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3161330隱兮南山
-- 相關閱讀設計思考 --
-- 不如歸去,隱兮南山 --
台灣新建築設計營造的生態觀與建築風格
設計 . 繪圖 . 撰文 / 林漢龍設計工房 . 拓思邑
…………………………………………………………………………………………
台灣新建築設計營造的生態觀與建築風格定位的價值觀
生態型設計營造的思維與價值取向,必然趨於人類整體意義(生存價值)
與個體意義(生活品質)兩者之間的利益平衡關係,
而將住居生活環境放到整體自然環境中作考量,
所以必須從傳統環境概念擴及到整個生態體系的合諧統一中;
在設計上則擺脫追求風格與造型表象的束縛,回歸到 -
「關照環境、以人為本」的本質思維上。
區域環境與建築營造設計上以自然生態手法解決環境問題,
積極運用高科技技術使全區實現自然能源與資源的自身循環系統,
儘可能利用自然所賦予的再生資源並捨棄非再生資源之運用,
以降低環境負荷為前提;駐足後現代之後的當下-
審美價值將被我們重新定位︰
我們將致力於在強調物質環境與自然合諧統一的同時
也以超越的前瞻性來觀照建築設計的內在精神,依循著地域性
-積極發現積澱於傳統文化與台灣特有多元內蘊和多樣優勢元素之整合,
而朝向“台灣新本土風格”的方向發展。
..............................................................................................................
…………………………………………………………………………………………..
與自然更和諧相融
人與自然的關係不應是索取-給予或倚賴-被倚賴的寄生關係,
應是彼此相融、互動循環的共生關係,
人類在歷經現代化過程中對大自然予取予求無限度開發的結果,
人們已經意識到保護自然生態就是保護自我未來生存的空間
--這一觀點已被大多數人所接受。
規劃區內的自然要素例如:陽光、空氣、水、生物…
均應以一個整體的生態體系來被看待,
體系中應形成和諧的運行機制
並與外部整體生態體系取得良好的銜接、配合、互動
並保持各要素間平衡發展,使其具備循環與再生能力;
同理-就如同區域規劃設計操作中,將人文環境-如地域文化、
鄰稆氛圍等看成整體社會文化與歷史體系的一部分,
兩者之延續與和諧共生才能讓人文生態環境得以
永續經營、持續發展。
早在1985年德國建築師格魯夫便針對現代都使一味追求便利與效率
而犧牲自然環境與人性化特色的“都會型社區”
提出了與環境、人文共生的 “城市生態型社區”的模式,
這種模式揭示了人類處於現代社會千篇一律水泥叢林的都會環境中,
心理精神層面的審美感官上之
對回歸自然與實現和睦親近的鄰稆關係之渴望,
以及對自然環境資源更有效率更節制的開發利用之趨勢。
………………………………………………………………………………………….
.........................................................................................................................................
健康舒適之宅居環境
傳統意義上建築的健康舒適性“指標”往往側重於一些物理環境標準:
如日照、通風條件、空氣、水的潔淨度、綠地覆蓋率等;
而生態型的集合住宅方案在設計營造上更應強調“質”的提升,
特別是基於人類整體健康性考量的價值觀上,
在此方案之建築規劃中,一處真確屬於綠色住宅與在地人文精神的
台灣新本土風格建築概念自此應運而生。
綠建築住宅概念是基於健康性與舒適度而來,
首先在要求充份利用自然給予的無償資源的同時,
也一併考量如何防止他們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比如充分利用自然採光降低人工照明的同時,
要如何防止過度的日照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因而需要有可調節陽光進入室內的裝置系統;
又如供水系統傳統作法是將飲用水、生活用水、園林綠化用水
皆使用同一管道同一水源,
這樣既很難保有高品質飲用水標準,
又帶來大量的資源浪費,
綠建築住宅概念則應將各供水層級區分成不同管道系統,
採用不同淨化標準的水質,
以水循環重複利用來達到健康與節能的目的;
因此設計上必須從考量這些自動化、智能化的控管體系,
即所謂“生態設備”“生態系統”開始。
綠建築住宅概念包含“綠建材”的使用,綠建材包含兩大特徵:
一是室內空間中的清潔度、含菌量、有害物質排放標準...
應達到健康舒適的需求,
二是所使用的建材在材料取得、生產、使用、拆解過程中
對全球生態環境不產生有害影響,
同時又是可再生或可回收可再利用的材料,
所以一是必須對使用者無害二是必須對環境無害。
因此對於提高健康性與舒適度的設計規畫角度而言,
整體環境與硬體空間之間的整合,
從降低住宅建築層數-
讓空間使用者有更多機會可以直接接觸自然大地開始,
進而引入親水空間-使人與自然的關係更加緊密,
並將全區綠化系統融入區域整體環境規劃,
使其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
…………………………………………………………………………………………..
..........................................................................................................................................
節能與降低環境負荷的整體規劃
人為建築在營建與使用過程中,
能源的消耗大致有三個過程:
建造過程-使用過程-改造拆除過程,
能源消耗的主要部份是使用過程;
據統計:住宅在使用10年左右的時間內,
由於空調、照明、動力…等等能源消耗,
將相當於建同樣一座住宅所消耗的等比折合能量,
所以毫無疑問的,
降低使用過程的能源消耗是住宅節能的主要考量方向。
歸納這些節能措施主要有:建築圍蔽結構應具有隔熱氣密性,
並能夠充分引進陽光,
利用自然通風以及防熱防潮等综合的
“呼吸功能”;
綠化體系不僅是景觀功能上的需求,更應將其功能化、系統化,並使其
融入整體生態;
充分利用地表水、地下水、雨水等水資源整合形成一個封閉的
“水循環體系”;
採用耐久性強的材料與設備,提高住宅的
“有效使用壽命”
.........................................................................................................................................
招 ‧ 隱 .
---國境之南 . 墾丁門戶---
南 山 墾 戶 之灘頭堡 - Sea beach
欽若昊天 - 時空、節序、寰宇、沙灘上的星空
........................................................................................................................................
後現代之後 世紀交替的混亂 持續 發酵
金融海嘯怒吼的當下時空
水泥叢林中 沉積著不知所措的都會靈魂
錯亂、渾沌與無助的末世情懷
.
在反向的知覺裡 是否有足夠的智慧
意識到 這是另一個新生肇始的曙光
生命在週而復始的時序中推動著人類的歷史
重複上演著相同的戲碼
不斷反覆更疊出深層的文化與未盡的繁囂
沉靜之前 在凡塵俗世裡 …
如何得以親炙時序恆常流轉的機制
發生在另類瀚海中 - 某一個不被重視的角落裡
… 那抹微塵
或許 讓我們從未來的星空出發
乘時光機器 - 去瞻仰浩瀚星海中 - 難以捉摸的混沌背景前
星空下的沙灘 是否埋藏了屬於過去人類在亙古歷史軌道中
所遺留的痕跡….那消失的文明 令人驚艷的曾經
繼續
尋找 前往下個旅程的動力 …邁步在晨曦裡
走向明天
- 您將發現 –
或許…
前程已然在望
…
或許
.
不如歸去,隱兮南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