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孔子在宋國遇難時,被鄭人形容為「喪家之狗」,當時孔子的反應,最接近下列何者? ()
|
作 答 (2)
|
(1) 手舞足蹈
(2) 欣然接受
(3) 哀怨氣餒
(4) 沮喪失志
【說明】
P144~145
|
2、
|
孔子周遊列國十四年,去過許多國家,卻處處碰壁,無法實現政治理想,你認為原因可能為下列何者? ()
|
作 答 (3)
|
(1) 孔子聲名不顯,立論缺乏可行性及說服力
(2) 國君昏庸愚昧,無法領略孔子的民主思想
(3) 仁政過於理想,不符國君成就霸業所需
(4) 人民素質低落,未能讀懂《論語》內容
【說明】
p155~157
|
3、
|
儒家心憂天下,積極干政。請由前陣子新聞報導博士生賣雞排一事,試從儒家「出仕」的理想出發,推測這名博士生遭質疑的理由,最可能是下列何者? ()
|
作 答 (1)
|
(1) 罔顧社會責任
(2) 輕視公民道德
(3) 浪費年少青春
(4) 重視金錢利益
【說明】
p153~~154
|
4
|
宋代宰相趙普曾說:「半部《論語》治天下」,請推測此話用意最接近下列何者? ()
|
作 答 (4)
|
(1) 謙虛自己孤陋寡聞,只讀過半本《論語》
(2) 讚嘆《論語》一書高深莫測,為治世奇書
(3) 將《論語》當作一種信仰,藉以安定身心
(4) 從《論語》中汲取智慧,作為為政處世的指導
【說明】
p180~181
|
5
|
試推論孔子教育弟子先從《詩》開始的原因,應是下列何者? ()
|
作 答 (3)
|
(1) 《詩》與日常生活相關,可作為啟蒙教材
(2) 《詩》在文學上地位重要,宜及早入門
(3) 《詩》是道德修養、完成人格的第一步
(4) 《詩》的寫作技巧優美,可以啟發情感
【說明】
p90~91
|
6、
|
「子見南子」見於《論語》記載,由民國初年,林語堂對此改編,南子成為一個要求個性解放、主張平等的新女性,你認為其背後隱含的時代意義是什麼? ()
|
作 答 (1)
|
(1) 反對封建文化
(2) 破除偶像崇拜
(3) 女性意識抬頭
(4) 政治思想箝制
【說明】
p141~142
|
7、
|
孔子反對樊遲學稼、學圃的真正原因為何? ()
|
作 答 (1)
|
(1) 稼圃之學僅能容世,志向不廣
(2) 稼穡屬低賤的農事,君子不為
(3) 稼穡之事繁重辛勞,影響讀書
(4) 稼穡工作粗野鄙俗,隱含諷刺
【說明】
p113~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