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210515退而不休 樂以忘憂(師友月刊2019年1月號)
陳世雄
退休後要做什麼?有一個老先生退休第一天,不知道要幹什麼,請太太打電話問隔壁鄰居在幹什麼?太太打了電話,回說隔壁在煮咖啡聊天。老先生說:「好,我們也來煮咖啡。」兩個老人家弄了半天,咖啡煮好了,剛坐下來,老先生又求太太:「麻煩妳再打電話問他們在聊什麼?」相較之下,我比較幸運,我的專業是有機農業,所以很容易找到退休生活切入點,退休後順理成章成為有機農夫。不必老是要太太打電話,去騷擾鄰居。
退休後要用什麼樣的心態安排生活,才能活得健康快樂?我覺得是「退而不休,樂以忘憂;感恩知足,隨遇而安」。講到退休,很多人首先想到財務規劃。我一生不會理財,所以財也懶得理我。但因為我國公教人員的待遇還不差,所以即使不理財,也不至於有生活上的困難。年輕時也曾經買過幾張股票,因為沒有時間作功課,買到即將破產公司的股票,股票瞬間變成壁紙,有些跌剩10%。從此頓悟,買股票,搞不過內線交易。後來所有投資只買儲蓄險,雖然利息似乎比不上貶值,但總是把錢化零為整,存了下來。因禍得福,日子過得平淡安穩。
內人是國小老師退休,第一次領退休俸,讓她嚇一跳,居然退休金替代率超過100%,退休不必教書,還領這麼多,她一直覺得不安,所以到處去當義工,回饋社會。我退休較晚,轉了幾個工作,也是盡量捐款捐時間,並學習佛教徒「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其實當個有機農夫,幫人們生產健康的食物,也算小小功德,值得欣慰。
我嘗試把經營農場,提昇到「解救人類,拯救地球」的神聖工作。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說過:「人類存活在地球的時間,只剩500至1000年。若想繼續生存下去,必須在未來200至500年,到太空去找到新家移民。」先不管他的預測是否成真,人生真的沒有什麼好計較的,反正最後都是一場空。霍金的話,前一句話我同意,但後一句話我就不贊成。如果真的有一天,人類找到新的星球,適合人類移民,到時候真正能夠移民外太空的,究竟只是極少數人。其餘的幾十億人,都得待在地球上等死,真是情何以堪?瑞典人說:「人的問題在於老得太快,聰明得太慢。」大家都知道地球有危機,卻視若無睹,只考慮「拚經濟賺大錢」,繼續污染地球,沒有永續的觀念。顯然「人類是善忘的動物,傻瓜永遠不會絕種。」這句話一點也沒錯。所以,積極尋找替代地球的行星固然有其必要,但更重要的是我們該喚醒全球所有人一起努力,不再污染地球,不再排放過多二氧化碳,毀滅地球。
如果每個人都懂得保護生態,照顧地球。讓地球繼續存在千萬億年,讓我們的子孫,世世代代,永續利用地球的資源,我們就不需要急著尋找另外一個行星。有機農夫就是在做這重要的工作。基於地球永續的觀念,衍生而來的低投入,零污染,零廢棄物,照顧生態多樣性,維護生態環境的農業生產模式,就是永續農業。世界各國提倡的永續農業有許多面貌,從生物動力農業、樸門農業、秀明農法、自然農法、各種環境友善的農業操作、到最嚴謹的有機農業,各有其理念與操作方法,可謂殊途同歸,最終均為達成農業「永續」經營之目標。
我的農場初步已經達到「零污染、零廢棄物」的目標。農場種植數百棵大樹,植滿草地,利用輪作、間作、敷蓋、覆蓋以及循環經濟的生產模式,幾乎可以達到零碳排放的境界(圖1)。期能號召全國農民一起努力,生產過程不再污染,不排放太多二氧化碳。大家一起來照顧地球,為我們的後代子子孫孫,保有清新的空氣,乾淨的水源,健康的土地,可以永續經營。讓地球生態資源可以永續數千萬億年,人類可以不必移民外太空。
我的農場養蜜蜂,愛因斯坦說過:「如果蜜蜂滅絕,人類活不過4年。」蜜蜂不只授粉,確保農作物產量,更是生態重要指標。如果農民濫用農藥會殺死蜜蜂,當然也會殺死人類。我是中華農業教育學會理事長,三年前的理監事會議,金門農校代表說金門已經完全看不到蜜蜂。想到愛因斯坦說過的話,我開始擔心金門人的安危,所以舉辦養蜂研習班。研習結束,大家開始養蜂,我沒去上課,但也湊熱鬧買了一箱。過了一年,已經繁殖成12箱,經過兩年半,目前已經超過50箱 (圖2)。我鼓勵退休人員學習養蜜蜂,養蜂除了幫農作物授粉,也照顧生態多樣性,回饋給蜂農的是蜂蜜、花粉、蜂王乳、蜂蠟、蜂膠。養蜂不只照顧地球生態,也有甜蜜豐厚的回饋,所以蜜蜂被譽為「完美昆蟲。」
為什麼要養蛋雞?農場有綠頭鴨,幾年前母鴨下的蛋,老是被蛇吃掉。有蛋的地方蛇就多,幾年來我已經抓到73條蛇。為了保護鴨蛋,我發揮阿Q精神,買許多「洗選雞蛋」,放在蛇經過的路線,希望蛇先吃飽了雞蛋,就不會再吃綠頭鴨的蛋。沒想到,看起來乾淨的洗選蛋,蛇居然連一顆都不吃。放到蛋全部壞掉,只好埋在樹下當肥料。我去問養雞的朋友,為什麼蛇不吃洗選蛋?才知道清洗雞蛋的清潔液,必須加入殺菌劑、防腐劑,甚至螢光劑、漂白劑。蛇聞到藥水的味道,就不會吃。我聽了嚇一跳,我們居然長期在吃蛇不要吃的蛋。所以決定要自己養雞,生健康的雞蛋,給家人吃。我以循環經濟的原理,利用生產豆腐豆花的廢棄物--豆渣養殖黑水虻(圖3),再用黑水虻幼蟲餵雞。用黑水虻取代魚粉和骨粉,可免於人類2048年之後無魚可吃的窘境,也免除狂牛病的風險。我認為這種「零污染、零廢棄物」的循環經濟生產體系,才是未來正確永續的動物養殖方式。黑水虻食性很雜,雞糞、豬糞、豆渣、酒糟、廚餘都可以當飼料,一隻黑水虻幼蟲18天內可以分解2-3公斤動物廢棄物,體重增加4000倍,真正「化煩惱為菩提,化腐朽為神奇。」黑水虻成蟲口器退化,只喝水不進食,不騷擾人類,所以我把黑水虻喻為「接近完美昆蟲」。
近年越來越多年輕人投入農業,如果沒有良好的經營模式,很難維持生計。我希望建立一個小農經營模式,讓年輕農民即使只有兩三分地,也可以生存。農場生產蜂蜜、雞蛋以及農產加工品,有固定安穩的收入,這種經營模式,足以養活一個小家庭。我的專業本來是農藝和土壤,現在變成靠昆蟲和畜牧維生,養殖「完美的蜜蜂」,和「接近完美的黑水虻」兩種昆蟲。養五種蛋雞和多種土雞,生色彩繽紛的蛋(圖4)。也生產各式各樣農產加工品,釀醋製果乾,忙得不亦樂乎。在農場,蜜蜂和動物都有健康安全的生活空間,母雞小雞有足夠的草地,可以啄食青草和昆蟲,做沙浴,養適量公雞,符合動物天性,鴨鵝有池塘可以游泳,充分講究動物權和動物福利。這模式也適合退休人員享受休閒健康生活,提昇生活品質,提供園藝治療,同時照顧生態環境和地球,是退休生活的最佳選擇,建議應該納入長照體系。
我的退休生活很規律,每天早上五點起床,下田忙到八點,汗流浹背,回家洗澡吃早餐。閱讀寫作、準備演講投影片,製做蜂巢片。中午簡單午餐後休息片刻,開始練習打鼓,住鄉下有好處,打鼓不會吵到鄰居。七十歲開始學爵士鼓,說不定有一天可以考上街頭藝人。三點過後繼續下田,直到七點回家吃晚餐。晚餐後騎運動腳踏車30分鐘,因為醫生說:田間工作是「勞動」不是「運動」。所以即使白天勞動,晚上還是得運動。冬季天亮晚,太陽下山早,自動調整下田時間。老人家最忌高血糖,盡量減少糖的攝取,常吃自家蜜蜂採收的新鮮花粉。少吃多運動,幾個月的時間,體重減少14公斤,身輕體健。更奇妙的,開始長出黑頭髮。有人問我,這樣操勞不覺得累嗎?其實勞動不會生病,沒事做,整天胡思亂想才會生病。退休的人最好厲行「減法」生活,身外之物,能捨則捨,不再收藏任何東西,清心寡慾,慢慢放空歸零,隨時提醒自己活在當下,過簡單生活,為舒緩地球暖化之憂,盡一份力。真正做到「感恩知足,隨遇而安,退而不休,樂以忘憂,」的境界,偶而舉辦食農教育,推廣永續農業理念 (圖5),不愁老之將至。
真希望大家都能瞭解:「便宜的食物其實比較貴,貴的食物其實比較便宜。」大家多購買環境友善方式生產的農產品,照顧小農,讓他們來幫我們的後代子孫照顧土地。用蘋果電腦廣告詞來勉勵大家:「只有那些瘋狂到以為可以改變世界的人,才能改變世界。」希望所有退休的朋友都是瘋狂的人,一起來改變這世界。
作者簡介:
陳世雄高考及格1972年分發農林廳擔任技佐,後受邀到嘉義大學擔任技正,保送中興大學進修後,留中興大學任教,歷任農學院秘書、農業試驗場場長、農藝學系主任、總務長。退休後轉任明道大學講座教授/校長,創立台灣有機產業促進協會。卸任後轉任南華大學講座教授/院長。2018年2月自南華大學退休,成為經營農場的有機農夫,目前為中華農教學會理事長,繼續推動食農教育和循環永續農業,演講著述,退而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