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7281310北埔古蹟散策
從內灣過來,慈天宮前找個週一沒開門營業的店門口暫停車。 雕樑畫棟 很有生活氣息的古蹟,小朋友們在裡面轉著呼拉圈玩遊戲喝著冷飲。
北埔是由閩人與粵人共同開發,姜秀巒、周邦正共同設立了辦事處,名為「金廣福公館」(創建於1835年),「金」指官方,也有吉祥之意,「廣」「福」兩字點明為廣東(粵)與福建(閩)。 姜氏家廟天水堂,仍有人居,謝絕參觀。和中國式建築本體有些不搭的洗石子圍牆,是在日據時代重建的,但其半柵欄圓弧造型仍不會太突兀。
從「金廣福」前、「天水堂」旁的小巷走入,巷弄間各式各樣的牆身,由此窺見當時人家境況。 下圖右邊開在百年古蹟中的水井咖啡屋 (也是北埔文史工作室),正是天水堂六道護龍的最外護,百年圍牆是以「金包玉」的裝飾法築起,在土磚外加上紅磚就是「金包玉」,有錢人家的作法。 缺了一角的花瓦可看到內層的紅磚牆身,不知這是否就是「穿瓦衫牆」如同穿著鎧甲的武士,據說這樣的工法傳自於荷蘭,也是為了防止土磚因風吹雨淋帶來的剝落破壞,於是在土磚外加上壁瓦,也是有錢人作法。 土埆牆屋 石柱紅牆
建於1946年的姜阿新宅,北埔洋樓的代表,外牆使用的是北投唭哩岸石,日據時代仿巴洛克建築風,目前為金廣福文教基金會使用。 這是姜阿新宅左邊的矮房舍前的一角,散落的瓦缸瓦甕滿是生活痕跡。
慈天宮前寧靜的商店街,非假日遊客很少,休店的也多。買了些北埔名產,菜包和擂茶粉。 北埔客家菜包,餡有香菇蘿蔔乾豆乾...可謂皮薄餡多,一粒10元,真兒個物廉價美。 另一項客家小吃擂茶,懶人的我們當然不會親自下海去擂啊,一包120元三包300元十包1000元再送一包,老闆很會做生意,試吃完熱飲又打冰擂茶試喝。在這也買了根擂茶棒,當然不是回家擂茶,只是想幫家裡的缽找個伴。
新竹尖石內灣北埔一日遊到此結束囉,回家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