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130956鳳仙祠--拜蟾蜍的小廟
聽說高雄林園的駱駝山上有座小廟叫「鳳仙祠」,不是拜神,也不是拜人,更不是拜牛、羊、豬、貓或狗,而是拜蟾蜍,令人覺得很奇特,更引起我們好奇的是它隱藏在遍佈墓塚,人煙罕至的墳場平台上,網路上沒有很明顯的路線指示,只有在谷歌的地圖上有標示位置。
我們三人利用三鐵(台鐵、捷鐵和鐵馬),從台南坐自強號到高雄,再從高雄車站坐捷運到小港站,然後換上鐵馬往林園出發,沿著沿海三路前進,在中門路32巷(高83)左轉順著山路騎就可到達駱駝山,駱駝山位於高雄市小港區鳳鼻頭最南端,與林園鄉的交界處,因遠看像隻駱駝而得名,但依地形圖來看來形狀更似一隻鳳凰,頭部鼻尖嘴巴面對大海,故此地區又稱『鳳鼻頭』。 山上道路都是羊腸小徑,有些路段還是砂石路,路上兩旁都是墳墓,八字輕的人請勿前往,車子騎到路的盡頭,見不到任何廟或祠,連指標也沒有,還好地圖可看到「鳳仙祠」的標示,於是向上走,經過一座一座的墳墓,大約10幾分鐘後終於看見「鳳仙祠」了。
鳳仙祠不大,大約五、六坪大小,神桌上有隻石雕大蟾蜍(皮膚沒有疣狀突出物,兩隻眼晴白色的,看起來我覺得比較像青蛙而不是蟾蜍),左邊有起乩用的小轎,供桌前有一裝水盤子,裏面放有很多一元銅板,表示來參拜的人還不少,最特殊的是供桌上擺有鏡子、梳子、指甲油、面霜,甚至還有香水,此蟾蜍可能是母的,廟後也擺有香爐,可能表示蟾蜍的來源處,廟的右邊有金爐可供香客「燒金紙」,廟前有兩棵高大的老樹,一棵是欖仁樹,另一棵是老榕樹,我們參觀完後再騎車趕去清水寺。 台灣人是多信仰的民族,拜媽祖、拜土地公、拜佛祖、拜王爺--,甚至也拜動物,但蟾蜍沒有被列入道家眾家師班,並不是一位正統的神明,為何有拜蟾蜍的廟呢?可能是在大家樂盛行時期,民間廣設私人神壇,祭祀的對象更是五花八門,不少私人神壇後來甚至升格為廟,蟾蜍的台語發音近似「搶錢」或「招錢」的諧音,希望藉由蟾蜍簽中六合彩或大家樂,因此林園當地的文史工作者才推斷,鳳仙祠的蟾蜍神像極有可能與當時大家樂簽賭遊戲有關聯性,這些因為簽賭而誕生的信仰,為台灣的宗教多樣性推波助瀾不少,也可見台灣對不同文化、宗教和信仰的包容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