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310847南化岩生秋海棠
目前臺灣已經發表的原生秋海棠有19種之多,其中有四種是生長在岩壁上,分別是南臺灣秋海棠、岩生秋海棠、中華秋海棠和九九峰秋海棠。台南市生態保育學會曾在台南市龍崎區過嶺山區,發現一大片珍稀台灣特有種秋海棠科植物的「岩生秋海棠」,岩壁上一片粉紅色的花朵,搖曳生姿,綻放出整片的粉紅色的花海,由於該種植物相當罕見稀有,因此更顯珍貴,該會呼籲市府保育單位重視岩生秋海棠的生長環境,為使其不至於在自然狀態下或人為干擾下喪失,該學會全力保護原生秋海棠的生態環境。
南化西埔社區的大石公山幾年前也發現稀有的台灣特有種植物「岩生秋海棠」,我想研究一下這種秋海棠,於是2021.10.29清晨我從台南開車出發,到西埔山區要找岩生秋海棠,我的訊息只知道位置在「大石公山」上,但是找遍了地圖卻都沒有這個山名,我想到當地才尋問應該沒問題,車子進入西埔社區前,在路邊有一西埔景區介紹圖,根據圖片的指示,我把車子開到「活動中心」附近的三界壇廟前,停車後,往回走「南174線」道,通過「聖媽坑橋」(在橋上找不到這個橋名)後,大約在1.5K處,右轉小路上山,橋旁有一個小鐵牌「往大石公山800公尺」,看到這個鐵牌我就知道路線正確。走約15分鐘就抵達大石公山,大石公石頭還蠻大的,岩壁上有一面也長滿了秋海棠,附近山谷的岩壁上都可見到一串串粉紅的嬌小花朵迎風搖曳,相當討人喜歡。我在秋海棠花海下欣賞、拍照、研究大約一小時才愉悅的下山。
「岩生秋海棠」分布在苗栗以南至高雄的海拔90至1500公尺處,零星分布且族群數量稀少,但是在西埔大石公山可見到一整片花海佈滿山坡地上,岩生秋海棠是所有台灣原生的秋海棠中最令人驚豔的一種,台灣南部低海拔山區較多,性喜冷涼多濕的環境,耐陰性極強,在經過濕熱夏季的孕育後,極少數地區的潮濕崖壁上開始綻放出整片的粉紅色花海,岩生秋海棠植株小巧,花多鮮豔,而且岩生秋海棠的果實是台灣唯一擁有2至3片等長的大翅膀,乘風的翅膀越大就可以飛得越遠。展現出其獨特的風華,但岩生秋海棠直到1988年才被台灣的學術界列入記錄的名單中。

車子可以停在太子宮前。

我是把車子停在「三界壇」廟前,再走路到大石公山。

廟前的大榕樹分叉很多。

回頭走南174線在1.5K對面有到大石公山的小山徑,轎車可以開上去,但很難會車。

上大石公山的小徑旁有指示牌,但是很小,不仔細找看不到。


山徑有點徒,但很涼爽。

山徑兩旁生態豐富。

山徑兩旁生態豐富。

巨大龍眼樹。




走約15分鐘就看到指示牌。


大石公山就是因為有這塊大石才命名的,但是地圖上找不到這個山名。

大石公的岩壁上也長了很多秋海棠。

「岩生秋海棠」分布在苗栗以南至高雄的海拔90至1500公尺處,零星分布且族群數量稀少,但是在西埔大石公山可見到一整片花海佈滿山坡地上。


大石公的岩壁上也長了很多秋海棠。

「岩生秋海棠」分布在苗栗以南至高雄的海拔90至1500公尺處,零星分布且族群數量稀少,但是在西埔大石公山可見到一整片花海佈滿山坡地上。


岩生秋海棠的雄花、雌花都是2枚花被,雌花的子房有三片翅膀狀的突起。

岩生秋海棠在秋天會綻放出整片的粉紅色花海,它的植株小巧,花多鮮豔,十分可愛。


「岩生秋海棠」分布在苗栗以南至高雄的海拔90至1500公尺處,零星分布且族群數量稀少,但是在西埔大石公山可見到一整片花海佈滿山坡地上。


岩生秋海棠因生長在岩石上,養分少,於是形成牠體小、花多而鮮豔、宿根過冬等特性,果實有翅讓牠的後代能遠走高。


岩生秋海棠的葉呈歪卵形,長約27cm,寬約18cm,上表面疏被細小粗毛,下表面光滑,不規則鋸齒缘,成熟葉常裂。


岩生秋海棠是所有台灣原生的秋海棠中最令人驚豔的一種,仔細看看與別種秋海棠有何不同


岩生秋海棠植株小巧,花多鮮豔,而且岩生秋海棠的果實是台灣唯一擁有2至3片等長的大翅膀,乘風的翅膀越大就可以飛得越遠。


岩生秋海棠為臺灣特有種,秋天開花,冬季落葉,最明顯的特徵就是具有匍匐莖。

我是依據這張圖的資料找到大石公山的。


我實際走的路線。
南化岩生秋海棠的影音。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