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5131216開放原始碼

近年來網路的興盛使得知識更為普及,任何人都可以從網路上獲得資訊並與他人分享,許多網頁、網站甚至可以讓使用者去更改資料,把自己所知道的訊息留在網路上與他人一起分享,進而成就全體的價值,這也是web 2.0的主要特徵。為了能讓資訊相互流通,發揮1+1大於2的效果,且能同時發揮群體智慧,有越來越多人推廣「開放原始碼」。

  然而,開放原始碼所涉及到的最大問題即是著作權,在這個講求法律權利的時代,任何創作者的作品都有其著作權以保護創作者以及他的作品,有許多的創作者更是靠著自己創作作品所取得的專利金賺錢謀生。

    就以麻省理工學院的「聯合開放課程」為例,起先這個構想是美好的,其目的在於為提升全世界的學習品質而開放課程;然而許多仰賴自己教材為生的教授卻頓時少了許多收入,而類似的問題也同樣地發生在程式設計師身上,一旦開放了軟體的原始碼,這些程式社計師的報酬將從何而來?

    近年來將自己定義為「任何人都可以參與的百科全書」的維基百科也逐漸崛起,打著平民也可以成為專家的名號,完全發揮了web2.0共享知識以達成資訊流通的價值的理念,但以這樣的方式做出的百科全書,真的足以信賴嗎?這問題是值得我們深加思索的。

←開放原始碼促進會logo
    但開放原始碼可以讓開發出來的軟體更容易被修改,漏洞也能更快的被發現、改進,和傳統的商業軟體相比,成本低廉的開放原始碼的確有許多優點。近年來開放原始碼促進會(Open Source Initiative)也極力在推廣開放原始碼,打算用更符合市場口味的方式來介紹自由軟體,試圖在商業中找到合適的位置,減少意識形態上的溝壑。

    台灣政府及民間機關一般還是使用微軟的作業系統居多,在所有開放原始碼辦公室軟體中,最受歡迎的當屬OpenOffice.org,只要下載這套軟體,不用花錢即可瀏覽、編輯文件,同時也可以一嘗開放原始碼帶給人們的便利。

    開放原始碼的好壞,至今還是很難下評論。開放原始碼的立意是在發揮群體智慧,達到1+1大於2的效果,但在資訊快速流通的時代,開放原始碼還是出現許多爭議;如何在「零成本空間」的網路裡推廣開放原始碼,並且維護到作者的權益,同時不讓錯誤資訊誤導大眾,都是需要我們好好深思的。

回應
關鍵字
    沒有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