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2121615【微生物培育】微生物能看到嗎?


  • 維基百科上的定義:微生物是指一切肉眼看不到或看不清楚,因而需要藉助顯微鏡觀察的微小生物。微生物包括原核微生物(如細菌)、真核微生物(如真菌、藻類和原蟲)和無細胞生物(如病毒)三類。
  • 《大不列顛百科全書》
    • 微生物指一大類極為多樣的微小生物,包括細菌、立克次氏體、酵母體、霉菌(黴菌)、藻類、原生動物、病毒。這些生物不同於動物和植物,統稱為原生生物
    • 其中的細菌、立克次氏體、病毒和藍藻,無明確的的細胞核結構,稱為原核生物
    • 酵母體、黴菌、原生動物和除藍藻外的其他藻類跟其他高等生物一樣具有明確的細胞核結構,稱為真核生物
  • 《農業微生物學》(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 2003-08-01)
    • 真核微生物廣泛存在於自然界,種類很多,形態各異。
      • 凡是細胞核具有核膜、能進行有絲分裂、細胞質中存在線粒體或同時存在葉綠體等細胞器的微小生物,稱為真核微生物。
      • 真核微生物種類很多,除真菌(單細胞的酵母菌和絲狀真菌)外,還包括粘菌、卵菌、原生動物和藻類。它們的形態多樣,目前主要依據形態特徵來分類。...
    • 真菌(fungus)具有以下3個方面的主要特點:
      • 首先,它們是真核生物,有明確的核膜包圍著細胞核,通常在一個細胞內可以包含多個核,這一特點在其他真核生物中是不常發現的;
      • 其次,它們是異養型微生物,靠吸收方式獲取營養,即細胞表面從周圍環境中吸收可溶性營養物質,這種營養方式不同於植物的光合作用,也不同於原生動物的吞噬作用;
      • 再次,多數真菌是絲狀個體,沒有葉綠素,所以很容易與藻類區分。此外,真菌的孢子繁殖,特殊的組織結構,以及形態和生理特性等方面都有其特點。
  • 台灣正中書局出版的《農業微生物學》第425頁:可分解纖維素的土壤微生物有a.好氣性細菌;b.粘細菌(Myxobacteria);c.嫌氣性細菌包括好熱性的黴菌(thermophilic fungi);d.放線菌(Actinomycetes);e.黴菌;f.蕈類。

總結以上,微生物也不是都是肉眼不可見的。


不管是哪裡的來源,一定會經過馴化過程,如果使用當地的微生物、細菌分解,馬上就可以作用,如果外來物質,相信要適合在地的陽光空氣水...等,馴化後也是落地生根,而且風啦!鳥啦!人啦! 總會隨時帶過來,因此本地物種也是外地物種馴化而來。

回應

農夫【衛大戈】晴耕雨讀,在宜蘭從事「友善耕作」(Eco-frinedly Farming),以完全不使用農藥與化肥、對環境友善的農法,耕食安全作物。
耕地主要在宜蘭縣員山鄉,一是位於雙連埤(列為國家級溼地)之海拔480公尺山坡地,種植地瓜、薑黃與山藥等時蔬為主;另一是深溝村水田,以台中秈10號為稻種,糙米深獲好評。

蘭陽友善耕作市集Line@
加入好友
國旗計數器
Flag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