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讀、背誦與默寫,這三個方法可以用來測試學生口說英語的能力,由於朗讀是看著書念,因此只要會每一個字的發音,知曉句子的語調,很容易就可以上手。而由於是看著書念出口來,所以朗讀是被動的口述能力。
(繼續閱讀)
考試領導教學的結構力量
文法的學習過程從解析句子開始,最終達到可以組合變化衍生各式各樣的句子。
歷經8個月的時間,今天總算將文法書完成了,可以交稿了。希望今年能夠將它出版。
由於英語是種拼音文字,因此字型與字音的聯結,會比字形與字義的聯結來得快。
語言的學習成效取決於經驗值的建立,也就是俗話所說的「一回生、二回熟」。所以重複實為語言習得的不二法門。
教英語是件很簡單事,要教會學生英語,也是舉手之易。而現在英語之所以難教難學,全都是因為大人們將之弄得過於複雜,因而自做自受,弄得老師頭大,學生頭痛。
語言是感覺的組成物,因為語意就是種感覺,如冷與熱這兩個詞,就各代表了不同的感覺。所以當我們說國語時與說台語時,整個人的感覺會變的不一樣。所以人說學語言要培養語感,是有其道理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