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 Mister(密斯特先生)的靈魂人物與創始人,是李察佩吉(Richard Page),音樂與宗教,在他的成長過程中,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因為他的父親是一個長老教會的合唱團指揮,而母親則是鳳凰城少年合唱團的指導人。李察佩吉從小參加母親的合唱團,在團中與同鄉的史提夫喬治(Steve George)結為好友,兩人還上同一所高中。史提夫喬治擅長多種樂器,利用課餘的時間,參加一支當地的樂隊,負責鍵盤樂器與薩克斯風。後來,樂隊的主唱由於參加一支福音合唱團而離去,李察佩吉應邀取而代之。他們甚至還曾經獲得機會,前往賭城拉斯維加表演,不過,幾個星期之後,李察就因為決定到聖地牙哥、進入表演藝術學校深造,而決定退出,史提夫則繼續留在樂隊中,同時轉往洛杉磯,在一些餐館與酒吧賣唱。
李察畢業之後,回頭找史提夫。他們跟李察的表弟約翰藍(John Lang)展開合作,成為創作的搭檔,至於兩個老朋友,則自己組成了一支樂隊,叫做「佩吉斯」(The Pages),並且獲得了Epic唱片的合約,只是,連續推出兩張專輯,銷路都相當悽慘,轉往Capitol旗下之後,他們發表的第三張專輯仍然未見起色,因此,在著手規劃第四張專輯的時候,他們決定把樂隊重組。但是,他們並沒有立即展開新樂隊的工作,反而暫時轉往幕後,替包括麥可傑克森(Michael Jackson)、肯尼羅根斯(Kenny Loggins)、佩蒂拉貝爾(Patti LaBelle)、唐娜珊瑪(Donna Summer)等大牌的藝人與團體擔任和聲、甚至譜寫歌曲。
1982年,李察和史提夫終於決定開始招兵買馬,組成「Mr. Mister」合唱團,結果前去應徵的吉他手只有史提夫費瑞斯(Steve Farris)一個人。鼓手的部分也很難找,最後他們總算請到了曾經替著名的製作大師麥可查普曼(Mike Chapman)工作過的派特瑪斯提洛托(Pat Mastelotto)。在派特前去試音的時候,原本準備帶一個貝司手一起前往的,但是那個人卻臨時缺席。由於當時錄音室裡面剛好有一把貝司,李察順手拿起來開始彈奏,然後當場決定就由他自己來擔任貝司手,不要再費心另外找人了,反正他們覺得四個人的編組,比五個人要來得好。團員陣容搞定之後,MM在洛杉磯舉行了一場「發表會」,隨即在六月份獲得RCA唱片的合約,推出的頭一支進榜單曲「Hunters of the Night」,在1984年拿到第五十七名,成績並非特別好。但儘管如此,李察佩吉的歌喉還是受到了重視,「托托」(TOTO)合唱團甚至邀請他加盟,取代離去的巴比金波(Bobby Kimball),擔任該團的主唱,不過李察回絕了,因為他寧可留在自己的樂隊中打拼,而不想參加一支已經成名的樂隊。謝絕了「托托」的邀請之後,另外一支大牌的樂隊也找上門來了,「芝加哥」(Chicago)合唱團請他跳槽,頂替離開的彼得塞特拉(Peter Cetera)。這一回,可就比較具有誘惑力了,那簡直是等於有人捧著一百萬元要給他。但是,幾經考慮之後,他還是搖了頭,仍然決定繼續與自己的伙伴們一起奮鬥。
1985年的十二月七日,Mr. Mister終於以「Welcome to the Real World」專輯的第一首單曲「Broken Wings」奪得全美冠軍而造成轟動。接著,他們乘勝追擊,推出同一張專輯的另外一首單曲 「Kyrie」。同樣的,這也是李察佩吉、史提夫喬治和約翰藍三個人共同譜寫的。其實,這首歌在錄製的一年以前就已經寫好了,當時他們正在巡迴旅行的途中,有一天晚上,李察突然有了靈感,跟大家提起這樣一首歌的構想,因為他不能確定應該用什麼樣的節拍來表現。歌詞雖然用上了希臘語的「求主垂憐」,而且基本上是一種祈禱,但並非一首福音歌曲,因為他不希望被貼上標籤、變成「專唱福音歌曲」的人,只是希望透過這樣一種方式,來表達自己在冥想之中所發現,自己的所作所為在整個宇宙中是如何的微不足道。大家一起研究過之後,很快的做出了決定。1985年的十二月二十一日,「Kyrie」頭一次打進排行,兩個多月之後,就在1986年的三月一日登上冠軍寶座,蟬聯兩週,再度造成轟動。這張專輯的第三首單曲「Is It Love」,也有第八名的成績,但可惜的是,Mr. Mister並未能夠持續的走紅,很快的就因為內部的歧見無法解決而在1989年宣告解散了。
(節錄自銀河網路西洋音樂城)
Broken Wings
Kyr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