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1181859071020@瑞芳.猴硐[猴硐神社古道]

猴硐神社步道

步道小檔案
長度128m
一百階旁入口(h118m)
猴硐神社(h149m)
猴牡公路入口(h138m)
介壽橋旁步道入口(h103m)
全程約10分

猴硐神社(HouDong Temple)小檔案
猴硐神社位猴硐坑上方的小山丘上。
有三個入口可前往猴硐神社拜殿,唯目前拜殿已拆除,改建為涼亭。
1.猴硐神社主參拜道:猴牡公路入口至猴硐神社涼亭(原參拜道為自瑞三礦業大樓而上,目前瑞三礦業大樓至猴硐公路段的參拜道已消失)
2.猴硐神社副參拜道:一百階旁入口至猴硐神社涼亭(嚴格來說,不能說副參拜道,因修築一捷徑,稱其為副參拜道不為過,依日本神社的建構並無副參拜道此一名稱。)
3.新設步道:縣府與鎮公所規劃一新步道從懷德亭旁步道可抵涼亭上方空地

神社的種類
猴硐神社,奉祀「天照大神」,每年大拜一次。
由於此神社並非日本政府所建設的,所以規模不如國家級的神社規模,算地方級規模之神社,而再區分其規模,應屬為「社」級。

神社的座向
座北朝南向的神社,膜拜為向北拜,依地形建立於小山丘上。

神社的建築物
一般神社內的建物設備有
1.主殿
2.拜殿
3.社務所
4.手水舍(淨手池)
5.鳥居
6.石燈籠
7.旗竿座
8.參拜道
9.神社石碑
10.祭典的設備

目前猴硐神社規模除主殿外改拆除,其餘大致與原貌相同,目前神社遺址可發石燈籠四座、鳥居兩座、參拜道石階等。

猴硐神社目前無發現石碑,從相關資料來看,也無石碑。

猴硐神社的參拜道,此神社為臺灣僅存最特殊的有兩個參拜道,而兩個參拜道也有正副的分別,可從其石燈籠可以分別,石燈籠係為瑞三公司於民國七十年代後興建,原石燈籠已損毀及遭竊的石燈籠經追回後置放於碧雲山莊,主參拜道入口有鳥居這邊的參拜道,會發現石燈籠的設計為太陽造型之石燈籠,而副參拜道上的石燈籠的造型為月亮,主參拜道的方向為何是面向猴牡公路,係因由瑞三礦業公大樓走石階步道而上過來,而神社前方的廣場,因猴牡公路開通,現已無廣場。

猴硐神社的鳥居,屬明神系統之鳥居,可從其有無反增來判斷,猴牡公路入口的鳥居有反增,所以其為明神系統之鳥居,有反增的鳥居也比較漂亮些,但這神社畢竟不是日本政府建造,所以並不像我們在日本看到很多神社漂亮的反增樣,建造年份為昭和9年(AD1934)創建。

旅遊小記
96/10/20 天氣陰天
直接騎摩托車至猴牡公路旁神社入口,先漫步至神社頂端,再走下介壽橋前的懷德亭再回到猴牡公路神社入口。之後再騎下至一百階,循階梯而上,走古道另一邊入口而上。

爬上猴硐神社後,可以盡覽猴硐地區、大粗坑、三貂嶺山、三貂大崙。
這個制高點,由於樹木叢生,擋住不少視線,但往高處望去,還是景觀美不勝收。由於離猴硐車站過來才十分鐘就到了,真的是一定要到這個觀景最佳的猴硐神社來。

如何前往
搭車族
搭臺鐵至猴硐車站下車,過介壽橋後左轉可抵懷德亭旁步道,但走古道得再走二分鐘往前至猴硐一百階而上,古道入口在一百階中央旁的小路
開車族/摩托族
可於瑞芳往金瓜石九份路上,過瑞柑路橋後右轉北37鄉道,沿37鄉道直到約3.5K處前,為猴牡公路端入口。直行不上猴牡公路可停於懷德亭前,若無法停建議停到車站前的停車場再走回入口。

 

猴硐神社前最佳的拍照點



旅遊地圖


精選寫真
猴硐神社的第一個鳥居,為石造鳥居,屬明神鳥居系統之鳥居,有反增。鳥居前的樹木因較少人來此遊玩,非熱門景點,所以無人照顧。


左圖:鳥居柱上的字為瑞三鑛業公司產業公團
右圖:神社的主參拜道石階乏人整理,但依然好走


主參拜道石階上的石燈籠,其造型為太陽


第二個鳥居為木材製造,可從其殘破不堪缺乏人照料來看,真的是可惜,期待未來煤礦博物園區可以儘快接手照料。


猴硐神社俯瞰猴硐車站


猴硐神社現已改建為涼亭


此為縣政府規劃之新的步道石階


猴硐神社鳥瞰大粗坑山及三貂嶺山


步道石階往下可接懷德亭


猴硐神社古道導覽圖


猴硐一百階神社古道的另一端入口


此禁止通行可通往另一規劃之步道,路很難走有一段路路基流失,但仍可施展輕功一躍而過


副參拜道石階上的石燈籠,其造型為月亮


副參拜道石階,這邊就真的沒啥人來,記得小時經過這石階都無雜草叢生


副參拜道石階可與新設步道相接


一百階的山下位於瑞三福利餐廳對面


瑞三福利餐廳,為昔日礦工最重要的餐廳,現在若想吃得先連絡才可以請老闆開伙


懷德亭


介壽橋旁的導覽圖

 

回應

瑞芳-文清的家鄉。在瑞芳各個角落包含九份,金瓜石,水湳洞,猴硐,三貂嶺,南雅,鼻頭角,深澳等地,只要在這些地方打開任何一扇窗就如同一幅美麗的畫呈現在您眼前! 在此也紀錄這曾經輝煌的礦業小鎮之公共議題!並分享瑞芳在地元素包含古道,礦坑,神社風貌,礦業後新生的景點,以及登山健行活動!

瑞芳影像氣侯
研究資料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