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190657烏山頂泥火山和新養女湖
台灣共有22個自然保留區,其中以位於高雄燕巢的「烏山頂泥火山自然保留區」是全台面積最小的自然保留區,但卻是台灣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泥火山區,於民國81年劃定為自然保留區,依民國102年公告修正面積為4.89公頃。園區內禁止採集天然礦泥,並嚴禁點火,進入保留區前,需向現場管理人填寫烏山頂泥火山進入許可申請表。烏山頂泥火山自然保留區擁有兩座噴泥錐型泥火山,具有錐狀火山的對稱外觀、泥流與乾泥崩裂的特殊地景,其景觀主體之一、典型且漂亮的噴泥錐,高達三至五公尺,型態在台灣是最完整也最壯觀。
新養女湖是由當地地主私人開發,擁有兩座泥池與噴氣清水池,並不屬於泥火山自然生態保留區範圍內,原屬泥火山型中的噴泥塘,是標準的噴泥盆,直徑僅約6公尺略呈圓形,泥漿稀如水無法凝成泥丘,而聚積成湖。業主為方便遊客觀賞,在湖週圍設置觀賞台、觀景步道和休憩設施,也有整建停車場與附設土產商店與免費洗手間,道路交通也比(舊)養女湖來得方便。

依文化資產保存法第86條規定:「自然保留區禁止改變或破壞其原有自然狀態」,故自然保留區已受到政府單位最嚴格的保護,以保存其原有自然狀態,並提供學術研究及教育宣導方面的功能與價值。進入自然保留區要先登記。


管理人員特別指出這一點。


位置在高雄市燕巢區深水段183-73地號 (原公告範圍為高雄縣燕巢鄉深水段183之8地號),面積有4.89公頃。


「烏山頂泥火山自然保留區」是全台面積最小的自然保留區,但卻是台灣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泥火山區,於民國81年劃定為自然保留區。


並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第98條第3款,如果沒有登記任意進入自然保留區,可處新台幣3萬元以上15萬元以下罰緩!如果有任何破壞情形罰責更可怕,不要輕易嚐試。


再看一遍罰責。

進入後在道路左側首先看到的是這個小小的泥火山。

泥火山是因為泥漿和氣體同時噴出地面,目前只看到間歇性的冒出泡泡。

看到泥火山錐不淮爬上去看。

本區是台灣地區所有泥火山區中噴泥口最密集之處,同時也是噴泥錐最發達的地方。全世界共有27處泥火山活動,本區由於景觀特殊,又容易遭受破壞所以公告為「烏山頂泥火山自然保留區」。


看到泥火山錐不淮爬上去看。

本區是台灣地區所有泥火山區中噴泥口最密集之處,同時也是噴泥錐最發達的地方。全世界共有27處泥火山活動,本區由於景觀特殊,又容易遭受破壞所以公告為「烏山頂泥火山自然保留區」。

保護區內可看到三座泥火山錐。

泥火山是因為泥漿和氣體同時噴出地面,冷卻而堆積而成,外形呈錐狀,如小丘,其尖端常有凹穴,且常有不時噴出的泥漿和氣體,這些氣體常可被點燃,或自行燃燒。

泥火山之形成四要件為:1.岩層裂隙;2.儲有高壓氣體如瓦斯或水蒸氣;3.易溶解於水的泥岩;4.擁有豐沛的地下水。

以上四種條件下不同程度上的交互影響,會造成泥火山地形五種形態的噴泥種類:錐、盾、盆、池、洞。

烏山頂泥火山區最大的一座泥火山,高約3.5公尺,坡度約為50度,是一座典型的噴泥錐,這一座看似已經停止噴泥漿了。



烏山頂泥火山區最大的一座泥火山,高約3.5公尺,坡度約為50度,是一座典型的噴泥錐,這一座看似已經停止噴泥漿了。


另外兩個泥火山錐比較矮。而第二、三座僻鄰而居,到現在還會湧出泥漿,泥漿也會流到下方來。


濃稠的泥漿沿錐面流下,形成舌狀的泥流,可及的範圍達直徑70公尺。


森林山也有一處較小的泥火山錐。

烏山頂泥火山區的特殊植物是大葉桃花心木,為常綠喬木分布於平台兩座噴泥錐北方100公尺處,約有數十棵,形成平台上的特殊景觀。

假日有導覽人員帶領解說


在天然氣從泥岩層裂隙噴發時混著地下水、和著泥漿,泥漿與氣體逐漸累積壓力,達到足夠力量而衝出地表,以間歇性噴泥現象模擬火山活動,濃稠的泥流日漸堆積在噴發口,就逐漸形成典型而漂亮的噴泥錐。


森林內樹幹上長出靈芝菌。


參觀完了烏山頂泥火山後就順道到「新養女湖泥火山去看看」。


因為兩處距離不遠,開車不到五分鐘,新養女湖是私人土地,不過也不用收費,裡面有賣蜂蜜和泥漿雞蛋,往上走約三分鐘就到了。


新養女湖是一座典型噴泥盆形的泥火山,同樣也是泥火山,但此處所含的水分較多,因此聚集成湖。


新養女湖是私人土地,不過也不用收費,裡面有賣蜂蜜和泥漿雞蛋。


新養女湖是由當地地主私人開發,擁有兩座泥池與噴氣清水池,並不屬於泥火山自然生態保留區範圍,熊熊的火焰正在燃機著。


原養女湖是燕巢區最大、位置最高的盆泥池,屬大型噴泥池,因早期泥漿和瓦斯噴發的力量很大,泥柱可衝高達十幾尺,相當壯觀,後來因為髒亂與安全問題節節高升,使得鄉公所不得不在清理後花錢架設護網,圍住養女湖。


業主為方便遊客觀賞,在湖週圍設置觀賞台、觀景步道和休憩設施,也有整建停車場與附設土產商店與免費洗手間。


徵得主人同意後下去就近看看。


新養女湖的全貌。

擁有兩座泥池與噴氣清水池,並不屬於泥火山自然生態保留區範圍,

泥漿稀如水無法凝成泥丘就往下流,而聚積成湖。

新養女湖形成的原因。

新養女湖形成的原因。
烏山頂泥火山。(2015年拍的)
養女湖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