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5112256員山一號隧道的蝙蝠回來了!



員山一號隧道的蝙蝠回來了!

猴硐,生態


員山一號隧道在100年規劃成瑞猴自行車道的一環後,也已於隧道內加裝安全防護鐵網及支架,並於102年3月份完成穿越鐵道下方的涵洞工程完畢開放,但員山隧道群內並未加裝照明設備,經過有不少民眾建議,以安全為由,新北市政府觀光旅遊局,也於102年12月03日,施作30組照明設備於員山一號隧道,原本以為觀光發展兼具安全的考量,會造成部份生態平衡的損失,就在施作30組照明設備設備後,蝙蝠當真成群就消失無蹤,令可以近距離接觸的民眾,大呼可惜,但就在今年(103年)三月底四月初,才發現蝙蝠陸續回家了,直到今日(103.05.11)為止,統計一整個月觀察的數量約莫在50隻蝙蝠上下,就以往可以發現上百隻蝙蝠,雖然只回家一半,但還是非常欣慰,在此希望在這久居的蝙蝠朋友,有空記得回家。

這是一個不錯的生態觀察地點,瑞芳除了海濱的蝙蝠洞,可在每年暑期於蝙蝠洞公園,以近距離看到成群的蝙蝠蜂擁而出的壯麗景象,當然也更可於員山一號隧道近距離看到一百多隻的蝙蝠,如何與生態鏈的萬物共生活,最重要的是以最不打擾其方式接近觀察。雖然此地發展成觀光型態的自行車道,是既定政策,但也還是希望未來大家造訪此地,想拍照的朋友們,儘量別以閃光燈直射,若想拍照若有攜帶腳架,光源是足夠的,也儘量別大聲喧嘩,其實從影片錄製時,都可以聽到蝙蝠的叫聲外,偶爾仍有民眾路過此地大聲喧嘩,希望大家造訪此地,儘可能都能以最低限度不干擾為主,降低音量及不使用燈光直射的減少干擾蝙蝠休息的場所方式通過。

蝙蝠是一種生態平衡不可或缺的動物,大自然中若有蝙蝠的存在,也可抑制 將區上千種不同昆蟲的過量成長,作一最自然的平衡,既然蝙蝠已成群定居於此地,代表此生態鏈是完整的,未來仍會結合鄉親持續觀察數量變化,四月觀察的量約莫40~55隻左右,雖然少了以往未有燈具照明前的一半數量,但未來如何與這群蝙蝠共同使用這個空間,還是有賴大家的合作,屆時也會請相關單位評估是該否立警示牌於兩端,降低音量及勿使用閃光燈的提醒告示牌,來讓以後造訪的朋友也可以路過此地,一同觀察著蝙蝠。

另外關於這群的蝙蝠的身份,在經過ChingLung Lin先生的說明,確認為臺灣葉鼻幅,此類蝙蝠與臺灣多數蝙蝠一樣,也是食虫系蝙蝠,不會吸人血的,所以也別擔心。

員山一號隧道的二三事
員山隧道群是由員山一號、二號及三號,三座隧道組成稱之為員山隧道群,也於101.08.15由新北文化局公告登錄為歷史建物(詳見瑞芳地區2013年終文化資產現況筆記),其位於瑞芳火車站與猴硐火車站間,地理位置於員山子分洪道入水口處旁,現在已由新北觀旅局規劃成瑞猴自行車道的一環,從瑞芳的新村沿基隆河左岸逆流而行,途經新柑橋、員山橋,直行蛇子形路遇鐵道後左轉,沿自行車道穿越鐵道涵洞到鐵道另一邊直行,即可遇到員山一號隧道,後緊接二號,三號隧道後,沿基隆河左岸再直行,會遇到甕仔潭橋、介壽橋可抵猴硐火車站,更詳細猴硐隧道資料群請參閱...臺鐵宜蘭線廢棄的員山子隧道群及舊猴硐隧道探索
猴硐地圖部份請參閱...猴硐聚落文化資產地圖


103.05.11員山第一隧道的臺灣葉鼻蝠影片剪輯



員山第一隧道的蝙蝠相關寫真

103.05.11(農曆四月十三日)

14:31 蝙蝠的環境示意圖,蝙蝠(圖右上方)與週遭環境情況


15:00 蝙蝠多集中在這四個區域拉近拍攝


15:03 ~ 15:32 分批近攝成群蝙蝠





15:48 經過一陣喧嘩,蝙蝠又迅速移位,雖說喧嘩不是最主要影響蝙蝠進駐的原因,但喧嘩過後,可以很明顯發現,除了光源以外,聲音也是一個次要原因。




回應

瑞芳-文清的家鄉。在瑞芳各個角落包含九份,金瓜石,水湳洞,猴硐,三貂嶺,南雅,鼻頭角,深澳等地,只要在這些地方打開任何一扇窗就如同一幅美麗的畫呈現在您眼前! 在此也紀錄這曾經輝煌的礦業小鎮之公共議題!並分享瑞芳在地元素包含古道,礦坑,神社風貌,礦業後新生的景點,以及登山健行活動!

關鍵字
瑞芳影像氣侯
    沒有新回應!
研究資料連結
關於文清







瑞芳的二三事
瑞芳行事曆

大瑞芳
瑞芳市區











東北角







瑞芳主題
瑞芳影城 瑞芳登山 瑞芳鐵道 好書到 藏經閣
瑞芳情報網
在地情報大瑞芳瑞芳金瓜石社區公共論壇九份瑞芳市區猴硐水湳洞藝文活動四腳亭鐵道東北角瑞芳老街深澳灣新北市議員林裔綺文化資產2018在地情報交通瑞芳區公所三貂嶺基隆客運菁桐新北交通局登山健行生態迎媽祖黃金博物館基隆交通政策立法委員黃國昌雙溪瑞芳收藏文資更正獎助學金平溪鼻頭角宗教索引選舉瑞芳社大十分南雅臺北客運公車山城美館貢寮地圖瑞芳全紀錄攝影會more
FB留言框
累積 | 今日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