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2915502021-12-27(休園日)和美山紀行 紀錄:周華老師

聯誼會(109)年開始辦理休園日(每月最後一個週一)登山活動,每次活動,都是在疫情中,難得的小確幸。

12月27日這一天,雖然碰上了低溫特報,陰雨濕冷,依然有12位夥伴風雨無阻地參加了登和美山的壓軸場登山活動。

夥伴們在新店捷運站集合後出發,才開始走,還沒走上地標的吊橋,夥伴就發現了台灣梭羅樹,隱約看見高懸樹頂上的果實。少不得在吊橋上合影留念。

碧潭吊橋合影-勾起夥伴年輕的回憶。 - 休園日登山活動-最終回-和美山記行--2021-12-27

碧潭早年位居台灣八景之一,許多人都會來賞月、泛舟或約會的記憶,左岸的和美山曾建有碧潭幸福樂園,停業荒廢已久,造就生態環境,近年成了賞蝶、賞螢火蟲的勝地。 上山車道封閉,我們從吊橋旁入口上登,步道分為山線、水岸線,路面採用枕木或石階,或建木棧道高架,或鋪碎石,支路岔口多,路況良好,順路造訪當年樂園裡的摩天輪基座及雲霄飛車山洞。 輕鬆登頂,展望極好,遠景濛濛渺渺,對岸就是小獅山。

三角點平台旁,一株山胡椒(馬告)正在開花,路兩側密生月桃及烏來月桃,引發夥伴討論兩者異同,最明顯的大約是葉脈及果形,尤其後者不能用作包裹食物用,「容易破」。 山胡椒--!原住民都叫馬告,果實可以吃,正在開花! - 休園日登山活動-最終回-和美山記行--2021-12-27

路左出現一條泥土小岔路,可以通往灣潭山及永業路,沒走多遠,眼前出現直潭淨水場全景,新店溪在此形成曲流,灣潭是攝影魚鷹的好地方,對岸有小粗坑古道。

和美山步道看直潭淨水場與灣潭景觀.jpg - 休園日登山活動-最終回-和美山記行--2021-12-27

回頭走,路旁標示了賞螢路線字樣,一株梅花吐蕊綻放,枝上的雨珠也來爭豔。遇見桶鉤藤與鉤藤,分屬鼠李科及茜草科,對照下釐清了名字相近造成的困擾。

一路來到草原大平台,又是眺景好地方,下方的谷地會產生上升氣流,可能有大冠鷲棲息。一處水澤傳出蛙鳴聲,又一株鋸齒葉小樹吸引了目光,原來是人工栽植的小西氏石櫟,今天還看到青剛櫟及槲櫟,都是殼斗科一家。 夥伴提醒大家看路旁一株樹幹,視線上移,藤枝高懸恍如麻花捲,加上幾片羽狀複葉,透露出它的真實身份-鴨腱藤,長得這樣高大實不多見。路邊一株筆羅子,夥伴說它屬於清風藤科,是小喬木。葉革質,叢生枝端,下表面密生鏽色毛,葉脈明顯,鋸齒緣。

從標示了「筆羅子步道」的路口走回上山路線,捨水岸線轉向上游渡船頭,300公尺長的木棧道相當蔭鬱,上方有巨大的黃藤盤據。

渡船頭上沒有遊客,我們是VIP;即使有一半以上可以享半票優惠,會長依然付了全票,讓大家享受擺渡過溪的一絲古意。河面不寬很快就靠了岸,途中還看見一隻黑鳶在潭面飛掠而過。 肩負提振觀光任務的「角落小生物」停駐在潭面上,一派悠閒,卻是遊客的熱愛。天鵝船沒出動,3隻蒼鷺在潭面盡興巡飛,一隻翠鳥則站在船頭上守候;會長即興解說「這隻沒有擦口紅是公鳥」。會長本是攝鳥攝蝶達人,信手捻來提示了辨識要點。夥伴詢問魚鷹和黑鳶差異,會長以淺顯易懂的話說-「魚鷹捕魚時可潛水」「猛禽用爪抓獵物,涉禽用嘴啣魚」。

超療癒地景「角落小夥伴」降臨碧潭!15公尺恐龍母子相依偎萌到融化! - 休園日登山活動-最終回-和美山記行--2021-12-27

 區區153公尺山頭,短短的步道,硬是被我們走了兩個多鐘頭,大夥不時被路邊的猴板凳、蔓藤、植物所吸引;分享討論,說說笑笑,時間一下子就過了;這大概就是志工夥伴們的本事及樂趣了。

隔天就是聯誼會交接日,因著疫情,聯誼會幹部連續為大家服務了兩年,終於要交棒了!雖然歌云:「找一個下雨天,我們說再見」,今天也是又濕又冷的雨天,然我們並不說再見,因為我們依舊是最好的夥伴。

更多圖片請觀賞:20211227(休園日)和美山紀行相簿

回應

33屆聯誼會

會長 徐玉英

總幹事 黃華敦

研究組長 楊麗蓉

財務組長 黃素芬

編輯組長 高桂枝

資訊組長 蘇信憲

首席監委  蔡耀勤

監委   賴麗霞 呂理賞 謝和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