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182203雪山西稜(上) - 越過雪山、翠池往火石山
說起雪山西稜這條路線,可以說是放在我的口袋名單許多年終於媳婦熬成婆可以去一探究竟的內心無比欣慰與激動。在封閉多年之後,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終於大發慈悲在冬天來臨才開放此路線,等到高山春天到來的季節,我們終於背上沉重的大背包出發去拜訪她! 印象當年是為了想看大雪山的大草原才興起走雪山西稜的念頭,但是踏上這條路線之後,沿路卻被西稜路上豐富的植物花草而吸引,西稜路上的山頭或許比不上其他縱走雄偉壯觀、但是剛盛開的杜鵑、玉山圓柏純林、高大的鐵杉林、茂密箭竹海、林道上盛開的毛地黃....為我的西稜留下滿滿難以忘懷的回憶!
現在大雪山稜脈都被通稱為"雪山西稜"(其實稜線走向比較偏西南向),從雪山主峰到小雪山,直線距離就有22公里長,其中3000公尺以上的高峰有16座,名列百岳的有四座 - 火石山、頭鷹山、大雪山、中雪山。可惜小雪山只有2997公尺,無法列名於3000公尺以上的百岳。小雪山之後的稜脊低於3000公尺,但是鞍馬山、船形山、稍來山、鳶嘴山、橫嶺山都相當有名也是山友常常拜訪的中級山山頭。
由雪山主峰往西延伸的稜線,到了翠池三叉山後,分出往南走的"大劍山稜脈"及往北走的主稜 - "大雪山稜脈"。但是大雪山稜脈在向北延伸沒多久,就在博可爾山急轉彎,向西南方延伸,幾乎與往南的大劍山稜脈平行,隔著大甲溪遙遙相對。
雪山西稜線於民國88年921大地震後,雪山西稜路線的西端出口230林道0K-26K沿線多處嚴重路基流失及坍方而停止開放,雪霸國家公園園管理處在封閉11年後,直到99年4月才重新開放。沒想到過了三年,102年7月的蘇力颱風又讓230林道柔腸寸斷,9K處形成大坍方,雪管處在同年10月因山友投書而決定再度封閉此路線,直到去年底雪管處才宣布106年1月重新開放雪山西稜路線,並訂為C級路線。
原本我與朋友計畫102年10月中旬前往西稜,沒想到出發前一周看到雪管處公告西稜路線封閉,一等就是三年半,9K大崩塌的高繞路線終於處理好重新開放,我們終於可以安心正式申請入園上路。
勞工節前夕,4月28日周五晚上11點我們從雪山武陵登山口入山,這已經不知道是第幾次來到這雪山登山口! 我們的隊名就叫做西稜勞工隊!
雖然是走西稜,但是最短路線還是要走雪山主東線然後下翠池接上雪山西稜,所以依舊第一晚是七卡。
第二天29日可以說是西稜路線由東向西走最累的一天,我們必須重裝從七卡上雪山主峰再下切翠池山屋。因為只要能在天黑之前抵達翠池山屋就可以,所以不趕路。
7:05AM出發,10:50AM三六九山莊午餐,11:30AM繼續重裝上路,3:25PM雪山主峰,5:00PM翠池山屋。
往三六九路上高山杜鵑剛開花很美,花期應該可以持續到五月下旬,不過圈谷的杜鵑花期就比較晚,只有花苞。
三六九山莊與友隊兩名撤退的朋友合照say Bye Bye,朋友SK跟蘇菲是參加友隊跟我們同一天出發,但是因為連日加班在三六九山莊嚴重高山症嘔吐,只好在女朋友陪同下撤退。話說此隊隊長費小姐也因嚴重感冒在出發前一天退出,這隊隊名"崩潰的費小姐與她的損友們"的隊伍,在雪山西稜意外不斷相當坎坷的故事還沒結束,容我在後面再詳述! 不過取個重要的隊名真的很重要,不然意外一直出現,真的會很崩潰啊!
黑森林是冷杉純林,前幾個月我跟朋友雪季來拜訪的時候,還在這邊看到長鬃山羊,今天沒有看到
3:25PM登頂,我們三名腳力比較好的隊友早在前方三叉路口。重裝跟輕裝上雪主真的差很多,體力沒練好更是要命,雖然這已經是我第三次重裝上雪主,但是這次沒有事前特訓,從圈谷底之字形往上的路程,每30公尺我就得要停下腳步大口喘氣,雖然腳還有力氣,心肺卻跟不上,喘到要往生般的不行。終於爬上山頂時,真的有解脫了的快感!
等到隊友忠城跟ㄚ亮來到,我們一起往北稜角方向前進。
我後方的就是北稜角,往翠池的叉路口就在後方碎石坡
從稜線在往下想找翠池山屋,看到一個碩大的看天池(有山友稱之為上翠池)。因為前兩天山區大雨形成的看天池,平常是很少看到的!
雖然碎石坡並不是我第一次走,但是這次還是走得有點膽戰心驚,應該要走在稜線的下方約5-10公尺的小徑,而不是一直走在稜線上,不然碎石路不好走
看到0.3K的牌子,我誤以為是要往下切的點。嚮導ㄚ亮提醒我,叉路口還在前方,有牌子!
4:00PM來到叉路口,從這邊往翠池還很遠。
碎石坡是冰河遺跡形成的地貌,滑動的石頭,小心走,用滑動的方式往下踏,讓滑動的腳步穩定後,再踏出下一步。後面就很多大石頭,踩踏需在石頭間
很巨大的碎石坡,大概要走30-40分鐘
然後需要橫切好長一段路在樹林間穿梭(約20-30分鐘)才會抵達翠池山屋
翠池山屋前有營地(2-4頂),翠池旁還有很大的空地可以搭至少六頂帳篷。不過按照雪管處的規定,這邊只能申請四人帳五頂。
我們這個跟友隊兩隊總共出動四頂BA帳篷,還引來其他山友從山屋來觀看。畢竟BA帳篷重量在業界是排名前一二名的輕,縱走帶BA帳是負擔比較小一點!
四月底天黑得比較晚,我們煮了白飯、燙了青菜、煮了湯,從容的在六點半吃完飯才天黑。
晚餐的肉是吉野家新推出的牛丼,還有Cotsco賣的吉安牧場溫泉蛋。
翠池旁的土地公廟。標高3520公尺是全台最高的土地公廟。(玉山西峰的土地公廟是3518公尺,是排名第二。) 根據翠湖居士在其文章說明: 1984、1985年間因為要尋找救國團東勢青年登山會於雪山主峰 至翠池之間失蹤的王姓隊員,搜尋人員許願如果順利找到人將會安奉土地公,之後人員果真如願尋獲,最後由救國團各登山會辦理雪山五路大會師及翠池土地公安座大典,從此翠池就有了一尊保佑登山客山旅平安的土地公爺爺。
清晨的翠池,昨夜翠池依舊很冷,氣溫應該在零度一下,所以池水表面都結冰了
根據日人鹿野忠雄實地調查,翠池所在被稱為七號圈谷。在其紀錄中翠池是個直徑100-130公尺的小圈谷湖。但不知是時空變化,如今的翠池只是個10x4公尺、終年不凅的小塘。翠池雖小卻有東南亞最高水池的封號,它並不是一汪死水,池水在往西切過石堤侵蝕初一道往北的深溝,通過懸谷陡壁之後,成為大安溪的源流之一雪山溪。
翠池在泰雅語為「Siron Hagai」,意為石頭水池。
30日6:30AM出發,從營地穿過這個翠池的小河流
往雪山西稜跟火石山指示牌的方向往上爬一小段
我們在高聳的樹林間穿梭著開始往下降
翠池附近周圍是台灣最古老也是大的玉山圓柏純林聚集地,這片森林面積有100公頃。因為雪山的庇護,這裡的玉山圓柏不像是我們常看到在山頂附近匍匐生長的灌木模樣,而是高高挺立,又高又壯的喬木,高度可達35 公尺以上。有的老樹樹徑可達1.5公尺。依據台大森林系蘇鴻傑教授的研究,玉山圓柏為了抵禦高地的寒冷,每年10月到隔年2月會停止生長,生長的速度比台灣地區其他的樹種緩慢了許多,拒估計玉山圓柏的直徑要增加 1公分,需要約22.8年的時間。
研究圓柏多年的學者王志強說,在玉山圓柏生長的環境裡,它是屬於上木,對陽光的遮蔽、土壤有機質的累積,土壤根系的固著,水分的涵養都扮演很重要的角色,一旦這個樹種不見了,整個地表的變化會非常劇烈,原本生存在這裡的物種也會跟著不見。
在公視我們的島紀錄片節目中,他們在翠池附近看到,胸徑超過150公分的古老大樹比比皆是,還找到一棵寬達174公分的大圓柏,換算下來,已經將近4000歲了。
這棵在路徑旁高聳的玉山圓柏真是高得驚人,它旁邊還有一棵比它瘦小的樹木陪伴著。我駐足在它的下面,張口讚嘆著它的雄偉與壯觀!
太陽出來後,我們繼續穿梭在清晨暖暖陽光撒下的圓柏純林中
下翠池營地可搭數頂帳篷,下翠池也是看天池,但是經常有水,水色偏黃。
下翠池旁邊營地有之前山友留下的燒材痕跡。這在國家公園是全面禁止的行為,若是山友一個不小心把這片純林給燒毀,這將會是多大的災難呢?????
目前下翠池是滿水位,所以路徑已經被淹沒,所以我們要穿過旁邊的草叢到池子另外一端
繼續往前行,倒木變得很多,不過還不難跨越
這段往火石山的路很好走,雪霸志工已經把路徑兩旁的箭竹砍掉很多
走出樹林跟箭竹林,來到草原地形,路口有往"火石山"的牌子,左邊是博可爾山跟博可爾草原
從這個角度看博可爾山有三個峰,其實東側山峰較中間跟西側兩峰矮100公尺。博可爾山因為位在雪山西側,又有雪山西峰之稱;東距雪山主峰直線距離約4公里,西南距火石山約三公里,因為距離太近,所以未被選入百岳之列。
穿過草原之後就是森林
10:04AM抵達火石山叉路口(火石山營地),營地旁有潺潺水流
營地上方有指示牌,往火石山或是頭鷹山
我們放下重裝,輕裝要前往火石山。一開始在樹林與石瀑往上爬
然後橫切到一處大片裸露的石瀑區這邊,嚮導提醒我們這裡很多人迷路,必須仔細看路條往上走
石瀑區的上方有明顯石頭堆砌的痕跡(根據朋友描述他下山時往下走走錯路有看到更大片的石砌的矮牆)。事後查了網路資料在雪霸國家公園計畫中看到以下字樣:
志樂溪上游石屋群遺址,位置位於雪山主峰西偏北,行政區屬於臺中市和平 區。其中可見結構石屋共有 21 座,屬於室內較室外低下、一種半地半穴式房屋。 根據「志樂溪遺址史蹟調查第一次報告」(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民 105),志樂 溪遺址可能為賽夏族遷移時暫居所留下來的遺址,而在志樂溪遺址東西兩側分別 發現火石山石屋群與翠池石屋。
火石山石屋群位於火石山東側約 500 公尺處,海拔高度約 3085 公尺,剛好 位於區內雪山西稜登山步道火石山下營地西側步道附近,行政區域屬於臺中市和 平區,亦是林務局東勢林區管理處鞍馬山工作站林班地。東距志樂溪人文史蹟遺 址約 2.5 公里。其中石屋共約 11 間,位於火石山東側的北向斜坡面,所在之處 是一個古老碎石坡,碎石坡上石塊大小不一。碎石坡長約 70 公尺,寬約 25 公尺, 南寬北窄,坡度約 20-25 度。四周主要為鐵杉林,但西側主要為箭竹林,且不遠 處為小溪溝。部分石屋內可見鐵杉、箭竹生長,且頹圮嚴重。火石山登山步道由 石屋群東側中央沿著碎石坡邊緣進入北側森林內,沿步道邊緣石屋遺構上偶見山 友疊石記號、以及現代遺留罐頭。本石屋群石材大小挑選上可見直接利用較大石塊 作為石牆基座,且疑似有石柱;此外,石牆堆砌方式較為不規則、凌亂。本石屋群距離 志樂溪石屋群約 2.5 公里,相較之下,二石屋群在石屋大小、規模、地理環境上可見相 似之處,但在石材大小挑選、石牆堆砌方式則略有差異。
到了山頂才發現是假山頭,嚮導ㄚ亮說,你以為火石山名字怎麼來,當然不會是個翠綠的山頭囉!
往前一望前方還有一個光凸凸像是火山地形的山頭,必須先下切鞍部再往上爬
回頭望後面,我們剛剛爬上去的第一個山頭是綠油油的,經過鞍部來到真正火石山的山頭,山頂周遭裸露著碎裂岩片,黑如炭表面光滑明亮,有的細如粉,有的碎如砂,當地原住民稱火石山為"托諾夫括灣"(不知道何意思?)
11:05抵達火石山,從叉路口輕裝攻頂,路程一小時。
火石山,標高3310公尺,三等三角點6613號。
回程下山比較快,大概30-40分鐘就可以回到叉路口(從這片草坡往南方望去可以看到大劍、佳陽跟小劍山)
12:00回到營地,趕緊煮泡麵吃午餐(直接取山溝的滾滾流水)。12:43PM繼續上路
今天的營地是大南山營地,從火石山營地出發,還有五公里路程。我們以為很快就會到達,不過嚮導ㄚ亮提醒我們,接下來這段路程倒木非常多。
1:10PM看到一活水源從山壁流出,有牌子寫著大南山西鞍水源,不過ㄚ亮說這個標誌完全錯誤,這邊算是大南山北峰的位置。真正的大南山西鞍水源是離大南山營地不遠的距離,我們還得走腰繞路穿過大南山的北峰及主峰底下,才會抵達西鞍弓水山的東側。
好幾棵漂亮高大的鐵杉就在林道旁邊,一點都不比玉山塔塔加那棵遜色
越過大南山北峰之後,突然腰繞路開始之字形上坡,這邊有幾處坍方,所以路徑一下子上坡一下子又下坡,跟之前的腰繞路完全不同
倒木越來越多
看到路邊水源,但是因為後面還有兩個難過的倒木,所以先前往大南山西鞍營地下背包,再派兩個人來取水。
第一個倒木考驗我們下腰能力
4:00PM抵達大南山西鞍營地,因為今天的四個營位(前方草地)已經被桃園來的登山隊申請。今天我們又走得太慢無法趕到弓水營地,所以就在整理旁邊草地,要在這邊紮營。(我努力的用園藝剪刀要剪掉箭竹)
帳篷搭好沒多久,桃園隊就從弓水山下來了。他們在草地上搭了另外五頂帳篷。這個營地勉強可以擠7-8頂帳篷,上方路徑其實很寬大還可以搭很多頂
這次縱走每餐準備兩大塊梅花肉塊,所以這一路大家吃得很爽! 這樣才有精神重裝爬大山!
今天的路程約15.4公里,早上6:30出發,下午4:00抵達營地。
後來走完西稜,覺得這一天(從翠池到大南山營地)算是西稜行程中最輕鬆的一天,但是後面的三天我們都累好累好累! 檢討後覺得這一天還是應該推進到弓水營地才對!不過弓水營地只有兩個營位,並不適合大隊人馬前往,也要確認有申請到營地才過去紮營比較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