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校溪口國小在120周年校慶前,打電話給我說要提報傑出校友,我趕緊婉拒,心想人生一路走來,除了在生態保育上略盡薄力外,實無傑出表現,不值表揚。
在五股國中時也曾被提名參與師鐸獎,那時也覺得在教育崗位上還有許多學習精進的地方,也婉拒了。
例外的是92年我答應參加了環保有功教師選拔,當時的想法是希望全力投入環保教育的五股國中可以獲得肯定,最後學校獲得甲等獎,而我獲得個人優等獎。
退休前借調台北縣教育局服務,督學看到我擬訂的計畫,驚訝地說這很大膽很有創意,我說不求官不求財,既然把我從學校調到縣府,要做就做大的,作可以永續發展的,不是作個三年計畫,計畫結束就結束了。十幾年的現在回頭看,新北市在永續教育上投入的資源和成就,仍然是全台灣最優的,這是當年環教輔導團建立的基礎。
不忮不求是我的原則,而要作夢就作大夢。
從年輕開始,我也從來沒有要擁有不動產,人只是地球的過客,來是偶然走是必然,短短幾十年不要流落街頭就好。沒有想到天時地利人和,讓我在返鄉歸田後可以蓋一棟安居之所,既然要蓋,就蓋有前瞻性,會呼吸的綠建築。
謝謝長期投入永續建築的好友陳江河建築師,帶著我看過幾個案例,花了一年時間規劃設計,成就了現在的松風之家。
我國綠建築(EEWH)評估系統及標章制度評估範疇包括生態(Ecology)、節能(Energy Saving)、減廢(Waste Reduction)、健康(Health)等4大範疇,評估指標包括「綠化量」、「基地保水」、「水資源」、「日常節能」、「二氧化碳減量」、「廢棄物減量」、「污水垃圾改善」、「生物多樣性」及「室內環境」等9大指標。
一般人會以為綠建築費用比較高,陳建築師很想做的一件事就是蓋一棟不貴的綠建築,而松風之家證明這是可能的,只需要加上一點巧思就可以辦到。
比如說,整個基地除了房子地基外全部擯棄硬舖面,鋪上草坪,三棵大樹保留,圍籬全部種爬藤植物進行垂植綠化,基地保水沒問題,整個綠化量也足夠了。
比如說,在樓梯屋凸裝上採光罩加通風口,白天樓梯間透亮完全不需要開燈,熱空氣循著樓梯間往上散去,屋內溫度就降下來了。
東側大面積的窗戶框景和透光都很好,西側加寬陽台減少西曬,為了減少鳥兒窗殺,加了外窗簾,還可以控制進光量。
所有露臺的雨水都進入雨水回收系統作為澆灌使用,生活汙水則進入沉澱池,再導入礫間處理池、生態池,淨化後再排出。汙水有了改善,也提高生物多樣性,除了澤蛙和小雨蛙,一隻諸羅樹蛙幼蛙已經來探訪過。
除了屋頂光電板,我也選用太陽能熱水器,達到日常節能。
室內地板採用拋光混泥土耐用好整理,傢俱除了床鋪和廚具外,幾乎都採用回收品。舊牆保留達到廢棄物減量,也讓環境有了溫度。
沒有一百分,但我喜歡松風之家被綠色包圍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