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101011新制退休金懲罰唸研究所--教授的悲鳴
古今中外都鼓勵投資於知識與教育。有心唸碩士、博士,只要經濟、能力夠,大概沒有人會反對。
然而,依2017年通過的公教退休金新法:35年的年資才能領60%的所得替代率。
逐年減1.5%。30年資領52.5%、25年資領45%
唸研究所是沒有年資的。想當公教人員,尤其是教授,最好考慮65歲屆鹷退休前,能否做滿35年的年資。
以後唸碩士,最好盡量利用在職進修,年資還可以算。
至於唸博士,以生命科學要做實驗來說,全心全力做5~7年是很普遍的。這期間沒薪水、還要付學費,也都不能算年資。
如果想進大學任教,更加不利。
以前憑本事拼上教授,再做16年就可達770最高薪資級數。25年的年資就可領月退。就算薪水比不上國外,跟各行各業比較也還好。可以吸引有能力又肯努力的菁英。
新制教授是比照一般公教人員齊頭式的平等,需有35年的年資。得考慮做到65歲屆鹷退休時,最多能有幾年的年資?
唸完博士,再加幾年的博士後訓練或實務經驗,進大學任教大都超過30歲,做到65歲也沒有35年的年資。
國外的教授如果40歲來台任教,做到65歲也只能領45%的所得替代率。不知還能吸引什麼人才?
博士、教授不值錢;年資比較重要。
這是對唸研究所的懲罰!
唸博士意願低,招不到好學生做研究;而教授吸引不到菁英。惡性循環,以後大學的品質堪虞。台灣競爭五缺的人才,不知怎麼補?
後記: 錯誤的政策比貪污更可怕。
1988年宜蘭高職升格為專科,許多學校也跟著要升格。教育部長來訪,會中有人提出,以後會有太多大學。
他瀟洒的說:台灣人喜歡文憑,我們就給他啊!
造成現在大學過多,招生困難,品質下降。大學文憑不值錢。
新制大學教授的退休金比照一般公教,要35年的年資,將使大學品質更雪上加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