬木、灌木、草本植物、蕨類、菇蕈類、苔藓等,還有爬藤類植物,必需登高於樹冠,來獲得陽光,維持生存,有的也會把樹木過度得纏繞而致死。光合作用,落葉歸根化為春泥更護花,植物彼此依賴的過程。

 

   路旁有許多叫水鴨腳的小樹,在葉片中有很明顯的左右腳之分,實在奧妙。

 

   石頭的風化,落葉的腐蝕,雨水的滋潤,苔藓的孳生,土壤的形成,孕育了成片森林的覆蓋;密林底部、低層、中層、上層各蘊藏著,多樣的生物族群棲息繁殖,…。

 

   解說著:蟬、蛾、昆蟲、蝴蝶自然蛻變相互依存的生物鏈,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微妙維繫著自然的生態平衡,感受著環環相扣的自然景象。

 

   我們接觸了枯葉蝶、斑蝶、鳳蝶,翠綠的像綠寶石般的金龜子,多種色彩艷麗甲殼類的昆蟲,許多蜜蜂忙於築巢,介紹著牛奶榕與寄生蜂的生態關係。

 

   蔡老師拿起一片墨點櫻桃葉子,搓揉後請同仁聞聞看有什麼味道?傳來傳去,聞來聞去,我也聞了好久,我才說這個有杏仁的味道。蔡老師說答對了,大家都說你是好鼻獅,我說我肖虎,應該要說好鼻虎才對啦!隊友都不自禁的哈哈大笑。

 

   一進入步道,我就聽到遠方忽隱忽現傳來,一種類似搖動金屬鈴鐺的聲音,響聲如銀鈴般的動人,青脆得叫人陶醉難禁的不斷駐足側耳傾聽。蔡老師說:那是暮蟬的叫聲。我說:這種聲音我在他處從未聽過。蟬鳴如銀鈴,飄然悅耳動聽,有機會來體驗一下,絕對不會讓你們失望的。

 

   我們走在無障礙的自然步道間,我問這個步道為什麼沒有落葉堆積呢?蔡老師說:步道平時有用機器,把落葉吹開於兩側,以利輪椅通行,邊走邊說,通過了一段用木頭做的斜坡棧道,我對蔡老師說:每次經過這種木頭棧道,我都會和內子討論著,這種施工方式,把底部用鋼樑木板架高,不會破壞水紋,不必挖填鋪平路基,不必破壞地貌山壁,再做擋土牆,維護邊坡,還可讓生物在底下自如穿梭活動,此種工法應該會較為簡單、自然環保,蔡老師說:你們的想法很正確、很環保。

 

   沿途山客如織,絡繹不絕,走了約兩公里的路程,到達步道的盡頭,有一座人工的小公園,園內建築了幾座涼亭,以供遊客歇息,還有民生最重要的洗手間,上百的遊客,所有的涼亭,矮牆階梯,全部都被坐滿了,正逢中午大家都把隨身帶來的食物拿出來野餐。我們旁邊坐了一對上了年紀的夫婦,他們是從台北市區來的,我和他們隨意天南地北聊天著,談到擎天崗的水牛,竹子湖的海芋等等。此時他們也拿出帶來的便當使用起來,看到他們的親情,互動言語間細膩的體貼,讓我深深體會到夫妻真正的情感,鶼鰈情深的畫面,也讓我在此次旅遊中,更增添了幾縷的動容。

 

回應

33屆聯誼會

會長 徐玉英

總幹事 黃華敦

研究組長 楊麗蓉

財務組長 黃素芬

編輯組長 高桂枝

資訊組長 蘇信憲

首席監委  蔡耀勤

監委   賴麗霞 呂理賞 謝和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