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232334虎你免驚登山戶外安全分享

 
 陽明山國家公園志工隊
---登山戶外安全分享---

2022 /03/16主講人:鍾秉睿

    一.png - 316

現職:美都旅行社 負責人

耀聖醫療資訊科技()公司 副總經理

長庚大學醫務管理系 兼任講師

台灣山野樂活協會 創會發起人 高山嚮導

國立台灣博物館 導覽志工,陽明山國家公園 導覽志工

    專業—

    航空飛行的潛規則:飛機上發生甚麼都不可怕,不聽指揮才最可怕!

    登山活動中,發生甚麼都不可怕。不聽領隊嚮導的指揮才最可怕。(當然,領隊嚮導必須受過相關的知識與訓練)

    誰都可以當領隊嚮導,重點是:意外狀況發生時,誰可以帶你安全回家?遇到問題時,如何將問題及風險降到最低,並且快速解決問題

  • 如同大家都要學會心肺復甦術。

     最近的意外故事品田山難—隊員領隊雙雙墬落

隊員墬落時,有預期心理嗎?領隊有嗎?

墬落的發生,通常是在沒有預期且快速的狀態,憑藉著0.01秒的自然反射去救人,除了自身重心不穩、抓不住對方,有可能造就更大的遺憾。此時最恰當的處理是先掌控好自己的狀況‧在準備好的狀態中去救人。

活動前了解天候狀態、合宜的裝備檢查、正確使用登山用具如冰爪、冰斧〈破解冰、雪、岩石交結成冰雪岩所產生的易滑〉,行進間保持適當的距離、認識地形地質結構等都是避免意外事故的重要準備。

  • 神仙谷—攝影師落水

就算拋繩,有機會嗎?

水流的速度、落水的驚慌、水面下的狀態、沒有正確處理的拋繩〈會缺乏摩擦力、抓不住〉,使得生存機會渺茫!在拋繩上快速完成連續繩結與落水者的冷靜求生相配合或有一線生機。

水中脫包:墜溪者首要冷靜、趴在水中、打開兩扣、一手伸出、將背包轉向胸前、抱住,成為浮板。背著背包落水,背包中的物品、空氣會往前撞個體的頭,使個體失去生存機會。

Barry 親身、目擊或參與之經驗

  • 200010 墬崖(奇萊連峰+能高越嶺)—直升機
  • 200310月高山肺水腫(玉山群峰)—直升機
  • 200411月滑倒骨折(北二段)—直升機
  • 200611月失蹤(北一段—南湖中央尖)—死亡
  • 20073月墬崖(玉山主峰)—死亡
  • 20073月心肌梗塞(北插天山赫威神木)—死亡
  • 200811月怪異事件(大霸群峰)—沒事
  • 20092月墬崖(布蕭丸溫泉)—直升機
  • 20117月滑倒骨裂+高山症(南二段)—直升機

登山必備童軍繩,雖比不上救難隊專業編織的繩索,但在製作擔架時能成為利器、提供幫助。

認識戶外、登山活動 

  • 任何地方,都有風險存在!
  • 有甚麼風險?
  • 一次戶外活動,哪段時間風險最高? 早上、中午、下午、晚上?  

                下午是風險是最高的時段,此時身體的協調性變差、體能變弱,需要隊員們彼此細微觀察、提攜。

  • 風險=危險?!

外在環境:驟變的氣象、氣溫,需要輕量、得當的裝備及一顆冷靜、等待的心,例如高山上颱風來的急去得快、失聯,若強行突圍、會帶來更大危險,留在原地,不失為得當處理。了解地形、地質也是必要的功課。

危險:人為因素(事故處理與應變能力)

課程的概說

  • 登山時吃些甚麼東西?
  • 怎麼穿?
  • 上坡大腿好累,下坡膝蓋好痛?
  • 回家要如何保養?
  • 那些裝備是救命的?
  • 山上有甚麼風險?
  • 山上的動植物是可愛美麗,還是凶險萬分?
  • GPS軌跡運用、認識地圖、指北針技巧。
  • 山難事故分享。
  • 裝備展示與緊急事故演練示範。
  • 連續單結?

 平常最喜歡的、易攜帶、易保存的、易食的,特別介紹【嬰兒葡萄糖】【BCAA

           登山時吃些甚麼東西?

飲水:一次一小口,含住10秒才吞下去,運動飲料、發泡碇----也很好,熱水勝過冰水

  ,活動少喝水,結束認真喝 , 點心:軟糖、水果、嬰兒葡萄糖 

主食:飯糰、泡麵、罐頭(花生、八寶粥)

                二.png - 316

    BCAA()人體中執行不同功能的蛋白質都是由 20 種「胺基酸」所構成,其中有9種胺基酸是不能透過人體合成或合成量不足,必須由飲食中攝取得到的稱為「必須胺基酸」,而這9種胺基酸當中又有3種的化學結構上有支鏈,被稱為「支鏈胺基酸」,也就是 BCAA (branched-chain amino acid) ,包含纈胺酸(Valine)、白胺酸(Leucine)、異白胺酸(Isoleucine

    BCAA()肌肉的組成是蛋白質,如果要想要長肌肉,勢必需要有足夠胺基酸的原料。通常蛋白質吃進身體後,會被分解成小分子的胺基酸被吸收,再被帶到肝臟代謝,而 BCAA 因為結構的特性,不會被肝臟代謝,容易被送到骨骼肌拿來利用,研究中也發現,BCAA 中的白胺酸 (Leu) 會參與肌肉合成,是所有胺基酸當中合成肌肉的效率最高的。

    BCAA() 服用BCAA健康食品可以幫助乳酸的代謝。登山前(早上)服用2+午餐後2+結束後2顆效果超好。

           價格:登山用品社售價約50/=4200

  裝備介紹: 穿(衣、鞋) + 日常裝備 + 保命裝備
  • 那些裝備是保命的?
  • 適當的背包、手套、垃圾袋
  • 雨具(雨衣褲或是雨傘)
  • 登山杖 、洗衣網 、哨子
  • 手機地圖(WindyMapsMe、登山客、綠野遊蹤)
  • 透氣膠帶 、繩子
  • 打火機、0號鋼絲絨、打火石、洋芋片 

登山技巧

上下坡、借助登山杖、護膝。上坡大腿好累,下坡膝蓋好痛?

  • 大口吸氣靠鼻子還是嘴巴?過度換氣症?
  • 人體的肌肉 vs. 骨骼
  • 上坡休息步伐+小外八
  • 每步暫停0.2*10,000=2,000=35分鐘
  • 利用登山杖—阿爾卑斯滑雪式
  • 下坡踢正步、側面下、後腿彎彎下、腳跟下
  • 有支登山杖勝過別人扶、製造踩點
  • 恆等速
  • 回家保養更重要(泡熱水澡、泡溫泉?)先敷或沖冷水
  • 紅、腫、熱、痛等症狀,甚至血管的發炎,這時冰敷可以抑制發炎的症狀,使血管收縮,讓腫脹的情形減緩。
  • 熱敷的目的是要擴張血管、促進血液循環,所以當處於慢性疼痛的時候,身體需要修復,正適合熱敷帶來的刺激血液循環的效果。
  • 借力:山上的繩索能協助攀登崎嶇路段,但不可將全身的力氣完全交給它,看似堅固的繩索內部是否有斷裂,難以得知。登山過程中所遇到的繩索,皆不可以踩,避免泥沙積留於內而不良。

山上有甚麼危險?

被攻擊:誰會攻擊人類?

天候急遽變化!

裝備不足或錯誤使用?

體能:完全沒力了!

人員分散了:強弱差太遠,隊伍太長!

迷途:分頭找路?

攻頂的慾望:勢必完成任務?

  • 誰會攻擊人類?
  • 猴子、毒蛇 、小蜜蜂 虎頭蜂、 螞蝗vs 水蛭硬蜱
  • 刺藤 、咬人貓、咬人狗

             迷路、延遲,天候不佳: 隊伍要全隊一起走,絕不分開。  

             觀天候 知進退         

      下雨的預兆:    鳥低飛青蛙離開水面 ,水母到海邊,煙向西北飄,冬天夜裡清楚看到星星

                清楚看到遠方風景,晴天不出現晚霞 ,晴天無風悶熱。

      晴天的預兆: 蟋蟀叫個不停  ,日落前西北方有雲彩,晚上有月暈。

          颱風時程預測:暴風半徑500公里,中心風速20km,距離台灣1500km

    迷途保暖、保體力、保水、保食物  

           山難者的思維:不相信、驚慌、逃離現場 讓人找不到

       搜救者的思維:  集結研判第一時間 , 迷路墜崖現場研判,    獸徑斷崖  分進合擊

     第一批的救援何時到?

  1. 接獲通知、打包、到集合地點 = 3+

  2. 開車出發、到達登山口 = 4+

  3. 聽取簡報、分配任務 = 1+

  4. 進入山區、到達你失蹤的地方 = 5+

  5. 總計 = 13 小時以上

  若是早上還好,但是一般都是在下午2-5點之間

    還有一個時間沒算到:

從大家不知道你不見了 = 2+,自行搜救找不到了 = 5+下山或通訊通知救難隊伍 = 5+

所以還要加12小時。最快,前前後後至少要經過25小時,才會找到你 

   認識虎頭蜂

        不會主動攻擊人,攻擊前只會看見一兩隻、就要靜靜離開現場,注意手部保持木頭人的姿勢不能動、稍有動靜則會引來群蜂攻擊。

    蜂毒

       直接毒性:對人類造成生命危險約需200

      致死蛋白質引起過敏反應:血壓下降、休克,溶血反應、腎衰竭, 電解質失調。

螫哪裡一決生死:頭部神經:神經麻痺,喉嚨:呼吸困難。

  攻擊事件---3步驟

        等著瞧:攻擊發起線、橫向攻擊、打群架。

       遇到了:了解所有生物攻擊模式,聞風不動、靜如處子慢慢溜、跑百米精神〈逃〉,。

       叮到了:立即脫離現場 若無法脫離現場---趴越低越好、冰敷、氨水中和、抗組織胺液、抗過敏藥物、除針—沒有針可以除?

                                    就醫—施打破傷風,或是使用 曼秀雷  敦、  綠油精、萬金油、自己的尿,需觀察2-4天。

       認識台灣的毒蛇

      到底有多毒?甜?苦? 

  • 5% vs. 0.1%
  • 毒性比一比(LD50,Lethal Dose 50)

以活體成熟老鼠為樣本,注入測定的劑量,經過24小時,達到半數死亡率 

  • 蛇毒分兩大類:神經+出血
  • 赤尾青竹絲(赤尾鮐)
    Trimeresurus Steinegeri Schmidt
    響尾蛇科
  • 咬人紀錄:1 (20-47%)
  • 毒性:2 (0.072mg/kg)
  • 致死率:5 (1%)
  • 發生地:全省皆有
  • 山林 (25%)、旱田 (25%)
  • 龜殼花
    Trimeresurus Mucrosquamatus (Cantor)
    響尾蛇科
  • 咬人紀錄:2 (26-45%)
  • 毒性:4 (1.17mg/kg)
  • 致死率:4 (8%)
  • 發生地:全省皆有
  • 厝內 (24%)
  • 雨傘節
    Bungarus Multinctus
    蝙蝠蛇科
  • 咬人紀錄:3 (8-17%)
  • 毒性:1 (0.15mg/kg)
  • 致死率:2 (28%)
  • 發生地:全省皆有
  • 道路 (23%)、厝內 (18%)
  • 眼鏡蛇
    Naia Naia (Cantor)
    蝙蝠蛇科
  • 咬人紀錄:4 (5-11%)
  • 毒性:2 (0.28mg/kg)
  • 致死率:3 (15%)
  • 發生地:東部、南部較多
  • 厝內 (28%)
  • 百步蛇
    Agkistrodon Acutus(Guenther)
    響尾蛇科
  • 咬人紀錄:5 (2-4%)
  • 毒性:5 (0.32-0.45mg/kg)
  • 致死率:1 (24-28%)
  • 發生地:東部、南部較多
  • 山地、山林 (25%)
  • 如何辨識有毒蛇?
  • 毒蛇一定是三角頭?
    • 三角頭一定有毒?
    • 雨傘節、珊瑚蛇皆橢圓頭型
    • 不動如山
    • 捲曲如盤
    • 行走如彎

    分辨毒性

    目鏡、雨傘尚神經、春仔攏是流血ㄟ〈其餘都是流血的〉眼鏡蛇、雨傘節---神經毒

    赤尾鮐、百步蛇、龜殼花---出血毒

    鎖鏈總包---混合毒

    超級防護

    4-10月是高峰期

    野外手少用---翻草翻石撿樹枝

    高統鞋、寬鬆衣褲、手套、竹杖

    製毒需食物---所有有毒生物皆然

    人蛇遭遇戰先靜止不動

    打草驚蛇---蛇膽比人膽小---給牠點時間逃跑 

    緊急處理1

    急救者確定口腔無傷口時,可用口吸出毒液?

    ! 人比蛇毒---傷口會被急救者口水汙染

    用止血帶在近心端包紮,每10-20min鬆開一次?

    ! 反而易造成肢體腫脹壞死更嚴重

    用彈繃包紮範圍越大越好,往近心端並留一指空隙

    正確! 尤其是神經毒

    劃開十字傷口,盡可能擠出毒液?

    ! 毒液會注入深部組織且吸收快速,易造成感染及癒合不良

    緊急處理2
    大家猜一猜

    忘了何種毒蛇咬傷也沒關係?

    正確! 只要知道自己何種反應即可

    神經毒vs.血液毒

    正確! 脫掉患肢所有束縛物例如戒指、手環、手表

    正確! 患肢保持低於心臟位置

    緊急處理3
    正確!大家猜一猜固定患肢,其餘不要處理,緊急求醫

    利用冰敷降低疼痛及減緩血液流動?

    ! 會使血管收縮壞死,或血液循環變差

    喝酒抑制毒液擴散且也殺菌效果?

    ! 會促進血液循環,使毒液吸收更快

  • 緊急處理4
    大家猜一猜患者神智清醒。會有頭暈、盜汗、面色蒼白、噁心嘔吐、肌肉痙攣的狀況,且皮膚濕冷,無明顯高溫,脈搏跳動快但弱。

    這是甚麼症狀?如何處理?

    患者會有頭痛、面色潮紅、沒有汗水、噁心嘔吐、肌肉無力的狀況,且皮膚乾燥、體溫高,脈搏跳動快而強,病患可能會失去意識。

    這是甚麼症狀?如何處理?

    三.png - 316
  • 從何處渡河較安全?

      四.jpg - 316

    A點,有石頭或堆積物處、水較深且水流急,若溪水超過小腿肚不宜過溪。

     安全度溪的技巧:體能強弱位置?河流方向?

    度溪面對水流,低姿勢,體能強的人背對水流方向稱為「破風」,可使用樹葉測量水流速度,或使用登山杖測量水的深度並且當作助力渡溪。

        五.jpg - 316     六.jpg - 316            

               入水前,救生衣絕對不能先充氣!〈1996/11/23埃及航空961事件〉  

         七.jpg - 316

                                        減少體溫流失姿勢 
    身上的衣服可以變成救生圈

             不要脫下衣服〈包括鞋子〉,利用長褲製做成浮球,讓頭部、肩榜更輕意的

            保持在水面,並且以「減少體溫流失姿勢」保持不動。

         九.jpg - 316 

      單人徒手垂降

          時.jpg - 316

           指北針與地圖

           指北針認識與運用、三北、地圖(正置、等高線)

         十一.jpg - 316     

.   1. 每天約移動20m
  2. 
磁北與正北約差3.2- 4.2
  3. 
可以忽略但要理 解,    指北針運用(先認識三北)磁北:台灣約向西3.2-4.2(每天移動約20.5m)

          方格北:地圖的北方 正北:指北針的北方  , 交會法:後方、前方。

          沒有指北針?!

            指針式手錶,自製日晷, 地圖正置, 先讀會等高線,看懂軌跡(航跡),下載航跡,

            自己紀錄航跡。

             如何跟著航跡走  ?  !

                          十二.jpg - 316             十三.jpg - 316
        十四.jpg - 316

                          軌跡                  Windy 為例

        Relves 好玩的工具           

            分組演練(分成4站,每站2)

     A:緊急避難:

       避免失溫、恐慌 有外帳、無外帳、垃圾袋

      B:揹人:

      儘快送醫 (徒手、背包、繩圈、登山杖擔架)

    C:上下坡技巧、登山杖運用

           上坡休息步法、外8。下坡腳跟先著地、降低高度

      正確握法、阿爾卑斯滑雪式、製造踩點

      D:簡易繩結

      繩圈拉人(平結)、固定點確保、連續單結、雙套結

活動相簿:唬你免驚

 

 

 

                           

            

          

 

                       

      

 

 

     

 

 

 

 

 

 

 

 

 

 

 

 

 

 

 

 

回應

33屆聯誼會

會長 徐玉英

總幹事 黃華敦

研究組長 楊麗蓉

財務組長 黃素芬

編輯組長 高桂枝

資訊組長 蘇信憲

首席監委  蔡耀勤

監委   賴麗霞 呂理賞 謝和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