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8210130金礦風情-武丹坑金礦山(武丹山,草山)
牡丹坑金礦山主要分佈於武丹山,草山與金瓜石礦山密不可分,所以礦權一直為金瓜石所有。
金瓜石於民國政府接手後一直為公營機構所擁有此區的礦權。
但其後因此區礦產並不豐富,加上武丹山脈之金屬含金量與九份純度皆為80%左右,不若金瓜石金礦山含金純度有90%,所以在政策下,此礦山一直以來都是承租給其他礦業公司來挖掘。
文清的武丹山金礦山山脈簡述
武丹山南邊
行政區屬臺北縣雙溪鄉牡丹坑附近,此區礦權後交由瑞三礦業承租所有,此礦區都是陸陸續續開採停工,皆為小規模的開採!
目前大部份礦坑皆己被屯起來了,連坑口都找不到了!據雙溪土雞城老闆的提示目前尚有兩處礦坑口仍保有完整的礦坑口建築,但需溯溪而上,期待改日再來溯溪而上尋找礦坑口!
武丹山西邊
承租曾有金母礦坑,至於此礦區的遺跡除一方的工地基台外,尚有山神廟後方的一通風口,此礦坑但於民國84年左右又有新開新礦開採,此為目前可供找尋的遺跡!
武丹山北邊
位於金瓜石六號橋附近尚有一金礦坑口遺跡,此為復山金礦於六十九年間,金價在六百美元高峰時,金瓜石礦山將此礦權開採包租給游耀東、朱秀璋等人組成之復山金礦。承包礦方自開工後,即由金瓜石新山山谷,以巨資購得一廢採煤礦之舊坑道,積極取捷徑欲打通至牡丹礦床,再檢修瑞三礦業時代由於不敷採算標準而棄置之貧礦體,但探看未果後收工。此礦業公司次此坑口命名為武丹金礦坑口,目前礦坑口的排匾只剩一個字,坑口建立於民國七十年所立,而旁邊的山神廟的門聯也散落一地,今文清重臨此地將其收好放置一旁。此復山金礦目前很多文獻都沒有紀載,所幸文清在月前發現舊報紙有提及,民國七十四三月十四日,發生礦災意外,因挖到水脈,造成二死五傷,無奈只好封坑,但以礦山內礦坑幾乎都相通,此坑算武丹山北面之主要出入口,理應可挖掘其他坑道,猜測後期可能修築坑道需要投入較高之人力,一般承租包商都是只管挖掘新礦,坑道維護一般都是原地主即台金公司維護,其才封坑,開採權又恢復成台金公司!
1.金母礦坑:位於102縣道20.4K處。


2008.08.17拍攝
2.復山金礦武丹金礦坑:位於北34鄉道4K處基隆客運六號橋站處。


2008.09.19拍攝
資料更新紀錄
97.08.21初版主文出爐
97.09.19增加復山金礦武丹金礦坑口的主文及照片段
金瓜石於民國政府接手後一直為公營機構所擁有此區的礦權。
但其後因此區礦產並不豐富,加上武丹山脈之金屬含金量與九份純度皆為80%左右,不若金瓜石金礦山含金純度有90%,所以在政策下,此礦山一直以來都是承租給其他礦業公司來挖掘。
文清的武丹山金礦山山脈簡述
武丹山南邊
行政區屬臺北縣雙溪鄉牡丹坑附近,此區礦權後交由瑞三礦業承租所有,此礦區都是陸陸續續開採停工,皆為小規模的開採!
目前大部份礦坑皆己被屯起來了,連坑口都找不到了!據雙溪土雞城老闆的提示目前尚有兩處礦坑口仍保有完整的礦坑口建築,但需溯溪而上,期待改日再來溯溪而上尋找礦坑口!
武丹山西邊
承租曾有金母礦坑,至於此礦區的遺跡除一方的工地基台外,尚有山神廟後方的一通風口,此礦坑但於民國84年左右又有新開新礦開採,此為目前可供找尋的遺跡!
武丹山北邊
位於金瓜石六號橋附近尚有一金礦坑口遺跡,此為復山金礦於六十九年間,金價在六百美元高峰時,金瓜石礦山將此礦權開採包租給游耀東、朱秀璋等人組成之復山金礦。承包礦方自開工後,即由金瓜石新山山谷,以巨資購得一廢採煤礦之舊坑道,積極取捷徑欲打通至牡丹礦床,再檢修瑞三礦業時代由於不敷採算標準而棄置之貧礦體,但探看未果後收工。此礦業公司次此坑口命名為武丹金礦坑口,目前礦坑口的排匾只剩一個字,坑口建立於民國七十年所立,而旁邊的山神廟的門聯也散落一地,今文清重臨此地將其收好放置一旁。此復山金礦目前很多文獻都沒有紀載,所幸文清在月前發現舊報紙有提及,民國七十四三月十四日,發生礦災意外,因挖到水脈,造成二死五傷,無奈只好封坑,但以礦山內礦坑幾乎都相通,此坑算武丹山北面之主要出入口,理應可挖掘其他坑道,猜測後期可能修築坑道需要投入較高之人力,一般承租包商都是只管挖掘新礦,坑道維護一般都是原地主即台金公司維護,其才封坑,開採權又恢復成台金公司!
1.金母礦坑:位於102縣道20.4K處。


2008.08.17拍攝
2.復山金礦武丹金礦坑:位於北34鄉道4K處基隆客運六號橋站處。


2008.09.19拍攝
資料更新紀錄
97.08.21初版主文出爐
97.09.19增加復山金礦武丹金礦坑口的主文及照片段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