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9290154090729@瑞芳.猴硐[臺鐵宜蘭線廢棄的猴硐舊隧道群探索]
090729@瑞芳.猴硐[臺鐵宜蘭線廢棄的猴硐舊隧道群探索]
登山健行,瑞芳,猴硐,茡子潭,鐵道,隧道
步道登山路徑小檔案
紀錄點:猴硐車站-介壽橋-舊猴硐隧道猴硐端-舊猴硐隧道瑞芳端-示德隧道瞭望臺-舊員山子第三隧道猴硐端-第二三隧道間-第一二隧道間-舊員山子第一隧道瑞芳端-福住隧道瞭望臺
2.5km (海拔落差約33m)
紀錄點 | 紀錄里程 | 海拔高度 | 紀錄時間 |
猴硐車站 | 0m | 100m | 0分 |
介壽橋 | 300m | 102m | 3分 |
舊猴硐隧道猴硐端 | 600m | 100m | 6分 |
舊猴硐隧道瑞芳端 | 740m | 100m | 10分 |
示德隧道瞭望臺 | 1,000m | 95m | 13分 |
舊員山子第三隧道猴硐端 | 2,000m | 70m | 21分 |
第二三隧道間 | 2,060m | 70m | 22分 |
第一二隧道間 | 2,130m | 70m | 24分 |
舊員山子第三隧道瑞芳端 | 2,350m | 70m | 35分 |
福住隧道瞭望臺 | 2,500m | 67m | 37分 |
註1:數據資料測係以Wintec WBT-201 GPS接收器為紀錄依據
註2:紀錄時間己扣除各點休息及拍照時間
此線路特色:隧道遺跡、軍事管制哨、軍事營舍、基隆河風光
猴硐車站出來往左(西)方沿鐵道即可抵舊猴硐隧道,再往前1km即可抵員山子三隧道,終點為福住隧道旁的軍事瞭望臺。
登山注意事項
1.水泥小徑,適合全家大小行走。
2.隧道內皆舖上軌道用的石子,還蠻好走的
3.唯最長的員山子第一隧道較長,蝙螎出沒注意,切勿被蝙螎叫聲給嚇住。
4.最好帶手電筒,以利走最長的隧道所需。
5.隧道內外由於皆為平路是可辨識路徑,但仍需結伴而行,奉勸切勿獨立行走好照料。
宜蘭線鐵道暨瑞芳線小檔案
初期為單線,此段鐵道除了為了與宜蘭連絡之途,最重要的是可以整合瑞芳的礦業資源而開闢之鐵道,四腳亭、瑞芳、猴硐為煤礦生產重地,運輸為最各事業最重要的一環。
宜蘭線鐵路,自日據時代大正6年(民國六年,AD1917年)12月開始興建單軌鐵道,自縱貫線八堵分歧,經基隆市暖暖區的暖暖到達瑞芳鎮境內的四腳亭、瑞芳、猴硐、三貂嶺,穿越大山三貂嶺,至雙溪鄉的武丹坑(現牡丹站)、頂雙溪(現雙溪站),再接貢寮鄉的貢寮、澳底(現福隆)等站,穿越大山草嶺抵宜蘭線,終點是宜蘭縣的蘇澳。
大正八年(民國八年,AD1919年)五月先完成八堵至瑞芳間鐵道,時稱稱為「瑞芳線」,瑞芳線通車後設立「瑞芳火車站」。
大正九年(民國九年,AD1920年)元月完成瑞芳至猴硐站間鐵道,並設立「猴硐火車站」營運。
大正11年(民國11年,AD1922年)五月完成瑞芳至猴硐站間鐵道,並設立「三貂嶺火車站」營運。
大正13年(民國13年,AD1924年)12月,全線完工,基隆、蘇澳間全線通車,於是「瑞芳線」改稱「宜蘭線」。
舊員山子隧道群、舊猴硐隧道與示德隧道、福住隧道小檔案
舊員山子隧道群於大正八年(民國八年)四月竣工,建築的承包商為『株式会社大倉組』,也就是今日日本的『大成建設株式会社』。
臺鐵是在民國69年(AD.1980年),開始修築四腳亭至瑞芳間的雙軌鐵道,於民國74年(AD.1985年)完工,而取代單線的員山子第一、第二及第三隧道的福住隧道及取代舊猴硐隧道的示德隧道,由於是更靠山而建,所以隧道更為寬大且改建為雙線。
看到二個隧道口的完工日期為民國73年3月及4月,舊線在民國74年時廢線,改行新線雙線通行。
舊員山子第一、第二、第三隧道及舊猴硐隧道的建造約為AD1919年,並於AD1985年走入歷史,目前隧道仍可通行,員山子隧道群為石頭路,舊猴硐隧道為水泥路。
單線通行的舊隧道
舊員山子第一隧道長度約152.2m
舊員山子第二隧道長度約39.4m
舊員山子第二隧道長度約32.1m
舊猴硐隧道長度約48.3m
雙線通行的新隧道
福住隧道長度約393m
示德隧道長度約517m
舊員山子隧道群、舊猴硐隧道與示德隧道、福住隧道的年代表
年代 | 大事紀 |
民國六年12月 大正六年 AD1917 |
台灣總督府鐵道部開始興建單線鐵道,自縱貫線八堵分歧,經基隆市暖暖區的暖暖到達瑞芳鎮境內的四腳亭、瑞芳、猴硐、三貂嶺,穿越大山三貂嶺,至雙溪鄉的武丹坑(現牡丹站)、頂雙溪(現雙溪站),再接貢寮鄉的貢寮、澳底(現福隆)等站,穿越大山草嶺抵宜蘭線,終點是宜蘭縣的蘇澳。 |
民國七年 大正七年 AD1918 |
舊四腳亭第一隧道及舊四腳亭第二隧道完工。 |
民國八年五月05日 大正八年 AD1919 |
完成八堵至瑞芳間鐵道,時稱稱為「瑞芳線」,瑞芳線通車後設立「瑞芳火車站」,05.08正式營運 |
民國八年 大正八年 AD1919 |
員山子隧道群及猴硐隧道完工,四個隧道皆為單線通行之隧道。 |
民國九年元月 大正九年 AD1920 |
完成瑞芳至猴硐間鐵道並通車,並設立「猴硐火車站」營運 |
民國69年 AD1980 |
臺鐵直擴處開始修築瑞芳至猴硐間的4.5KM雙線鐵道。 |
民國73年3月 AD1984 |
雙線的福住隧道完工(取代員山子隧道群) |
民國73年4月 AD1984 |
雙線的示德隧道完工(取代舊猴硐隧道) |
民國74年 AD1985 |
瑞芳-猴硐間雙線通車,至此員山子隧道群及舊猴硐隧道走入歷史。 |
民國97年 AD2008 |
臺北縣政府計劃環基隆河自行車道規劃員山子隧道群及舊猴硐隧道為自行車道的計劃一環,並率先改建示德隧道旁之舊營舍為自行車總站 |
旅遊小記
98/07/29 陽光強烈,30度C,微風,悶熱
成員:文清(35), 阿遠(34)
16:50 停好車開始展開猴硐地區四個舊隧道探索
17:00 抵舊猴硐隧道猴硐端隧道口
17:02 過舊猴硐隧道
17:05 抵示德隧道瑞芳端隧道口
17:13 抵福住隧道猴硐端隧道口
17:33 出舊員山子第一隧道瑞芳端隧道口
17:36 抵福住隧道瑞芳端隧道口
18:15 抵猴硐車站旁停車場
廢棄鐵道的探查緣起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因同學阿遠從草屯北上,先帶其至烏來泡湯完後,再帶其來瑞芳逛逛,繼年初的探查拍了不少照片,便覺得帶其參觀近百年的歷史遺跡,畢竟此處應會成為單車族的最愛,雖不像舊草嶺有東北角國家風景區的加持,但深度旅遊玩家及鐵馬族必定會造訪此處,我有這種預感,縱使北縣府不知何年何月何日會開始重整附近之單車道,仍應會有前仆後繼的玩家造訪,當然得先照顧這位在旅行社上班的同學。
泡完湯便是運動一下有益身心,也不是很遠的路程,便作一次步行的探索。
年初是自己獨自一人無聊從內瑞芳走蛇子形路,因沿路有狗一直狂追,只有走到員山子一號隧道口及軍營處拍照作作紀錄,改天會再由蛇子形路越過隧道的一次探索,比照深線支線鐵道漫步(瑞芳至深澳段)式的沿著舊單線鐵道旁再走一次。
鐵道班的遺跡
在這個廢棄的單線舊隧道及鐵道上,可以看到兩個瞭望臺及一個軍營,軍營位於福住隧道前,居高臨下,可惜軍營目前已成為附近居民種菜的基地,任其荒廢真是可惜,鐵道班的歷史可追溯當年戒嚴時期各重要橋樑隧道前皆佈置著軍力,以防突發事件,在瑞芳市區及四腳亭市區附近的鐵道及橋樑已無此遺跡可找尋,目前只剩猴硐地區的二個軍營及兩個瞭望臺,位於示道隧道旁的軍營會改建為自行車總站,歷史建物的活化都是值得肯定的,但臺灣的工程對歷史建物的破壞,實在令人匪夷所思,諸如現在的海科館、猴煤的運煤橋旁的樓梯、金瓜石的各館(除四連棟有遵照古法外及煉金棟整修外,其餘皆是破壞後再改建),看到臺灣對歷史建物的不尊重,如何踴進為已開發國家呢?世界各國對歷史建物及遺跡皆是儘可能是整修而非破壞再建一個仿古式建築,否則就蓋一百個也可說是古跡不是嗎?值得令人深思!!
特別感謝
1.此次探索的同學阿遠一同前往。
如何前往
搭車族
搭火車至猴硐火車站,出火車站後左轉直行,不過介壽橋沿鐵道旁小路直行即可遇舊猴硐隧道。
開車族/摩托族
如何開車到瑞芳(黃金山城路線) 經102線道11K後過瑞柑陸橋後右轉接猴牡公路(北37鄉道),約2.5K處即過猴硐國小上新陸橋,左行為猴牡公路往牡丹,走右線往猴硐直行,抵介壽橋後左轉,車子可停於過橋左轉處的停車場,再步行展開四個舊隧道之旅,若開車或騎車可抵舊員山子三隧道處前。
相關連結
1.瑞芳鎮公所
2.臺灣鐵路管理局 (時刻查詢, 票價查詢 )
旅遊地圖
精選寫真
17:00 舊猴硐隧道口風采
17:00 抵舊猴硐隧道口回望車站方向
17:02 舊猴硐隧道瑞芳端隧道口(回望拍照)
17:04 示德隧道瞭望臺遠景
17:05 示德隧道瑞芳端隧道口
17:05示德隧道瞭望臺
17:13 福住隧道猴硐端(宜蘭線11.68K處)與舊員山子隧道群
穿插一張93年颱風員山子分洪道先分洪圖,背景為員山子第一隧道穿越之山脈,這日期有點錯誤,因為當年我急著出門到茡子潭找同事順便拍照,相機沒電日期沒注意就錯誤了!
怪手位置後方的山為第一隧道穿越之山脈
左方可看到水位尺標當時興建時就先放置可看98年現今的下圖
右方的貨櫃為第一隧道的瑞芳端隧道口附近
穿插一張98/8/13莫拉克風災後員山子分洪道水位情況,而水位刻度上方即為舊員山子第一及第二隧道間的位置,原本拍此張的目的在拍水位,風災過後我都會拍一拍水位,但沒想到寫此篇也可以用到,真是一舉數得!
17:29 舊員山子第一隧道內的蝙蝠與第二、第三隧道之合影
17:33 左:出舊員山子第一隧道之視野 右:回望舊員山子第一隧道瑞芳端
17:33 左:舊員山子第一隧道旁的小路可通往第三隧道之小路 右:隧道旁的水圳橋通往軍營
17:34 舊單線鐵道的路跡長滿雜草,左方為新隧道但尚未看到雙線鐵道
17:35 又見鐵道右前方的樹下可看見遠方的頌德隧道左前方有鐵道班瞭望臺
17:36 福住隧道瑞芳端旁的瞭望臺(宜蘭線11.1k處),相機壞了拿pentex拍的,無法調整明亮只好回家後製
17:36 福住隧道瑞芳端(宜蘭線11.1k處),相機壞了拿pentex拍的,無法調整明亮只好回家後製
17:37 爬上福住隧道旁的瞭望臺遠眺頌德隧(圖右)道及瑞芳隧道(圖左)
17:48 回程時漏拍的避車道,我努力試著擠進去,發現跟本擠不進去,並非我是中油的緣故,他日大家至此,拜託各位躲進去看看,看是否我此言不假,這種避車道只能躲小朋友吧,日本人比較小就設計這麼小的避車道,若是在我穿越時空回到90年前,當年我帶著現代的相機包,腳架前往躲車時,我看我的相機包可能被火車掃過我的人也被拉出,值得懷疑其真正的用途,是否真的是避車道??
17:49 回程時又被蝙蝠的叫聲給驚嚇著拍張照片留念
關懷瑞芳廢棄舊隧道群的延伸閱讀系列
1.98.08.31 - 人文旅記作家Tony的旅記 - 猴硐火車舊隧道群
2.98.09.12 - 瑞芳在地人水色漂泊的旅記 - 猴硐隧道群小探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