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251258高士佛山縱走牡丹大茄苳
高士佛山位於屏東縣牡丹鄉,標高海拔514公尺,與老佛山,因同位於恆春半島上,且山名皆有「佛」字,故岳界稱為「恆春二佛」,高士佛山登山口位於屏199線道22.5k及22k等二處,步道長約2.5公里,全程坡緩無危險地形,沿途山林原始自然,生態豐富,滿天蝴蝶飛舞,是條賞蝶秘境,適合親子同遊。山頂有一顆三角點顆編號857及兩層木造觀景涼亭,昔日可遠眺太平洋海景,近觀恆春半島翠綠山脈,現已被大頭茶純林環繞遮住視野。
牡丹茄苳神木,位在芭拉溪上游溪底,其生長在一斜坡上,拔地千仞、巨傲壯觀,樹蔭濃密、樹根盤繞,令人驚嘆不已!此茄苳巨木實測樹幹直徑約2.3公尺,換算樹圍約7.2公尺左右,最初傳出樹齡約1600年,但較有經驗的山友則推估約400年左右,不管1600年或是400年,這棵茄苳是我在深山裡見過最大的一棵;此棵大茄苳生長在一大落差的溪溝岸邊,樹頭西北邊是紮實的山坡地,東南邊則是大落差的懸壁,所以大茄苳東南邊的樹根就像大章魚的爪子般裸露在外,卻又緊緊的抓住地面,深入地底,這棵大茄苳就因老樹盤根,縱有強風暴雨,仍屹立在山間,歷久彌堅。
2023.02.19墾丁旅行第三天,早上08:00由悠活渡假村出發,到車城後轉往屏199線,中途的景點有四重溪溫泉、石門古戰場和牡丹水庫,光拍路旁原住民的圖騰就花了不少時間,09:30抵達屏199線道22.5高士佛山的登山口,09:40起登,每100公尺就有一個里程牌,09:56通過 0.5K處,前500公尺坡度較陡需耗費較多體力,過後漸緩可專心欣賞沿途豐富的動植物資源,10:47登頂高士佛山,腹地廣闊,基石在大鐵牌附近,在拍照時聽到山友說繼行約40分鐘就可以到牡丹大茄苳樹,印象中2010年曾經造訪過這棵大樹,很想再去看看,於是10:57往大茄苳出發,走一段緩坡後不斷下坡,有繩索輔助,11:19下到溪谷,有豆腐岩、有大的茄苳樹,沿溪底就一小段就上坡,11:29看見有人正在下陡坡,交談下知道還有30分鐘的路程,信心大增,腳步更快,11:34高士佛東峰,沒有基石,只在樹幹上刻有「高士佛東峰,海拔437公尺」,11:54終於抵達大茄苳樹,從高士佛山到大茄苳樹大約一個小時。在大茄苳樹下東拍、西拍、自拍十幾分鐘,12:05回程,先上坡再下坡最後再上坡,12:53回到高士佛山,13:48回到登山口。
這條路線如果單走高士佛山來回大約兩個小時,對於健腳的人而言有點兒不夠,如果連走大茄苳,來回4~5個小時加上中午休息及吃飯,一整天相當充實,值得推薦。

充滿原始自然風情的屏199縣道,全長約38公里,可沿路走訪「四重溪溫泉」、「牡丹大橋」、「牡丹水庫」、「石門古戰場」、「哭泣湖」、「水上草原」以及「旭海大草原」、「牡丹灣」等地,細細品味屏東的自然美景。

石門古戰場是臺灣牡丹社事件發生地點,位於屏東縣牡丹鄉與車城鄉交界處,距離四重溪東北方大約3公里,也是今日恆春半島歷史景點之一。


石門古戰場是臺灣牡丹社事件發生地點,位於屏東縣牡丹鄉與車城鄉交界處,距離四重溪東北方大約3公里,也是今日恆春半島歷史景點之一。

看到這個充滿原住民風味的圖騰,很難不停車留影。


石門山步道入口有百步蛇的圖騰。步道全長1050公尺。石門是由蝨母山及五重溪山斷崖夾峙而成的斷崖絕壁,由於地勢險要,儼如門戶,故稱石門。


原住民的勇士奮勇抗日。

經過石門古戰場後進入牡丹鄉石門村,再沿199縣道往前行,便可以看見具有原住民風格的牡丹大橋。



經過石門古戰場後進入牡丹鄉石門村,再沿199縣道往前行,便可以看見具有原住民風格的牡丹大橋。


牡丹大橋上的原住民圖騰。

牡丹水庫於民國84年底興建完成,水庫大壩壩高65公尺,壩長445.6公尺,是屏東最大的水庫。


2023.02.19墾丁旅行第三天,早上08:00由悠活渡假村出發,到車城後轉往屏199線,中途的景點有四重溪溫泉、石門古戰場和牡丹水庫,光拍路旁原住民的圖騰就花了不少時間,09:30抵達屏199線道22.5高士佛山的登山口。
前段比較有陡坡,木板緩陡坡。


泥土路上坡。


溫馨的木椅休息站。


光滑的九芎木又叫猴不爬。


09:56通過 0.5K處。


急陡坡處有繩索輔助。


山棕和早期台灣民間的生活息息相關,例如:把山棕的羽狀葉5~6支綑綁成束,就可當掃帚使用;莖的外側纖維更是早期農家製作雨衣的好材料(閩南音叫「棕蓑」,北京話叫「蓑衣」)。而在野外搭建草寮時,山棕更是遮風避雨的好材料。


10:09通過1K處。


鐵冬青樹葉厚而密,能形成陰蔽的環境,又能產生多層次豐富景色的效果,樹姿優美,葉色青綠光潔搭配紅豔的果實,是理想的園林觀賞樹種。


海金沙真正的莖長在土中,當它從地面長出來的一條蔓藤,事實上是它的一片葉子,它的葉軸可以無限生長,往往一生長就是縱橫交錯一大片,說它是世界上最長的葉子。


10:13三叉路,直走往高士佛山,向左通199縣道另一入口。


裸露的樹根。


林相十分豐當。


10:20通過1.5K處,地上長滿薄葉卷柏。

10:26木椅休息處。


10:26木椅休息處。

10:31地上泥濘不堪。




肉穗野牡丹在台灣生長於全島低至中海拔約 200~1,900 公尺的山地,森林下或路旁,較為常見,由於花朵盛開時極優美,若能馴化成功,將是頗具觀賞價值的盆栽花卉。


越接近山頂越潮濕。


爬完這個坡就登頂了。


10:47登頂高士佛山,登頂費時67分鐘。


高士佛山海拔約514公尺,有一顆三等三角點857號。

山頂腹地廣闊,基石在大鐵牌左側。


休息10分鐘後10:57往大茄苳出發。


在小樹林中走一段緩坡。


有可能是犰狳(穿山甲)打的洞。
緩下坡。


倒木下通過。


下坡處有繩索可拉。


雙面刺的老莖有脊骨突起,所以雙面刺有碌碡藤的別稱。
11:19下到溪谷。


豆腐岩上留影。


豆腐岩形成原因是岩層受到大地構造應力而產生兩組平行節理,切割岩體而形成塊狀的岩塊,很類似豆腐的外型,因此取其形而稱之為豆腐岩。


長肉瘤的茄苳樹。


沿著溪底布條前進。


五分鐘後右邊有拉繩陡上。


11:29看見有人正在下陡坡,交談下才知道還有30分鐘的路程,信心大增,腳步更快。


11:34高士佛東峰,沒有基石,只在樹幹上刻有「高士佛東峰,437公尺」,離線地圖上有標示高士佛東峰。


遇到大樹要合影,才知道樹幹的粗細。


又有一顆大樹。


來一段平緩山徑。


雀榕正在進行纏勒事件。「纏勒現象」大部分發生在榕屬植物,榕樹大量美味多汁的果實吸引鳥類食用,鳥類將種子隨糞便排放在其他樹的樹幹上。然後種子在樹幹上發芽,快速生長,向下長出氣生根;向上長出莖和葉。氣生根將寄宿的樹幹慢慢包裹、纏勒,導致樹幹組織破壞;而向上長的枝葉茂盛,蓋住原來植物的樹冠,使得原植物不能行使光合作用,最後,被榕樹寄宿的樹死亡,榕樹奪得立足之地。


倒木仍奮力求生。


11:54終於抵達大茄苳樹。


茄苳又有一個常見的別名「重陽木」,樹如其名,它也是很長壽的樹種。


茄苳為溪谷型指標植物,據林務局研究,又可作為重金屬汙染區之造林樹種。 茄苳是臺灣原生樹種,分佈在低海拔地區,茄苳因土生土長且壽命又長,常可生長成巨樹,而與榕樹、樟樹一樣,成為鄉里百姓膜拜的神樹。

茄苳的老樹,其濃密的樹冠以及褐色粗糙的寬大樹幹,就像一位歷盡滄桑的長者,又名「重陽木」。臺灣低海拔(1500公尺以下)的老樹中有四大天王,那就是榕樹、樟樹、茄苳和楓香。



茄苳的老樹,其濃密的樹冠以及褐色粗糙的寬大樹幹,就像一位歷盡滄桑的長者,又名「重陽木」。臺灣低海拔(1500公尺以下)的老樹中有四大天王,那就是榕樹、樟樹、茄苳和楓香。


此茄苳巨木實測樹幹直徑約2.3公尺,換算樹圍約7.2公尺左右。

2010.03.21曾由另一條路線找到這棵大茄苳,當時樹幹上長很多山蘇,目前已被清除。

這一棵全亞州第一大的茄苳樹王至今1,600歲(也有人估計是400年),高4丈,覆蓋面積廣達50公尺範圍,每一樹根有人身一般粗。

12:05走回程,離開前仍忍不住再與大茄苳合影一下。


12:34回到溪底。









12:53回到高士佛山。


13:05回到2K處。


白榕比一般榕樹具有更發達的氣根及支柱根。在潮濕的環境裡,白榕靠氣根吸收空氣中的水份,而氣根急速生長至地面,慢慢地加粗變成支柱根。經過長時間的生長,一株白榕形成數不盡的支柱根,於是形成大片如林般的景致,有時還搞不清楚母株是那一株呢!






13:48回到登山口。從登山口到牡丹大茄苳來回含小休息時間4小時8分鐘,中餐在車上吃,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