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則變、變則通」,忘了是什麼年紀認識的道理
但倒讓我想起小學二年級(6歲)其中一課堂......
遇上了我當時認為是最難的寫作題目--「我的志願」
老師出了題目,先基本講解一番,
然後眼見其他同學開始低下頭、動筆在紙上寫出「他的將來」
那刻我呆了
不單是手部不能活動,而是整個人也像被淘空一樣...
究竟「將來」要做什麼?想要什麼?我的志願又是什麼呢?
焦急萬分的感覺,朝著我「衝過來」
吵鬧的內心與寧靜的課室,壁壘分明
二十多分鐘過了,
除標題之外,沒有「一個字」出現在我面前的紙上
完蛋了...
原來,我是沒有將來的
忽然間~
想起了當消防員的堂哥,很威風、很健碩...
不如...我也來當消防員吧
「有了將來」,開心的感覺也冒出來
然後用很短的時間,
寫出對消防員的羨慕,可以對社會的供獻...
堂哥成為了文章中的主角
下課鐘聲響起,艱辛的任務終於完成了
過了幾天,
老師逐一派回文章,但沒我的份兒
突然,
我的名字被大聲的讀出~
老師嚴肅的問:你的文章呢?領回沒有?
心想:莫非剛才自己沒專注在聽,遺漏了?!
只有顫顫驚驚的答道:老...師...沒...沒有
接著,
老師的臉部展現出笑容,叫我去到講台前面領回文章
當我提起雙手準備領取時,她突然又把文章舉得高高的
邊說著:今次最高分數的文章,就是這篇!
我一時反應不過來...
老師根本沒有理會我「抬起頭、舉起雙手站著」的滑稽動作,
繼續說:這篇是寫一個勇敢、有責任的消防員...
起初一分鐘,
我站在幾十個同學面前紅著臉、有些尷尬的在聽著
但隨後我在想:
老師~不呀,其實這不是我的志願呀,只是沒想到其他可以寫,所以才......
想著的說話,最終也沒有變成說話
老師說了幾分鐘的話,終於說完了...
我拿過文章,
低著頭走回座位,坐下後低著頭望向書本...直至下課
回到家中,仍在想:
我的志願是假的,最高分數也是假的
將來仍未想到,就算是用了幾天的時間仍未想到...
躺在床上在發呆,
隨手抓起床邊的小玩意「泥膠」,不停的搓弄
「泥膠」被我弄到圓的、扁的、長的、短的都有
將不同的份件組合起來,又成了另一個模樣
「泥膠」多好呢,無論什麼顏色、形狀...怎樣也行
我是一個「泥膠」也很好呢,喜歡怎樣也行嘛..............
是啊,為什麼我不可以是個「泥膠」呢?
當我想要什麼顏色,為自己混色就是了
當我想要什麼形狀,為自己塑造就是了
我的志願,為什麼要現在決定?
我的將來,為什麼要現在決定?
「泥膠」從一開始就沒有形狀,
什麼時候變成什麼模樣,他自己也不清楚,
但這跟最後變成怎樣沒有關係啊,就讓他自己去尋找答案吧!
自那一天起,
再沒為「志願」而煩惱,也沒為「將來」而惆悵
因為「泥膠」可以變出無限個可能性!
如果老師再給我多一次寫作題目,
我的「志願」是成為一個「泥膠」,自己去塑造我的將來...
(那時候,老師肯定會把我叫出去臭罵一番呢,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