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221001台南市仁德區十三甲老古井
打開音樂
新聞報導說台南仁德區成功里十三甲聚落的巷弄內有座磚構古井,耆老們口述,開鑿距今年代久遠,甚至認為可能源自明末時期,地方人士爭取列入文化資產保存,並加以活化,連結附近的財神廟,發展應景的「錢水」,增添觀光亮點。
一聽到「古井」二字我的興趣就來了,首先找來我的「南瀛古井誌」這一本由曾順忠和曾曉馨著作的記載台南縣各地現存的古井查看一下,書中確實記載著仁德區十三個村(當時尚未合併為大台南市),共有12個古井,報導中成功里的古井並未納入。
111.05.24我們退休三人組由裕農路騎腳車去尋找古井,由於不知道古井的正確位置,只知道是在武德宮附近,於是首先找到武德宮,在武德宮附近到處問人。武德宮是1982年信徒募資興建的廟宇,廟內到處貼上金箔,裝飾得金碧輝煌。武德宮最為有名的是正殿神案兩旁分別放置大型元寶和金雞,每逢春節期間總是吸引不少信徒來迎春接財神,搶摸大元寶和金雞祈求財運,廟宇內外熱鬧滾滾。
在武德宮內問了廟內管理員有關古井的問題,他也不是很清楚,離開廟後問了幾位路人也都不太了解,最後有一位阿伯告訴我們說騎到文賢路一段左轉看到一條小巷弄左轉馬上就可以看到,我們依照他的指示遇到小巷弄就左轉,結果怎麼找都找不到,只好再回去找他,他一面帶路一面碎碎唸,講這麼清楚還找不到,原來他所說的小巷是僅容一人進入的小通道,我們找的卻是可以騎車進入的巷弄,雙方認知不同,不過我們仍然非常感謝他親自為我們帶路。
古井位在一棟老屋的前面,屋主是楊先生,很歡迎我們來看古井,他說從曾祖父輩之前就有這個古井,早期還沒有自來水的時候,井水是提供聚落居民共同使用的生活用水。古井是圓形,內徑約80公分,最上層鋪了一層立方形的紅磚,井壁也是紅磚砌成,紅磚是以直立和橫放交疊而成,井壁上還留有腳踏空隙,方便進入井內清洗,因長期沒使用,水已成濁色,井內還有蜘蛛網。
成功里長鄭晴而表示,查訪附近耆老,都指稱從曾祖父輩之前就流傳迄今,早期還沒有自來水的時候,提供聚落居民共同使用。鄭晴而還說,由於十三甲曾有鄭成功的駐軍,相傳古井當時為部隊飲用水的來源,目前結構仍算完整,值得保存、活化,留下聚落發展的見證,並能帶動地方觀光。
鄭晴而認為,文賢路一段之前曾有3口井,因土地開發拆毀了2處,目前僅剩這座,更顯珍貴。她還認為此古井與距離不遠的武德宮,是知名的財神廟,可相互串連,發展「錢水」,創造新的話題景點,尤其附近還有奇美博物館、十鼓文創園區等,是值得推動為觀光古井。

仁德十三甲武德宮供奉開基中路武財神,原本只是一個小庄頭的信仰中心,經過多年發展,於今香火鼎盛,信徒來自全台各地,。

廟內到處貼上金箔,顕得金碧輝煌。
武德宮最為有名的是正殿神案兩旁分別放置大型元寶和金雞,每逢春節期間總是吸引不少信徒來迎春接財神,搶摸大元寶和金雞祈求財運,廟宇內外熱鬧滾滾。


位於仁德區成功里十三甲武德宮主祀武財神趙府元帥,雖然座落在成功里的十三甲部落,地點有些偏僻,但信眾不少,香火鼎盛。附近周圍環境清幽,有不少人是為了求取發財金而專程造訪。

在武德宮附近問了很多人,尋找古井的正確位置,最後才找到正確的位置。大約在文賢路一段的一條小巷弄左轉。

巷子很窄只容兩人進入。

巷內有一石臼。

走沒幾步就看到古井了,外形像一個甕。

成功里長鄭晴而表示,查訪附近耆老,都指稱從曾祖父輩之前就流傳迄今,早期還沒有自來水的時候,提供聚落居民共同使用。


成功里長鄭晴而表示,查訪附近耆老,都指稱從曾祖父輩之前就流傳迄今,早期還沒有自來水的時候,提供聚落居民共同使用。

古井位在一棟老屋的前面,屋主是楊先生,很歡迎我們來看古井,他說從曾祖父輩之前就有這個古井,




鄭晴而還說,由於十三甲曾有鄭成功的駐軍,相傳古井當時為部隊飲用水的來源。


目前井水仍然豐沛,但沒人提水飲用,只有汲水洗滌或澆花用


古井是圓形,內徑約80公分,最上層鋪了一層正方形的紅磚,井壁也是紅磚砌成,紅磚是以直立和橫放交疊而成,井壁上還留有腳踏空隙,方便進入井內清洗,





古井位在一棟老屋的前面,屋主是楊先生,很歡迎我們來看古井,他說從曾祖父輩之前就有這個古井,早期還沒有自來水的時候,井水是提供聚落居民共同使用的生活用水。


成功里長鄭晴而表示,此古井與距離不遠的武德宮,是知名的財神廟,可相互串連,發展「錢水」,創造新的話題景點,尤其附近還有奇美博物館、十鼓文創園區等,是值得推動為觀光古井。
看看老古井的現況。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