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161351吳建衛~生態攝影的樂趣
我並不是攝影師,但喜歡拍照,每天都隨身帶著相機,尤其喜歡大自然的一切,是蟲魚鳥獸的愛好者,遇見一隻蟲等於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可以樂不可支的拍上半天,我的想法很簡單,這次遇見這隻蟲,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再相逢,於是願意花時間觀察、記錄,把牠最美的一面呈現出來,偶爾還會觀察蝸牛和青蛙,這些動物或植物都是可遇不可求的。
有一天清晨雨後在台東森林公園散步,遇見一隻班卡拉蝸牛,正在穿越步道,步道上除了行人還有自行車,實在相當危險,我把牠移到步道旁的草地上,仔細的觀察、拍攝,後來才知道牠是台灣特有種,經常棲息樹林內或草叢間的樹幹上,屬於樹棲性的蝸牛,相當罕見。
而在台北富陽自然公園遇見渡邊氏長吻白蠟蟬,更是一次特別的經驗,原本只在水生池拍攝蜻蜓,後來沿著階梯往上爬,發現一棵烏臼樹旁有人駐足,我順著他的目光望上看,發現頭部延伸成為長棒狀,頂端有黃色球狀,像極了小丑的長鼻,非常討喜,尤其動作緩慢,會跟人玩捉迷藏,第一次遇見我就愛上牠了,每年五月底到八月底之間,我都會特別注意烏臼樹上,希望能與牠再度重逢。渡邊氏長吻白蠟蟬曾經是保育類昆蟲,大安森林公園、象山步道、五股水碓公園都可以找到牠們的蹤跡;另外,台灣盾蝸牛雖然不是台灣特有種,卻也是比較少見的蝸牛,殼近扁圓錐形,屬於扁平的蝸牛,尤其外殼上還有殼毛,相當奇特,唯一見到的一次也是在富陽自然公園的水溝旁,經常棲息於落葉堆裡或矮灌叢植物的葉面,不容易看見。
偶爾我也拍攝花卉,每一個季節都有不同的花會盛開,對於經常看到的花比較沒有興致,倒是喜歡比較少見、瀕臨絕種或是台灣特有種的植物,太平山區的毛地黃、清明節才開花的綬草等等,因為難得,所以也會留下它們的倩影;出現在懸崖上的艷紅鹿子百合,是最美的東亞百合,也有「峭壁的精靈」、「天使的翅膀」等美稱,屬於嚴重瀕臨滅種的植物,幾乎都生長在崖壁邊,花型奇特的向下垂掛,非常有個性,一般只能遠觀不能近賞,石碇、平溪、深坑附近的荒山野嶺,有零星的野生種,平溪嶺腳滴水觀音巖有復育的艷紅鹿子百合,據廟方人員表示,每年八、九月開花的季節,經常有遊客隨意攀折,造成不少困擾,好花宜賞不宜採,但總是會有自私的人,讓人錯愕。
平溪、猴硐地區的鐘萼木,自冰河時期即不曾變種,因此有活化石之稱,也是我每年要關注的植物,屬於稀有的保育類植物,尤其只在北台灣的山區才看得到,以猴硐、三貂嶺、陽明山、基隆河兩側河谷最多,金瓜石神社旁也有一大片。鐘萼花成串淡淡粉粉隱在樹間,有一種神秘的美,但它開花總是高高在上,得用望遠鏡觀看,有一次我幸運的在金字碑古道拍到它的落花,簡直讓人驚艷。
欣賞奇花異卉,讓人心情舒暢,觀賞蟲魚鳥獸,也讓人大開眼界,感受到造物者的神奇,只要走向山林,許許多多的人間驚奇等著我們去發掘,生態攝影不需是專家,有一顆好奇心,能耐心等待,就能發現大自然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