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3042038失戀33天

在戀愛當中的男女,於大家的眼中,往往可能只看到了對方,而忽略了自己,但到了分手之時,其情況則剛好相反,大家突然要被迫, 去認清自己,原來每一段關係的結束,都代表著要對自己, 作一次的自我審判,而每次分手的理由,多半就是, 自己一直不覺,但又致命的個人弱點,故那些遭拋棄的失戀者,往往便要承受雙倍的痛苦 即被人離棄之苦,與及暮然發覺, 自己原來是一個千瘡百孔的人。

 

筆者於看這套電影之時, 見著女主角白百何, 於那三十三天之中,每天受著失戀的煎熬,不單要被前男友, 列出所有的缺點,更要被那個嬌滴滴的女客戶(筆者懷疑,這個角色是在影射台灣的林志玲。)盡情奚落,自信心大受打擊,遂有感而發。

 

本片原著為鮑鯨鯨的同名之網上小說,改編後拍成了電影,於大陸上映之時,十分之受歡迎,於短短時間內,已輕易的破了三億人民幣票房,有些影評人甚至譽為大陸版的 那些年 我們一起追的女孩,故本地之片商,於近月來便大力的催谷本片,戲院內之預告片不絕。

 

筆者看過了之後,仍覺得兩者相較之下,那些年 我們一起追的女孩較為親切可愛,而本片卻硬是缺少了那一份的共鳴感。

 

推其原因,是 那些年 我們一起追的女孩講述的是,大家最嚮往、最回味的甜蜜初戀故事,那是一個快樂的追求過程,而且更重要的是,久經富裕的台灣,電影中所著重的景物,反而是鄉間或小城鎮的破屋舊學校,這正是生活水平相近的香港人,日常最回味的舊回憶。

 

而本片所講述的,卻是冷冰冰的殘酷失戀世界,除了剛受過此苦楚的人之外,其他的觀眾,相信未必樂於, 時常享受這種苦中作樂的故事。

 

同時,可能大陸於近二十年以來,經濟日漸發達,已完全的脫離了,舊日的貧窮農村社會,所以他們的觀眾,可能反倒是最害怕,於電影之中,見到一些舊城破屋,讓他們再次聯想起,那片窮鄉僻壤的景象。

 

有見及此,近年筆者看過的很多描寫大陸城市的電影,如 非誠勿擾杜拉拉升職記等,都是著力標榜, 大陸先進蔟新的一方面,故他們的電視, 整體格調便比之台灣電影,較為冰冷,與及缺少了一份人氣。

 

說回本片,筆者覺得,能有此的票房成績,男主角文章實是居功不少, 他飾演這個愛打扮的婚慶策劃師,其詞鋒銳利,說話不饒人的形象,便演得刻薄而不討厭,還蠻真可愛的(的確是十分之難演),例如他於那一幕,於婚宴之上,借機痛罵女主角白百何的舊男友郭京飛,便大快人心而充滿喜劇感了。

 

而女主角白百荷,筆者反倒是, 第一次欣賞她的演出,她演繹這個, 潑辣自信的妙女郎,相當不俗,筆者尤其欣賞,導演安排這個角色,藉替那對金婚夫婦,重新安排婚禮,與及跟其中的一個男客戶,作一天的實驗約會,使這個女孩進一步認識自己,尋回自我,再重新上路,這一筆便合情合理, 妙得很了。

 

電影評分: 三粒半星 (五粒星為最高)


沒有上一則|日誌首頁|沒有下一則
回應
關鍵字
    沒有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