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9232314台灣收視率最高的有線電視台綜藝節目




 

《康熙來了》為台灣的電視談話性娛樂節目,2004年1月5日於中天綜合台開播,週一至週五22:00-23:00首播。每晚平均收視率為1.2%-1.3%(ACNielsen),每週吸引了超過500萬觀看人次,是台灣收視率最高有線電視台綜藝節目。2009年之前由中大製作公司製作,2009年起由金星製作公司製作,製作人是王偉忠和詹仁雄。2008年6月16日播出1000集。

「康熙」二字分別取自兩位男女主持人(蔡康永、徐熙娣)姓名的第二個字。

 

【 節目主持人 】

主要皆為台灣知名作家與知名電視主持人蔡康永與台灣知名藝人徐熙娣(小S)。

2005年10月17日-2006年5月1日,女主持人小S休產假,與蔡康永一起主持的代班主持人依次為:S.H.E、賈靜雯、明道、黃玉榮、阿雅、劉真、Makiyo、楊丞琳、羅志祥、蔡依林、錢韋杉、范瑋琪、葉全真、大S、天心、Selina、林心如、陳孝萱。
 
2007年10月11日-2008年02月25日,女主持人小S再度產假,節目代班主持人為S.H.E的Selina,也一期有S.H.E全體來主持。

2007年05月22日,陳漢典首次以康熙保全的身份出現在《康熙來了》,也是《康熙來了》首次引入助理主持狀態。剛開始陳漢典僅僅是以「檢查女明星包包」話題出現康熙,出任保全強奪女明星包,此後,尤其是Selina來代班時,陳漢典以各種各樣的形態出現在康熙來了,曾經裝扮成為「退伍老兵」、「女鬼」、「算命師」、「植物」、「林黛玉」……在一些特殊話題成為必須出現的助理主持,他的身份不同於來賓,也不同於主持人,製作單位給予的稱呼是Guest(嘉賓)+模仿的角色。

 

 

【 節目經歷 】

2004年1月5日首播,原名《奇怪十點鐘》。節目開始的製作方向本以趣味性地訪談台灣社會中的新奇、冷門職業從事人員為主,如最先幾集的訪問對象「男性美髮師」、「屍體化妝師」、「跨性別」等。

2004年3月,改名《康熙來了》。為收視率的考量,轉而訪談熱門新聞人物或演藝人員,但此前已訪問過許多名人,例如:許純美、柯賜海、5566、林志玲。

自2004年3月、尤其到了2006年至今,不但受到台灣觀眾喜愛,經由網路傳播影像幫助下,在中國大陸也有一定收視群。不但如此,還帶動台灣談話綜藝節目的風潮。而此種與一般新聞性談話節目截然不同的新型態節目,也影響亞洲華人地區。

2005年10月開始,女主持人小S懷孕生產期間,節目名稱改為《康熙來了之康永當家》,這時期的節目由多位不同的女藝人與蔡康永共同主持,其中SHE的Selina較為突出並獲得較多集數的主持。

2006年5月1日,女主持人小S歸隊,節目也啟用新片頭與新布景歡迎她。

2007年9月,被爆出節目創意抄襲日本朝日電視台著名綜藝節目《男女糾察隊》中的「男星時尚大賽」和「記憶之牆」,飽受網友抨擊。中天不予回應。

2007年,女主持人小S再度懷孕,同年10月初,由Selina再度擔任代班女主持人,片頭、布景及名稱未變。
 
2008年1月起,中國電視公司旗下數位電視頻道「中視綜藝台」開始重播《康熙來了》部分集數,但並非依照原本的集數來依序播映,而是隨機抽樣播映,所以會有不同年份的集數(尤其2004年版與2006年版)交叉播映的情形。

2008年2月25日,小S歸隊,節目利用新的猴子為主的小S孕婦片頭和新布景來歡迎小S。

2008年6月14日,《康熙來了》結合中國時報的週六版No.105《HI周報》,發行《康熙千集寫真刊-再見康熙大明星》,收錄了許多名人、明星、巨星,馬英九、蔡依林、王力宏,劉德華,吳宗憲,關穎……。

2008年6月16日,《康熙來了》開播1000集紀念系列企劃,邀請了「擠胸冠軍」李妍瑾,「卸妝冠軍」斯容,「搞笑、跳舞冠軍」小鐘、王彩樺、小甜甜,「醜小鴨冠軍」蝴蝶姐姐,「懼權冠軍」梁赫群、黃國倫,一同紀念《康熙來了》開播1000集。

2009年2月16日《康熙來了》再度更換片頭及布景。

 

 

【 節目內容 】

《康熙來了》多以人物訪談為主,自播出後2個月轉為以明星訪談為主,至今也被確立為訪談類節目,但由於其風格特殊,想法獨特,也開啟了一些自己的特色和特殊板塊。

2004年1月首播時,第一位嘉賓即是台灣著名作家、政治人物李敖,也確立了《康熙來了》模式與風格的訪談,收視率亦開始席捲中國大陸、台灣、香港等地。

2004年3月後,節目開始著重與明星或政治人物的訪談模式。周杰倫、羅志祥、連戰、馬英九等都來過該節目,並為該節目帶來了更高的收視。

2005年年初,費翔曾經來過《康熙來了》宣傳《歌劇魅影》,恰巧該節目創建了新單元「康熙寶庫」,女主持人小S使用工具剪下了費翔的一撮胸毛。當時正處於南亞大海嘯時期,部分媒體說此行為是為捐款,之後在兩岸三地都引起了軒然大波。

2006年,小S歸隊後開始新增「女藝人卸妝」單元,邀請知名女藝人在節目上即場卸妝,並穿上睡衣,在觀眾面前展示最樸素一面。此大膽創新的意念引起很大迴響,同時收視率也非常可觀。

2007年,新增明星以物換物活動,後期也由DIY物品、紀念品交換等的一些同類型的話題。較為爛的商品,主持人會搞笑抨擊;有時遇到不錯的商品會「搶走」。這類單元亦受到了很大的歡迎。

2008年,康熙明星比賽項目發起,如康熙歌唱比賽、康熙舞蹈大賽等等。通常會請到一些專業人士來評論打分,為已經成名的明星再次提供一個表演才藝的機會。其中著名音樂人黃國倫也因來當評委與小S的對話引起笑點,並開始走紅。

2008年9月,康熙兩性研究所開啟,即找一個情感問題來討論,嘉賓有時分為美女隊和烈女隊,有時亦會有烈士隊來參加。對於爛透了的辯論將會受到噴乾冰的懲罰。其中藝人小甜甜為該單元的固定班底,至今播出暫時沒有缺席的情況。由於其搞笑的風格和實用性受到了很大的好評。

2008年10月,《康熙來了》增加新單元拯救音痴大作戰,多找一些明星和諧星來做音樂教學,成效不彰但很好笑。

 

 

【 節目賣點 】

蔡康永在接受採訪時說,在台灣《康熙來了》是一個「全家歡」(全家人一起觀賞)的綜藝節目。但調查顯示,無論在台灣還是中國大陸,《康熙來了》的最主力觀眾群都是20-40之間的年輕人,其實這也正是節目製作人詹仁雄眼中的目標觀眾群,他說:「中天電視台過去明顯偏重中年以上的觀眾群。吸引年輕人,是中天最近的一個主要目標。而成功做到這一點,最重要的便是主持人的個人風格。」

◎ 最「怪」的組合
  
在創意節目之初,中天電視台的創意部門曾經關起門來想了幾十個藝人做主持人的備選,希望從中找出一組感覺最「怪」的,直到多次會議的討論商榷之後,才最終確定了「蔡康永+小S」這樣一個組合。製作人詹仁雄說:「當我們確定了要做一檔『怪』的訪問節目之後,我腦子裏第一個浮現出來的就是蔡康永──這個總喜歡奇裝異服、放隻鳥在肩膀上的才子型主持人。」
  
當詹仁雄把這個創意告訴蔡康永,蔡康永爽快答應之餘只提了一個條件:「要小S做搭檔」。因為三年前兩人就曾經有機會一起做一檔針對年輕人的節目,但因為種種原因沒有成形。談到小S,蔡康永說:「我其實是本能地想到她,因為覺得她還挺有趣的,雖然我之前完全不認識她,但總覺得我們應該蠻能合得來,合作起來也應該會比較好玩。」

◎ 懶人「放任自流」
  
2004年1月,第一集《康熙來了》開始錄製,嘉賓是李敖。在中天的攝影棚裏,節目組所有的工作人員都戰戰兢兢站在一旁,不知道這兩個「怪」主持碰上李敖這個同樣以「怪」聞名的大師會產生什麼狀況。沒想到,「康熙」二人態度自如,李大師揮灑自然,哪怕談到敏感部位剛剛做完的手術仍然是談笑風生,效果出奇的好,由此《康熙來了》成功打響了第一炮。
  
談到二人的主持特色,蔡康永說:「其實這主要歸功於我們兩個都是懶人,小S在第一集錄影前三天,還打電話給製作人想要反悔不接了,原因就是怕會很累。而我更不是肯在電視節目上用功的人。觀眾剛好更喜歡這樣『放任自流』的節目,觀眾在放鬆的狀態下反而容易獲得更大的驚喜。」

◎ 談論尺度「不設限」
  
《康熙來了》給了主持人相當大的發揮空間,這也保證了他們「怪」的特色能夠充分發揮。《康熙來了》從來就沒有什麼設計好的問題,完全是隨著主持人的即興思路往下進行。
  
也正因為如此,小S才會和謝霆鋒在節目上用10多分鐘討論「屎尿屁」、突發奇想要費翔的胸毛。蔡康永更是經常追問來賓某個細節一直一條道走到黑。這也是作為一個日播訪談節目《康熙來了》能讓人產生不斷追看欲望的原因──你無法預料這對主持人下一句話會轉移到什麼話題上去。

◎ 「幕後達人」鼎力相助
  
除了出色的主持人,《康熙來了》還擁有一個強大的幕後製作小組,這個小組在嘉賓的選擇、議題的策劃上起了相當大的作用。許純美、柯賜海、國光幫等話題人物事件,都是《康熙來了》引領一時之先。
  
最能體現策劃作用的是《康熙來了》之專訪,負責中天電視台節目統籌的執行副總經理陳浩說:「曾經有來賓上過《康熙來了》之後,馬上去其他的電視台談同樣的話題,效果卻大不如《康熙》,這顯示了《康熙》異於其他電視節目的功力。」

 

【 節目獎項 】

2005年 第四十屆金鐘獎──「最佳綜藝節目主持人獎」

2008年《康熙來了》被廣電基金選入「2008年第二季優良電視節目」綜藝類

2008年 入圍第四十三屆金鐘獎──「最佳節目主持人獎」

 


 

沒有上一則|日誌首頁|沒有下一則
回應
    沒有新回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