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張1945年由美國海軍水文局所發行的澎湖群島水文圖,尺寸為126mm*90mm英吋,水圖資料引用自1896年至1910年間美國及日本的調查資料。並分別於1942年、1945年更新水文資料。
(繼續閱讀)
昭和7年版澎湖列島水路圖 比例尺為10萬分之一 圖幅770mm*1070mm 此圖歷經16次小改正,一直沿用至昭和45年,品相完整非常具有歷史意義...
張采香 湖口鄉四大文人之一,時人稱之為十足先生,生於1880年,1949年去世。其文才在當時的與傅萬年(鄉人尊稱仁三先生,1856~1911)、傅萬庚(號兆白,1870年~1938)、葉鏡鎔(本名葉歲,字漢卿,1876~1950)同享盛名。亦都是黃瑞圖先生門下的得意弟子,然其詩文大都因輾轉遷徙散失,目前只有少數幾幅畫作遺留。日據時代張采香的作品曾數度入選全國書畫展。
葉鏡鎔 字漢卿 本名葉有歲,生於清同治15年是新竹湖口四文人之一(其他三位分別為張采香、傅萬年、傅萬庚),大正七年(1918)起葉氏活躍於藝壇,屢次獲邀參加《臺灣日日新報》之「台日名家紙上書畫展」,從此漸露頭角,足跡遍於台灣遠及日本,其「指書」、「指畫」亦稱一絕。日本昭和天皇尚為太子時,曾在大正年間來台遊覽,於是總督府邀集代表台灣風格之文物供其御覽,而葉氏之水墨畫亦在其中。
丁玉熙(1921~2001) 字元圃,生於鹿港望族「丁協源」堂室。17 歲時入菽廬書院,師事受聘辜顯榮家族任西席的閩籍秀才辜捷恩(菽廬)修習詩文,其嗜於書道乃由此而生。
這張臺灣住民分布圖 出自於昭和八年由臺灣軍軍醫部長陸軍軍醫監 石黑大介,所編篡的臺灣軍衛生要覽一書中附圖,這本臺灣軍衛生要覽裡面記載非常多臺灣當時衛生調查數據,是台灣日治時期重要的醫學文獻。
明治三十七年由日本地學研究會所編篡的 新定日本地圖全一書中,內附有臺灣地圖一張,由於臺灣剛入日本版圖還不到十年,且地圖比較屬於輕裝旅遊本,因此精密度不高,只有約略的將臺灣比較重要的城市標示。
大正15年(1926年)5月13日臺灣總督伊澤多喜男,通過臺灣總督府官制第十七條第四項國有林地區域的指定案,將國有林地區域劃分為台北、羅東、新竹、台中、嘉義、旗山、恆春及東部八大區塊,並設出張所辦理國有林地事宜。這份指令案連同各地出張所管轄國有林地區域圖一同刊登於臺灣總督府府報。
這張北蕃圖出自於大正三年(西元1914年)六月由台灣總督府民政部蕃務本署印製,時值佐久間佐馬太總督發動『太魯閣蕃討伐戰』親率軍警聯合部隊朝太魯閣進行討伐,最後這場討蕃戰役因原住民武力、人力相差懸殊終遭鎮壓底定,隔年大正四年(西元1915年)7月繼任的台灣總督府安東貞美廢除『蕃務本署』將山地行政改歸警察本署『理蕃課』管轄,結束了以武力討伐原住民的理蕃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