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190657烏山頂泥火山和新養女湖
202212160953瓦拉米步道一日來回
有人說台灣人一生必做的三件事是爬玉山、橫渡日月潭和騎單車環島,如果這樣都做不到,又走不了錐麓古道,那怎麼辦呢?只好來瓦拉米步道試試吧! 瓦拉米步道是八通關越嶺道東段的一部分,「瓦拉米」一詞,在當時日本的語譯為「蕨類」之意,而以布農族人的語譯而言,則是「跟著來!」的意思。全長約14公里,坡度緩、視野佳,步道沿著拉庫拉庫溪谷而上,具有亞熱帶至寒帶特色的完整生態體系,蘊育著豐富多樣的動植物資源,可分成前段「步道口─山風瀑布」約1.7K、中段「山風瀑布─佳心」約3.2公里及後段「佳心─瓦拉米山屋」9.1公里,全程約14公里;遊客和親子家庭可步行至前段或中段,為一般健行步道;後段需辦理入山(園)證、較適合有中級山或負重露營經驗的山友,屬於中級登山步道,一般是規劃為二日遊的行程。
202212140617海岸山脈南端的最高峰---都蘭山
202212051010鄭成功祖廟前的古井
在臺南市中西區忠義路二段36號的「鄭成功祖廟」前庭右方有一口三百多年的古井,係建廟時所開鑿的水井,井深約360公分,井口直徑有138公分,為臺灣早期大口徑水井的特色,當時是供應附近街坊人家飲用的公井,這口井曾經繁榮過,200多年每天一大堆的人排隊汲水,也曾被廢棄過,日據時代因自來水的供應而被淹埋掉,2007年再重新開挖恢後原狀,讓我們一起來探討這口井三百多年來的滄桑歷史吧。
鄭氏家廟創建於明永曆17年(1663),原鄭成功嗣子鄭經所建,是奉祀鄭成功的專祠,也是臺灣第一座鄭氏家廟。清康熙23年(1684)臺灣歸入清朝版圖以後,改稱「鄭氏大宗祠」,民國91年(2002)4月29日更予以正名,掛匾改稱「鄭成功祖廟」。
據歷史學家鄭道聰表示,在府城與鄭成功有關的古井分別在延平郡王祠、開元寺和鄭氏家廟各有一口,其中只有鄭氏家廟的井是被填實封井的;經管理委員會擲筊,連擲得七個聖筊獲得神明首肯,並取得南市文化觀光局同意施工,在2007年12月11日開挖,從八尺填平處開挖,下掘三尺即有泉水湧出,開挖出土之物,有明、清及日治時期瓷器破片、磚瓦碎石,並有書寫日文的玻璃瓶,足證大正年間填井之說;繼續下挖清理底部時,更赫然挖到一顆直徑寬約七公分的鐵彈,推測應屬明末清初之物,更見證家廟創建歷史。
目前鄭氏家廟前的這口古井上面覆上鐵蓋,內置抽水設施,逢初一、十五固定抽水,使井水保持活絡,每年端午節取午時水,祭祀延平郡王,以示飲水思源及紀念開台功勳,有空可到台南來看看這口三百多年的古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