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0161207070623@瑞芳.金瓜石[地質公園步道]
地質公園步道
步道小檔案
長度3km
入口海拔高度336m
終點海拔高度507m
全程約70分
金瓜石地質公園(Geological Park)小檔案
金瓜石地質公園,位於本山露天礦場,現由黃金博物園區整理後,重舖步道之石頭,此區域視野極為遼闊,北邊可遠眺太平洋,東邊可遠眺茶壼山、半屏山(半平山),西北邊遠眺基隆山,西邊為大小粗坑山。
金瓜石地質公園有兩個入口:
1.北邊入口由黃金博物館整建的步道經黃金神社、本山四坑抵達叉路口後經本山露天礦場可抵地質公園。
2.南邊入口由102線道18K轉彎處可抵達地質公園。
金瓜石礦山紀要
AD1821年:廣東客家人便已在此區活動,少量開採
AD1890年(清光緒16年):七堵發現沙金,沿基隆河抵達猴硐後沿大小粗坑找至小金瓜露頭,金九地區淘金客蜂湧而至的來此開採。
AD1891年(清光緒17年):清朝政府下令停止採金。
AD1892年(清光緒18年):清朝政府設立金沙局收歸國有。
AD1894年(清光緒20年):金瓜石礦山被發現。
AD1895年(清光緒21年):金瓜石區域開啟開採的新頁。
AD1896年(清光緒22年):清朝政府割讓臺灣給日本,才開採一年就轉手。
AD1897年(日明治30年):日本人田中長兵衛組田中礦業(株)進行開採,半成品送回日本冶煉。
AD1912年(日大正元年):與武丹山礦場合併,擴大營業。
AD1925年(日大正14年):田中將股權售與後宮信太郎(金瓜石礦山株式會社)。
AD1933年(日昭和八年):由日本礦業株式會社收購,並以現代化機械開挖,並成立水湳洞十三層煉製廠,日產量1,200萬噸金及2,000萬噸銅。
AD1933年(日昭和八年):12/16台灣總督中川健藏定名為金瓜石。
AD1945年(民國34年):臺灣光復
AD1946年(民國35年):經濟部資源委員會復工開採
AD1948年(民國37年):臺灣金銅礦物局接辦業務
AD1955年(民國44年):改組為臺灣金屬礦業公司
AD1987年(民國76年):停止開採,結束黃金歲月
AD1991年(民國80年):台糖收購臺金,礦權屬台糖至今
AD2002年(民國91年):黃金博物園區接手維護此地質公園
旅遊小記
96/6/23 天氣晴朗
此次由北邊入口前往金瓜石地質公園,一大早與阿傑兩起個大早就來這作體能訓練活動。
05:40停車在醫院遺址停車場
05:50抵達黃金博物館的步道入口處出發
06:15抵達黃金神社步道叉路口
06:20抵達本山四坑纜車平臺
06:45叉路口(直行往草山,右轉往本山露天礦場及地質公園)
06:52抵達本山露天礦場
07:05抵達金瓜石地質公園
爬上本山礦場後,除了可以盡覽金瓜石地區、大肚美人山(基隆山)(雞籠山)、茶壼山、半屏山(半平山)、陰陽海外,由於地勢更高,天氣好的話基隆山背後的基隆嶼也沒問題。
看了本山露天礦場這樣荒涼,總覺得好像有點失落感,雖然目前只剩一些解說牌敘述這陳年往事,但一回想到以這個礦場的金礦被日本人偷走就很可惜。
真希望金礦還在,也不要再被開挖了。
如何前往
於臺北忠孝復興站,基隆火車站,瑞芳火車站可搭往金瓜石的基隆客運抵達終點站勸濟堂
金九一日遊的方法
旅遊地圖
金瓜石地質公園步道3D立體示意圖
黃線為黃金神社步道段
紅線為地質公園步道段

精選寫真
06:20本山四坑上方的步道(此步道都有固定維護,但較少人走旁邊雜草叢生)

06:20本山四坑纜車遺址(左前方為黃金神社,纜車右下方為四坑口)

06:26黃金神社,本山四坑,四坑纜車平臺

06:44站在叉路口回眺金瓜石

06:47叉路口(右轉為本山地質公園,直行可抵草山戰備道路,再前往貂山古道,燦光寮山登山口,半屏山登山口及草山民航局雷達轉播站)

06:52本山礦場前遠眺茶壼山

06:52本山露天礦場

07:10叉路口路標(樹梅礦體區此路不通,不要浪費時間進去喔!)

06:53本山露天礦場此平臺即為被挖空之區域,原本標高638m,現只剩505m,原本比基隆山586m,茶壼山599m更高之本山)

07:03地質公園內金屬解說區的大石

07:04地質公園內金屬解說區

07:07阿傑站上地公園藝術品上

07:52本山露天礦場僅剩的礦坑口

08:08本山露天礦場之氣勢

08:19本山礦場遠眺茶壼山

08:18地質公園遠眺基隆山及南新山夜總會

08:19本山礦場遠眺基隆山(最右為雷霆山,中間下方為黃金神社)

08:21本山礦場遠眺半屏山

08:27誇張的瓢蟲佔滿了整顆樹

步道小檔案
長度3km
入口海拔高度336m
終點海拔高度507m
全程約70分
金瓜石地質公園(Geological Park)小檔案
金瓜石地質公園,位於本山露天礦場,現由黃金博物園區整理後,重舖步道之石頭,此區域視野極為遼闊,北邊可遠眺太平洋,東邊可遠眺茶壼山、半屏山(半平山),西北邊遠眺基隆山,西邊為大小粗坑山。
金瓜石地質公園有兩個入口:
1.北邊入口由黃金博物館整建的步道經黃金神社、本山四坑抵達叉路口後經本山露天礦場可抵地質公園。
2.南邊入口由102線道18K轉彎處可抵達地質公園。
金瓜石礦山紀要
AD1821年:廣東客家人便已在此區活動,少量開採
AD1890年(清光緒16年):七堵發現沙金,沿基隆河抵達猴硐後沿大小粗坑找至小金瓜露頭,金九地區淘金客蜂湧而至的來此開採。
AD1891年(清光緒17年):清朝政府下令停止採金。
AD1892年(清光緒18年):清朝政府設立金沙局收歸國有。
AD1894年(清光緒20年):金瓜石礦山被發現。
AD1895年(清光緒21年):金瓜石區域開啟開採的新頁。
AD1896年(清光緒22年):清朝政府割讓臺灣給日本,才開採一年就轉手。
AD1897年(日明治30年):日本人田中長兵衛組田中礦業(株)進行開採,半成品送回日本冶煉。
AD1912年(日大正元年):與武丹山礦場合併,擴大營業。
AD1925年(日大正14年):田中將股權售與後宮信太郎(金瓜石礦山株式會社)。
AD1933年(日昭和八年):由日本礦業株式會社收購,並以現代化機械開挖,並成立水湳洞十三層煉製廠,日產量1,200萬噸金及2,000萬噸銅。
AD1933年(日昭和八年):12/16台灣總督中川健藏定名為金瓜石。
AD1945年(民國34年):臺灣光復
AD1946年(民國35年):經濟部資源委員會復工開採
AD1948年(民國37年):臺灣金銅礦物局接辦業務
AD1955年(民國44年):改組為臺灣金屬礦業公司
AD1987年(民國76年):停止開採,結束黃金歲月
AD1991年(民國80年):台糖收購臺金,礦權屬台糖至今
AD2002年(民國91年):黃金博物園區接手維護此地質公園
旅遊小記
96/6/23 天氣晴朗
此次由北邊入口前往金瓜石地質公園,一大早與阿傑兩起個大早就來這作體能訓練活動。
05:40停車在醫院遺址停車場
05:50抵達黃金博物館的步道入口處出發
06:15抵達黃金神社步道叉路口
06:20抵達本山四坑纜車平臺
06:45叉路口(直行往草山,右轉往本山露天礦場及地質公園)
06:52抵達本山露天礦場
07:05抵達金瓜石地質公園
爬上本山礦場後,除了可以盡覽金瓜石地區、大肚美人山(基隆山)(雞籠山)、茶壼山、半屏山(半平山)、陰陽海外,由於地勢更高,天氣好的話基隆山背後的基隆嶼也沒問題。
看了本山露天礦場這樣荒涼,總覺得好像有點失落感,雖然目前只剩一些解說牌敘述這陳年往事,但一回想到以這個礦場的金礦被日本人偷走就很可惜。
真希望金礦還在,也不要再被開挖了。
如何前往
於臺北忠孝復興站,基隆火車站,瑞芳火車站可搭往金瓜石的基隆客運抵達終點站勸濟堂
金九一日遊的方法
旅遊地圖
金瓜石地質公園步道3D立體示意圖
黃線為黃金神社步道段
紅線為地質公園步道段

精選寫真
06:20本山四坑上方的步道(此步道都有固定維護,但較少人走旁邊雜草叢生)

06:20本山四坑纜車遺址(左前方為黃金神社,纜車右下方為四坑口)

06:26黃金神社,本山四坑,四坑纜車平臺

06:44站在叉路口回眺金瓜石

06:47叉路口(右轉為本山地質公園,直行可抵草山戰備道路,再前往貂山古道,燦光寮山登山口,半屏山登山口及草山民航局雷達轉播站)

06:52本山礦場前遠眺茶壼山

06:52本山露天礦場

07:10叉路口路標(樹梅礦體區此路不通,不要浪費時間進去喔!)

06:53本山露天礦場此平臺即為被挖空之區域,原本標高638m,現只剩505m,原本比基隆山586m,茶壼山599m更高之本山)

07:03地質公園內金屬解說區的大石

07:04地質公園內金屬解說區

07:07阿傑站上地公園藝術品上

07:52本山露天礦場僅剩的礦坑口

08:08本山露天礦場之氣勢

08:19本山礦場遠眺茶壼山

08:18地質公園遠眺基隆山及南新山夜總會

08:19本山礦場遠眺基隆山(最右為雷霆山,中間下方為黃金神社)

08:21本山礦場遠眺半屏山

08:27誇張的瓢蟲佔滿了整顆樹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