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121111第1座防災降雨雷達啟用
臺灣地區第1座防災降雨雷達已於2017年9月12日11時正式按鈕啟用。
為什麼要建置「防災降雨雷達」?
各位看倌可以先閱讀之前的文章……「淺談〜防災降雨雷達網建置計畫」略作了解。
********************
回想整個計畫的建置過程,不僅要承受來自於各部會長官頻頻關切進度與預算的「執行不力」……;
在面對第1線抗議民眾的指鼻謾罵時,還得一邊堆起笑容,一邊承受無盡的屈辱……!
也因此,龍頭常在黯淡的夜裡,動起「不如歸去」的心念!
幸好,黑夜盡處就是光明……,畢竟深入骨子裡「捨我其誰」的傻勁,在睡醒之後依舊活蹦亂跳!
底下,就以大事記的方式將南部防災降雨雷達建置過程條列,供大家參考:
2013年3月,完成經濟部水利署建議之站址評估。
2013年6月,在新園鄉辦理「南部防災降雨雷達建置說明會」。
2013年9月,進行環境電磁波量測,遭到當地村民圍堵抗議。
2013年10月,在屏東縣召開協調會議,再度遭到新園鄉村民約百餘人抗議。
2014年5月,曹啟鴻縣長主持說明會,遭當地各級民意代表及數百居民圍堵抗爭。
2014年5月,屏東縣政府函行政院,略以「當地鄉民及民意代表對於在新園鄉設置雷達站無法達成共識,建議重新評估本案」。
2014年7月,毛副院長裁示:「請交通部中央氣象局重新審慎評估防災降雨雷達設置之位置,須於兼顧防災雷達專業需求及民意共識,通盤考量另擇更適合地點,研訂妥適可行替代方案」。
2014年7 ~ 9月,野外場勘、電腦模擬、計畫修正。
2014年9 ~ 12月,拜會軍方相關單位,會勘可供建置之陣地。
2015年1月,拜會高雄市政府。
2015年12月,站房土木工程決標。
2016年3月,站房土木工程開工。
2017年5月,站房土木工程完成驗收。
2017年6月,雙偏極化都卜勒雷達儀進場安裝,通訊設備完成架設。
2017年9月,雷達儀完成測試驗收。
2017年9月12日,南部(林園)防災降雨雷達正式啟用。
*************************
南部(林園)防災降雨雷達的【監控範圍】包括:
1、大高雄人口密集都會區之下水道、區域排水等可能溢淹地區。
2、高屏溪、荖濃溪、林邊溪、東港溪等上、中游地區易發生土石流地區。
3、北屏東包括新園鄉、萬丹鄉、東港鎮、林邊鄉、佳冬鄉等易淹水地區。
建置完成後的【預期效益】包括:
1、可針對易淹水大高雄都會區、北屏東之區域排水、海岸及中央管河川溢淹等地區提供密集觀測,預先掌握各項水情變化。
2、可針對易發生土石流地區之暴雨資訊,做高時空解析的定量掌握,能即時提供數位雨量網格,予各防救災單位研判與應用。
3、防救災單位將有30分鐘~150分鐘之預警時間,更能有效、迅速執行防救災應變措施,降低水災災損,使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獲得保障。
20170912【港都新聞】影片: 高雄首座防災降雨雷達 提升預報準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