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7090150金礦風情-金瓜石金礦山

位於金瓜石的礦區分佈交錯主要有本山礦區、長仁礦區及牡丹山礦區,而長仁及牡丹山礦區多數皆已封坑且坑道很多都已埋沒,無法探知,目前重新走尋本山系列為一坑至七坑的各個坑口及長仁系列的三、四號坑口,整理出此篇資料,以供各位若有興趣時可以走訪這些地點,可以明瞭挖礦的辛勞(光走到這些地點就很辛苦了)。

本山一坑至三坑
本山一坑(海拔560.5公尺)、本山二坑(海拔528公尺)、本山三坑(海拔479公尺),目前礦坑口均已不見了,原本山露頭的高度為海拔638公尺,比茶壼山(599公尺),基隆山(588公尺)還高喔!!但目前本山露頭被挖到只剩505公尺,一至三坑皆己不見了,目前位置是本山地質公園處,但地質公園步道往裡頭走去那可看到一些小小的坑口,而如何前往可參閱地質公園步道可前往觀看該露頭僅剩之遺跡。




本山四坑
位於海拔417公尺處,由黃金神社往上五分鐘即可抵達本山四坑的纜車遺跡處,由於坑口也被封,之前有去探索皆找不到位置,若需前往得再重新闢路前往,目前只剩四坑至五坑的斜坡索道纜車遺跡處可供憑弔。



本山五坑
位於海拔293公尺處,目前臺北縣政府已接手此區域,開發成黃金博物園區,而本山五坑的部份坑道也經規劃後,可以花50元即可進入前往參觀。



本山六坑/長仁四番坑
位於海拔167公尺處,目前坑口已長滿雜草,此本山六坑坑口與長仁四番坑的坑口為同一處,其坑道也是相通,當年同為臺金公司的產權之一。六坑坑口目前由於道路遭颱風衝段形成斷崖,需繞一小段道路才可以前往,若您曾站在勸濟堂上方停車往下方望去會目到廢墟旁有一條小路即為通往六坑坑口之產業道路。
拍攝日期:97/05/25



本山七坑
七坑位於海拔九公尺處,位於目前的水湳洞停車場旁的小路看到有一條小溪,順著小溪往前走即可發現豐沛的水源流出處即為本山七坑。
本山七坑與其他的礦坑的造型較為特殊,有主坑口及附坑口的設計,可惜因颱風之故造成坑口的路基上漲,水流已經接近坑的上緣。
七坑坑口的建物為光復復所建造,為水泥造。
拍攝日期:97/12/04





本山八坑及本山九坑
本山八坑及本山九坑皆位於海平面以下。
確切位置位於今日的水湳洞停車場處,早已被淹埋了,也正因為被淹埋了,所以導至水源無法從七坑及八坑排出,造成水源從本山六坑流出,才會有今日的黃金瀑布水量豐沛的流出,在未封坑前,據我訪問相關人士皆說黃金瀑布上方的本山六坑的水量沒有如此的量大。

而本山礦區及長仁礦區皆有坑道,互相交錯可相通,如同九份與猴硐也有坑道可相通,穿越整座山一樣,坑道交錯複雜,不論平行坑道或是豎井皆有相通處,所以在外面看看就好,千萬不要試圖扳開坑口的圍欄衝入,直的豎井有些高度高達近廿三公尺深,一不小心掉下去,就得向玉皇大帝報到了!!


長仁三番坑
長仁三番坑位於一號廢煙道的加壓送風機組旁,而三番坑目前也是土堆一堆,佔滿一半的坑口。
可由臺金公司三號排煙道的中途走居民的水管路通往一號廢煙道的加壓送風機組也可由茶壼山的車道轉彎處走水管道抵達。
長仁三番坑坑口為光復復所修建為水泥造,而排匾據老礦工印象為『長仁三坑』而非『長仁三番坑』,但就長仁四番坑有『番』字而三番坑無『番』字,所以應為光復後重新修建,將日據時的番字去除,故排匾也因此更新後為多數老礦工印象,目前長仁三番坑的排匾已被摘除。
拍攝日期:99/07/18



延伸閱讀
金瓜石金鑛山(金瓜石,水湳洞)
九份金鑛山(九份,大小粗坑)
武丹坑金鑛山(武丹山,草山)
黃金神社步道
地質公園步道
臺金公司三號排煙道

礦坑區域位置地圖
金瓜石地質公園步道3D立體示意圖
黃線為黃金神社步道段
紅線為地質公園步道段



資料更新紀錄
97.07.09初版主文出爐
97.12.04增加本山七坑坑口的照片資料
99.07.18增加長仁三番坑口的照片資料

回應

瑞芳-文清的家鄉。在瑞芳各個角落包含九份,金瓜石,水湳洞,猴硐,三貂嶺,南雅,鼻頭角,深澳等地,只要在這些地方打開任何一扇窗就如同一幅美麗的畫呈現在您眼前! 在此也紀錄這曾經輝煌的礦業小鎮之公共議題!並分享瑞芳在地元素包含古道,礦坑,神社風貌,礦業後新生的景點,以及登山健行活動!

瑞芳影像氣侯
研究資料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