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0011324SONY FE16-35mm F4 ZA OSS 使用心得
至從SONY A7R發表以來,我的創作用相機就從5D3轉換成A7R,原因無它,
3600萬畫素讓我需要展出到100cm寬以上的藝術作品更顯細膩
(11/7-11/10也將在華山2014台北藝術攝影博覽會展出),
而SONY新的感光元件,強大的動態寬容度,讓創作有更多調校的空間。
但是SONY FE鏡頭群剛問世,版圖尚未完善。
而我的作品大都以廣角視野為主,一開始選用Canon 16-35 F2.8 L II 轉接,
發覺它漸跟不上A7R的強大解像力,便開始近期的廣角追尋之路。
先換了Tokina 16-28 F2.8 評測說有不錯的銳利度,實際使用後發覺過於沈重、體積龐大,
不可上濾鏡也比較令人擔心,抗耀光不足的問題常要避開光源直射。
又換了 福倫達 Voigtlander 21mm F1.8 , M鏡體積頗適合微單,
但是因為RF結構的問題,在A7R上邊緣失光明顯
(A7S因像素密度較低,失光情況據說大幅改善。),
即使透過鏡頭補償APP軟體校正,這樣邊緣的畫質依舊無法與16-28這種大型鏡頭比擬。
今年中Canon推出了16-35mm F4 IS,我亦購入,
畫質相較F2.8 LII提升,重量也取得了一個不錯的平衡,
但這顆鏡頭本身就稍長,加上轉接環,攜帶上長度就些過長。
最近SONY FE原生的FE16-35mm F4ZA終於推出,
大概是之前已使用了四顆鏡頭,孝感動天,有幸搶先試用這顆引頸企盼的夢幻鏡頭,
是否能讓我的廣角鏡之旅抵達一個美好的終點,趕緊來看看下面的評測。
ㄧ、鏡頭外觀:
FE16-35mm ZA鏡頭搭配上A7系列機身,大小適中,內斂的Zeiss設計風格,質感優異。
(請無視於桌面上過多的粉塵,拍完才發現 orz )
Zeiss藍標
遮光罩尺寸不大,便於攜帶。
與近期剛上市的Canon 16-35mm F4 IS 比較一下大小
需注意若要轉接給SONY A7系列使用,就須加上轉接環的長度,兩者的長度差異就頗為可觀。
之前就因為這過長的鏡身長度,影響了攜帶的方便性。
重量SONY FE16-35mm F4 ZA OSS 為 512g (口徑 72mm)
而Canon FE16-35mm F4 IS 為 615g (口徑 77mm)
若要在A7系列上使用,需加上Metabones Mark III 約 130g (不含腳架環)
相較於之前 SONY FE 24-70mm ZA 輕巧的取向 (426g 67mm)
這次的 FE16-35mm 明顯在畫質上更下苦功,所以重量體積更向上提升,
但還是比DSLR同規格的FE16-35mm F4 輕巧,
個人認為這樣方向正確,畢竟要追上A7R的驚人畫質,不多下點好料不行,
在畫質與重量體積上的平衡,這次的規劃相當成功。
將其接到A6000上,成為畫質優異的等效24-52.5mm的標準變焦鏡,算是相當實用的焦段。
可將這管鏡頭接於A7R成超廣角變焦、ASP-C片幅標準變焦,一鏡兩用。
鏡身最長焦段為16端,長度差距不大。
二、畫質測試
1.變形測試:
16mm端 JPG直出
35mm端 JPG直出
變形控制優異,也可能與近日數位鏡頭導入數位修正有關,下面繼續探討。
2. 與近日畫質頗受好評的Canon EF16-35mm F4 IS 新鏡比較:
Canon EF16-35mm 16mm端 with A7R F11 1/20s iso200 JPG直出 原檔
此為颱風剛過,天臺上的風景(對面的陽台還在積水中)
SONY FE16-35mm 16mm端 with A7R F11 1/20s iso200 (JPG直出) 原檔
發現 C鏡的16mm略廣,應是A7R機身內建了原廠鏡的數位修正
於是改用第三方解RAW軟體DxO解這張的RAW檔
SONY FE16-35mm 16mm端 with A7R F11 1/20s iso200 (DxO轉出) 原檔
雖然不同於原廠的色調 但因為沒有原廠數位修正,而獲得了更多的廣度。
那如果想要原廠的數位修正、又想要拍攝RAW檔該如何呢?
可使用了原廠解RAW軟體image Date轉出 或靜等第三方軟體提供此新鏡的數位修正檔。
使用SONY原廠軟體image Date轉出 又回到JPG直出的數位修正。 (原檔)
100%裁切 中央畫質與邊緣畫質的比較:
C16-35 中央100%裁切 JPG直出
S16-35 中央100%裁切 JPG直出
S16-35 中央100% DxO轉出
S16-35 中央100% (SONY原廠軟體Image Data轉出)
接下來是邊緣100%裁切:
C16-35 JPG直出
S16-35 JPG直出
S16-35 DxO轉出
S16-35 Image Data 原廠RAW轉出
35mm端的比較:
C16-35F4IS 35mm端 with A7R F11 1/20s iso200 JPG直出 原檔
S16-35F4ZA oss 35mm端 with A7R F11 1/20s iso200 JPG直出 原檔
S16-35 F4ZA oss 35mm端 with A7R F11 1/20s iso200 DxO轉出 原檔
測試得知JPG直出已有C16-35之銳利水準,善用原廠解RAW軟體,可轉出更多的細節。
不過目前個人還是習慣用DxO轉出更廣的畫面再加以手動調整,所以以下的實拍照還是多以DxO轉出為主。
三、夜景 & 星芒測試:
位於光華商場旁,即將於11月開幕的鴻海三創大樓。
S16-35 16mm端 with A7R F9 6s iso200
星芒銳利。
對比 C16-35mm F4 星芒:
C16-35 F4 IS 16mm端 with A7R F9 13s iso100
更多SONY 16-35ZA星芒照:
16mm端 F14 1s iso200
16mm端 F16 1.3s iso200
更多SONY FE16-35mm ZA夜景分享:
16mm端 F6.3 5S iso200
16mm端 F9 3.2s iso200
16mm端 F9 3.2s iso200
16mm端 F9 3.2s iso200
16mm端 F9 3.2s iso200
35mm端 F9 3.2s iso200
入口。
16mm端 F4 1/60s iso5000
街。犬
16mm端 F4 1/15s iso400
不被珍惜的花朵,總在開到荼蘼前就遭到丟棄。 ---電影【渴望】觀後感。
16mm端 F4 1/80s iso1600 閃燈:F43M
22mm端 (比例裁切)F6.3 1/5s iso400
這兩張因為剛看完日本電影「渴望」,後勁太強所以拍得有些灰暗,下頁將帶來陽光人像。
四、人像、生活攝影
平常使用,也可以運用廣角帶出拍人帶景的人像作品:
午後陽光加上陽光般的笑容。 35mm端 F4 1/60s iso1000
16mm端 F4 1/60s iso1250
model手上拿的A6000+55ZA也是很棒的人像利器組合 (等效接近85mm)
參考 A6000+55ZA:
F2.8 1/80s iso250
因此平常攜帶55ZA+16-35ZA就可應付絕大部分的狀況,
這兩顆在FF片幅與APS-c片幅都是不錯的焦段。
SONY FE16-35mm ZA 16mm端 with A7R F4 1/60s iso100
典型的拍人帶景構圖。
「老皮不讓我出去玩 QQ 」颱風將至,記得緊閉門窗。
18mm端 F4 1/80s iso1250
變形抑制良好,廣角人像也不怕容易變形。
16mm端 F4 1/50s iso2000
因為夠廣角,自拍合照成功率高XD
16mm端 F4 1/50s iso200
等紅綠燈時也可以信手拍下城市的脈動。
這幾天下來的使用心得:
優點:
1. 重量體積適中、畫質優異、變形抑制佳,在體積重量畫質間,取得良好的平衡。
2. Zeiss鏡頭質感優異、對焦安靜、遮光罩體積不大好攜帶。
3. 焦段使用方便,FF與APS-C皆是實用焦段。
終於補足FE系列小三元焦段,掌聲鼓勵。
缺點:
希望A7系列機身的暗部對焦速度能早日提升,不枉費這些好鏡頭的誕生。
(個人覺得A6000的對焦速度已有一般單眼的水準了。)
是SONY A7系列使用者不可多得的好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