胯下的老豹已經陪我跑了許多年 最近一堆耗材開始到了更換週期 尤其是快變成光頭胎的前後胎皮
其實早在2018年中 就已經準備要更換前後胎 但老頭年紀越大人越懶 總想著能多用一天算一天
另一個原因是想等到其它耗材壽命到了再一起換節省工時 就這麼等一等就過了半年 拖一下又過了一年
直到前不久...前後煞車都開始有磨擦聲 後胎皮眼看就快要見到編織層了...於是乎...
縱向排水溝紋快磨平的原廠前胎 剛看了一下行照的出廠日期...嗯..2007年4月!!
也就是說它喵的這條前胎從新車出廠到現在已經默默的跑了12年 哈特佛應該頒給我一個最佳勇氣獎
這次前後胎都選用建大 因為上次換建大的K657後胎用起來感覺還不錯 加上現在年紀大了 孩子有了 連血液裡的辛烷值也降到比92還低了
什麼抓地力要多強 排水性要多好 胎皮要多軟 那些年輕時在乎的選項現在來看都是一陣煙 只騎上下班的車子就是要選性價比高的零件才能發大財
所以這次前後胎都沒特別做功課 看到建大剛好有適合的尺寸直接就選建大 而且前後胎一起買還免運費
K492規規矩矩的前胎紋 這次前K492 後K763都是已經賣了很多年的胎 並不是什麼多特別的胎
前煞車皮原本不在預計的保養規劃裡 但促成這次耗材更換的觸發訊號卻是前煞車皮
就在換胎前的一星期 前煞車開始有輕微的金屬摩擦聲 一檢查果然煞車皮已經快見底了
前煞車損耗較高 這是第三組前煞車皮了
這外型的煞車皮有分左卡鉗或右卡鉗用 大小也有一些差異 買的時候最好帶舊煞車皮去材料行比對
後胎再騎個一陣子 編織層就要出來見客了 從後胎的磨損狀況來看 老頭我的騎車習慣也不太好
我比較敢右壓車時帶著油門過彎 但左彎時不太敢壓 也不太帶油門過彎 結果左右磨損很不平均
這次的規格一樣用120/80-16 原廠的130胎寬實在太肥 120胎寬比例比較好一些
K763胎紋是大型胎塊 胎塊之間的排水溝非常寬 後來有再出了一款K763F 在側邊胎塊多了一些小排水溝紋
加碼更換大小鏈條齒 大小齒都是耗材 所以很久以前就備了原廠大小齒的料 這次換後胎一併更換
前齒轉速高 磨損也比後齒快 新舊齒約有1.5mm的損耗差異 齒溝變得太寬 對鍊條也不太好
後齒損耗就小很多 新舊比對大概只有0.5mm損耗
前後軸承都順便清潔潤滑
後煞車半年前就開始出現像砂石車煞車時的聲音 有時聲音大到停紅燈時 停前面的機車會嚇一跳全部回頭看我 以為有砂石車跟在後面
後胎裝回去前先檢查清潔鏈條 沒想到看見讓人掉淚的畫面 它喵的竟然給我爆滾子
依稀記得原廠油封鏈壽終正寢後 後來又換了一條貴貴的520油封鏈 早期每一段時間就會對它清潔上油保養
家裡的小屁孩出生後照顧車子的時間變得非常少 別說保養鏈條了 連洗車都沒時間
當然後來這鏈條開始磨損拉長也開始大小目 調緊一些運轉不順調鬆一些就敲鍊條蓋 原本還想等完全沒藥醫時再來換鏈條
結果看得這一幕.... 看來下一篇就是要來寫換鏈條了
前後胎換到現在約兩個星期時間 就一般騎起來的感受當然會比舊胎好很多 舊胎已經磨到扁平比過高 過高的扁平除了造成重拖 也會影響重心位置
在經過新舊路面或路邊水溝蓋高低差時 會有非常可怕的重心偏移拉扯感 壓彎時重心也會一直游移不定 會有車尾好像隨時會打滑的壓力
新胎換上去整個就順暢了 之前的問題一次解決 前後胎一起換感覺差異又更大 接下來就是耐磨性及雨天性能的問題 等過一陣子再來寫感想
清算一下價錢
建大K492 1190
建大K763 1650
前煞車皮 100
後煞車皮 忘了 目前網路價150左右
前齒盤 忘了 目前網路價150左右
後齒盤 忘了 目前網路價345左右
材料約3585大洋
更換時間約4小時 更換里程40103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