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030721關注「附掛式稻殼連續炭化裝置」之研發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從民國97年起,歷時6年研發的「附掛式稻殼連續炭化裝置」,可附掛在常見的燃糠式乾燥機上,好處是乾燥機本身以稻殼為燃料,取材方便,若要製造生物炭,只要利用加熱爐的熱源進行稻殼炭化即可,過程也不會產生空氣汙染。由於具有市場潛力,民國102年技術移轉三升農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三升的燃糠式乾燥機烘乾100公斤稻穀只需約13公斤稻殼當燃料,剩下約7公斤的稻殼就可製成炭化稻殼。目前設計在燃糠式乾燥機加熱爐上附掛稻殼連續炭化裝置,平均每公噸的稻穀約可產生250到300公斤的炭化稻殼。製造出來的炭化稻殼優點是炭化程度均一,能保有原本的形狀,而且只具微鹼性(pH值小於9),可中和酸化土壤,實際檢測也含豐富的矽和鉀肥,適合用作育苗或栽培的介質。相對於市售或農民自己悶燒的炭化稻殼,屬於炭和灰的混合物,鹼性較強,並不一定適用於田間。
不過,這項「附掛式稻殼連續炭化裝置」,設計上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例如:
1. 燃糠爐裝上炭化裝置會降低烘乾稻穀的效率,加上原本烘穀過程中工作人員就很忙碌,現在又須兼顧炭化稻殼的溫度、負責進出料和滅火等,反而造成工作人員負擔。
2.製程中要蒐集稻殼經炭化處理時所產生的稻殼乾餾液,又稱稻殼醋液,可用來抑制作物病源菌或害蟲,實際上卻發現醋液冷卻時,焦油會附著在管壁上造成堵塞。因此現階段先去除冷卻設備,暫時不蒐集醋液,將燒出來的氣體直接導入燃燒室燒掉,成為熱能的一部分。目前正研究如何修改管路設計,解決冷卻後管壁堵塞的問題。
目前花蓮區農改場與宜蘭縣壯圍鄉的旺山休閒農場合作,分別在不同的南瓜盆栽中添加10%、20%、40%炭化稻殼進行觀察,結果發現添加10%、20%炭化稻殼的植株生長較快,反而添加40%炭化稻殼的植株生長較慢。
(原文刊載於《豐年》雜誌 2016年8月號,http://ppt.cc/ny1j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