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290903台南市北區三分子靶溝公園
打開音樂
「靶溝公園」公園內真的有靶溝嗎?當過兵的人都知道,打靶時要有靶溝,靶溝後面還要有打靶山,以防子彈亂飛,「靶溝公園」內真的有這些嗎?台南市北區區長李皇興表示,三分子靶溝公園名稱取自「原三分子日軍射擊場靶溝遺構」,是日治時期日本陸軍射擊練習場,興建於1907年,長約1.2公里。1960年左右,婦聯會為改善眷村環境,發起由民間集資捐款,由西向東在打靶山上興建自強新村、果貿二村、自治新村及慈光十三村等眷村,靶溝也隱藏於眷村的末端,直到2006年眷村拆除而被發現,靶溝發現時,打靶山已不見了。
民國59年左右我與當時的女朋友(現在的太太)到東豐路附近散步,看見附近有一個小山丘就上去看看,小山丘長度約100多公尺,高度有4公尺左右,也不知道這是「打靶山」,印像最深的是看到一隻黑色的長蛇,我們就趕快跑開了,幾十年過後想要重新回去找那個小山丘,卻遍尋不著,問了附近的居民才知道是闢建中山高速公路時全部被運去填土了,2006年靶溝發現時才知道那個小山丘就是「打靶山」。
2018年因靶溝遺構保存了日治時期興建原貌及戰後再整修與增建的樣貌,表現了不同時代的構造與工法,可作為陸軍射擊場及眷村歷史演變的見證,文化局將三分子日軍射擊場遺址登錄為考古遺址。
為改善周邊環境,工務局於2019年籌資268萬完成公園基礎設施,2021年最後二幢木構房舍因老舊及安全考量,經由重興里民討論後,爭取國防部提供366萬元委託北區區公所拆除、整地及鋪設休閒步道,也順應民意保留門柱及石輪,於拆除過程中蒐集可再利用的木料,重新以木構件的方式組裝呈現眷舍意象,並將木窗上鑲入眷村改造的照片,將歷史的的軌跡保留於三分子靶溝公園中。
有空時你也可以到靶溝公園看看日據時代遺留下來的靶溝,並看看以前的自強新村、果貿二村、自治新村及慈光十三村都變成了幾十層樓的高樓大廈。

靶溝公園位在台南市北區開南街寶仁幼兒園附近,可順遊千畦種子博物館。

靶溝公園附近都是高樓大廈,昔日的眷村已不見了。

靶溝公園是在111年8月7日新建落成。新公園不僅具備有靶溝遺址、眷村意象,還具有生態友善等特色,是一座可滿足大人、小孩休閒遊憩的精緻公園。


昔日的自治新村大門還保留著。自治新村 興建於1951年,而後於 2006年拆除。

自治新村一、二、三號眷舍大門口水泥柱上還有蔣宋美齡「自治新村」題字,彌足珍貴。

大門前的菩提樹見證了自治新村的變遷。
公園內的展示牌。

公園內展示昔日眷村的舊照片。




慈光十三村。慈光十三村興建於1981年,而後於2009年拆除。


眷村內的老榮民。


自強新村興建於1959年,並於2007年拆除。



昔日老舊的眷村只能靠回憶去追尋。


自治新村內民間社團要求保留具有文資價值的二戶,經市府邀專家會勘後決定不予列冊,最後這兩戶還是被剷平。

目前仍有部份眷村文物被保留著。

目前仍有部份眷村文物被保留著。

靶溝前的說明牌。


靶溝位在自強新村、果貿二村、自治新村及慈光十三村等眷村的後方,鄰近柴頭港溪。


民國55年從眷村內往東邊看,還可看到打靶山。

「原三分子日軍射擊場靶溝遺構」,是日治時期日本陸軍射擊練習場,興建於1907年,長約1.2公里,國軍接收後繼續使用。


這張是1970年日軍射擊場的地理位置,當時還有美國學校。三分子日軍射擊場,或稱台南陸軍射擊場,為台南市北區在日治時期存在的一個軍事設施,作為日本陸軍射擊練習場,興建於1907年,呈西北—東南向,長約1.2公里。



清理靶溝還發現不同類型的子彈彈頭,有日軍的,也有國軍的。


小朋反友在靶溝內模擬打靶時舉靶的情形。

靶溝被埋藏幾十年才被清理出來。


靶溝內。

靶溝位於自強新村和慈光十三村之間,2006年,因眷村拆除而被發現。

此地位於柴頭港溪西側,地勢較高,在清代即為駐軍練武處,俗稱「旗兵山」,射擊場設置後,改稱為「打靶山」。


2008年,台南市政府將三分子日軍射擊場遺址登錄為考古遺址。



此地位於柴頭港溪西側,地勢較高,在清代即為駐軍練武處,俗稱「旗兵山」,射擊場設置後,改稱為「打靶山」。


2008年,台南市政府將三分子日軍射擊場遺址登錄為考古遺址。


之後陸續於附近挖掘調查,再發現了延伸的靶溝遺構及清代三合土。

2018年,將原三分子日軍射擊場靶溝遺構登錄為歷史建築。其出土紅磚、三合土構造物、瓦片、碗片、子彈等物品。

有空時你也可以到靶溝公園看看日據時代遺留下來的靶溝,並看看以前的自強新村、果貿二村、自治新村及慈光十三村都變成了幾十層樓的高樓大廈。

2018年,將原三分子日軍射擊場靶溝遺構登錄為歷史建築。其出土紅磚、三合土構造物、瓦片、碗片、子彈等物品。

有空時你也可以到靶溝公園看看日據時代遺留下來的靶溝,並看看以前的自強新村、果貿二村、自治新村及慈光十三村都變成了幾十層樓的高樓大廈。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