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5121306金瓜石祈堂老街2011-從無法居住正義的走向未來

金瓜石祈堂老街2011
從無法居住正義的走向未來

voicexml
金瓜石

祈堂老街的民國百年景象,少了以往的蘇家卜肉及什錦麵,也少了游家菜攤的草仔粿,走在老街上以往的菜攤食坊都不見了,雖然老街的黃色系燈光溫暖了我這路人,但老街的寂寥依舊隱藏不住冷清的街道,如今只剩五個店家依然在祈堂老街上,遙想當年的祈堂路,各式生活所需,不論是剪髮、看病、買米、買菜、縫個衣服,不用遠到瑞芳市區就可在祈堂老街都可以完成,這是在光復後老街存活在老金瓜石人的記憶,對於每個年代的祈堂老街,是不一樣的記憶。

祈堂老街於民國七十五年之後,是臺金公司的營業末期,大逃亡人潮已開始,人口遽減,這也是我最有印象的祈堂老街的年代,在金瓜石唸三年書,很多人都說在金瓜石關三年,但對我而言不覺得被關三年,雖然是從小在瑞芳市區長大,但每年的寒暑假必到祈堂老街的親戚家住上一陣子,所以祈堂老街是再熟悉也不過,唸書三年的假日,踏遍金瓜石各地,如今稱為各景點,所以唸中學的這三年,特別深刻於我的回憶中,印象中的祈堂老街是還有蘇家及游家等食堂及草仔粿等,當然現在真心咖啡館原屋主的理髮店也是營業的,如今這些店都不存在了,老街因為金瓜石的大逃亡人潮,不再具有生活機能,現在只能偶爾看到游家菜攤前,來自瑞芳市區開上來賣菜的巡迴車停留,讓未大逃亡的祈堂老街居民購買。

祈堂老街民國百年的現況

民國百年的祈堂老街,實在非常冷清,只剩五家店面營業中,基本上生活機能盡失不復以往,街上冷冷清清的,老街已不再是老街,部份居民為求生存,店家也要轉型,在此介紹目前僅存的祈堂老街百年五店。

1.黃家阿嬤的電料行(石頭屋民宿)/電料五金,民宿
祈堂路163號的黃家的阿嬤,在此開立電料行己近一甲子,早年從勸濟堂下方溫州寮附近,因本山六坑戰俘營通道山崩,所以遷至祈堂老街上,並因黃家阿嬤的父親於瑞芳街上賣各式電料五金,所以也跟著於此地販賣電料五金,滿足街上的生活所需,如今金瓜石人口外移,生活於此的居民非常少,簡易的電料用品原本為生活便利,也因此沒什麼生意,生活大不易,如今電料行只剩最基本的電池、燈泡等民生用品及兼賣一些飲料等,並轉型民宿生意,平日得照顧黃家生病的爺爺及一個外孫,子女也是於外地工作,於假日才有回來幫忙,祈堂老街的生活,雖然辛苦但也不想再搬到外地,畢竟對黃家阿嬤而言,金瓜石生活是其生活的全部。

2.古貨宅/古玩
祈堂路161號的郭小姐,為瑞芳市區的人,於金瓜石大逃亡的年代,從山下特地上來購置了祈堂老街的兩三間店面,問及郭小姐為何要於此地開設古貨宅,郭小姐回答得很妙,就是家裡古玩太多,沒地方擺,只好到山上買幾間房子來擺放,也是因為如此,郭小姐以收藏交流興趣式的開著店面,平日得預約才可以開店,也因為平日在瑞芳街上開業,假日才會待在金瓜石渡假,郭小姐將此地作為與朋友交流場合,也屬快意人生,祈堂老街對郭小姐就是渡假生活之地。

3.真心咖啡館(月河民宿)/咖啡簡餐,民宿
祈堂路130號的楊小姐,為花蓮人北上定居於金瓜石,很佩服祈堂老街仍有外地人會於此開業,通常人潮才是錢潮,在祈堂老街看不到這種景況,會於此開業實屬難得,也因平日沒人潮,才會採取平日採預約開店方式經營,其實縱然是假日也不見得有人潮,所以楊小姐開立月河民宿,對於楊小姐而言金瓜石可以找到其生活的空間為其主要來此的想法,其平日並會參與地方活動,算是難得的外地人,看到九份有不少外地人是純粹來作生意的店家,不參與地方活動,就覺得至少楊小姐會參與地方公共事務,就屬非常難得了。

4.林家阿嬤柑仔店/柑仔店
祈堂路157號的林家阿嬤,也是與黃家阿嬤一樣開店近一甲子,但比黃家阿嬤的五金電料行開店更久些,其店位於內九份溪與祈堂路交會處,原本樓上有開設漫畫書店,這也是我小時常於此流連忘返之地,在瑞芳市區的看不夠還會上金瓜石來看,現在漫畫書及小說有不少都還在,只是沒在營業,只剩一樓的柑仔店面,五六年級生兒時回憶的各式小玩意在此都見得到,林家阿嬤在這就是在金瓜石過生活,平日兒女不在金瓜石都在外地,獨留阿嬤於此地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鮮少離開家中外出,問林家阿嬤為什麼捨不得離開金瓜石而依然於此開店,阿嬤表示金瓜石就是其生活的一部份,離開這祖傳之地,似乎就斷了根,雖然老街沒什麼人,反正店就開著,有人來買就賣,其實開店本不就只求一頓溫飽嗎?林家阿嬤就是這樣的陳述。

5.白帶魚米粉湯/餐點,民宿
祈堂路43號的簡先生,嗜愛釣魚為樂,常曬魚乾不少山友經過都希望吃個便餐,才會在搭個簡易的棚子擺個攤供山友溫飽及聊天,因勸濟堂香客大樓要蓋才遷到自宅前設立食攤,其實有吃過的人都覺得老闆真的非常好客,原本是想說吃一下就走,啟料待個半天的人大有人在,在這就是可以與老闆說天道地的哈拉一番,對於因興趣而演化的意外開店,祈堂老街對於簡老闆夫婦而言,能以樂趣作為生活於老街上,算是人生中的意外,但也因意外後又於此設立民宿,補貼兩位退休後的家用,雖然簡家夫婦都短暫離開金瓜石再度回到金瓜石,對於家鄉的一切也是難以忘懷,現在的簡家夫婦倆以過生活這麼的形容著。


雖然生活機能不再的祈堂老街,也難得有這五家老店守候著冷清的祈堂老街,也鮮少年輕人於此地發展,在這長大的小孩,瓜山唸完唸時雨,之後就得到外地升學,升學完畢就得留在外地發展,結婚生子就再將小孩丟回給金瓜石老家的爸媽帶,這樣循環週而復始,這是瑞芳各聚落目前的現況,在金瓜石這也是如此。

在這是個曾經有採礦史的老街更是如此,更煌論金瓜石其他聚落的冷清狀,老街難得的是找不到一家便利商店,有著的是傳統的柑仔店,在五號寮那一帶也是,祈堂老街可說是金瓜石的商業中心,從日據時代至臺金公司結束營業都是如此,如今的祈堂老街獨留五店於此,往日風采或許不再,但回歸基本生活面,未來的發展是如何,更是有賴居民、社區及里辦公室需與文化局、觀旅局、黃金博物園區及未來的文建會共同合作思考。


祈堂老街與黃金博物園區

年度 入園人數 四里人口數 備註
93年度 21.5萬 1,634人 10/28-12/31
94年度 92.4萬 1,575人
95年度 79.1萬 1,521人
96年度 66.4萬 1,480人
97年度 67.4萬 1,433人
98年度 87.1萬 1,396人
99年度 100.2萬 1,373人 免門票
100年度 21.3萬 1,361人 免門票,1/1-3/31
黃金博物園區入園人數(資料來源:黃金博物園區)
金瓜石四里人口數(資料來源:瑞芳區戶政事務所)

黃金博物園區的設立,的確保存了不少金瓜石聚落的文物遺跡,此部份值得肯定,園區也都會編列預算,作適度的整理,不論整理的滿意度是符合各方所需,但確實黃金博物園區,吸引了不少的遊客,但也都僅限於園區所劃定的範圍,並不包含勸濟堂、老街及山尖古道等金瓜石各聚落,園區以金瓜石的生活博物館為設立宗旨,但無法有效的與整個金瓜石連結,真的非常可惜,園區有效的吸引了金瓜石在地不少的資源,但卻無法將整個金瓜石帶動起來,會令大家覺得博物園區設立的效益何在。

從上面的表可以發現,園區設立,並不會對地方的產業及人口有所改變,雖然園區設立後有增部份的工作機會,但由於目前政府的政策為大量聘用臨時人員的約聘制,約聘人員要養一個家實屬困難,更何況大量啟用志工來彌補人力,而園區的餐廳也是外包,外包的服務生的廣告看了這麼多年,二萬元有找見紅不休,這也是什麼都外包體制的問題,當然這是國家政策使然,在園區方面的層級也無法改變這種體制問題。所以在地文化成為廉價的次文化知識,便宜了外地人,當然更是便宜了外國人,其實園區原本至九十九年月元以前是採用收費機制,雖然造訪園區人數於九十九年即衝上百萬,但看著金瓜石在地並無產業生機可言,想想是否朱市長該延續周縣長的衝人數的觀光政策呢?

園區設立,在原本金瓜石人的期盼是個可以帶動地方產業人口回流的政策,有火車頭帶頭衝,找回大逃亡的居民,但如今回首園區設立的近七年來,看到園區雖投入了鉅資,但是人口仍不斷外移,這是因為大方向的政策未有作整體的橫向溝通平臺所致,看到園區的工作人員,也都是一時之選,努力的於保存方面努力,無奈博物館是個文化局底下的小小小平臺,無法發揮原有價值,再看到新北市政府觀光局、文化局及文建會都有相關於金瓜石的計劃,多頭馬車,並無單一的溝通平臺,各行其事,若有資源欲進駐,只派簡單的公關公司或是包商找居民背個書簽簽名,即為其整合,資源的錯放比不作為更加恐怖。

說真的在金瓜石地區的政府部門多頭馬車亂象,但還是不得不稱讚此回祈堂老街的整理,以此回祈堂老街的立面整建為例,算是難得的經典之作,由各部門的資源整合進駐整理,雖然不是全面性,但至少算是難得臺灣老街整理的典範,對於部份可以整建的老街立面,都可以取得居民的授權整理,雖然離老街全部的整建有段差距,但以此次立面整建而言,可以在在著不同的幾種規格,不似三峽老街、深坑老街般,只有一種樣版,整條街只有一個樣版,是否符合臺灣歷經各年代變化,這樣不協調的美感,說真的只是整理一個以商業樣貌思維的遙想老街,但在祈堂老街此次的立面整理就看不到這種手法,倘若市府觀光局單一局處的思維就是如此,令我走在三峽及深坑老街就有點失落感,如今在祈堂老街上,有著不同部門的資源整合,使得老街樣貌不再單一,真是值得稱許,如果政府每個案件工程可以像這樣,各單位配合其事,作出堪稱文化典範之作,走在老街才可以真正的遙想當年的樣貌。

祈堂老街的立面整理第一部份已完工,第二部份也加緊在進行中,相信以第一部份的經驗,居民對於園區及其他單位的信賴感也會高一些,只是只有整理立面及部份房舍之後的下一步??雖然現在還看不到願景,但有了第一次的成功,希望相關單位要整合居民意見,提出更完美的第二部份的工作,才可以讓居民知道未來的願景是如何。

政府部門金瓜石祈堂老街淘金現況

金瓜石是個適合淘金的地方嗎?這個答案是肯定的。因為古代有前人挖走黃金,金銅礦產業停止後的金瓜石,棄置金瓜石居民,現在輪到政府單位的各部門都金瓜石淘金,這些金是各部門的業績輝煌,只是政府部門都淘了自己想要的金子就落跑了,而獨留下金瓜石居民。

政府部門的施政不外乎,作自己部門『想像的金瓜石計劃』,委外設計規劃公司,為自己部門的『政策作背書』,再交由營建公司,完全自己部門的『施政目標』。
然而這些過程中,完全沒有居民的參與感,政府部門的施政不該再『閉門造車』式及『多頭馬車』式的政策,缺乏整合的政府各部門,遇到問題就往外推,什麼都不能解決,關於自己的業務只作自己的部份,這是因為金瓜石缺乏的單一的溝通平臺,幕前的單位有新北市政府文化局、觀旅局及黃金博物園區,幕後的單位有城鄉局及文建會,都各自作各自的事,政府的資源進來,似乎充其量只是消耗預算般的民眾觀感。

觀光旅遊局部份
離老街數步之遙的國際和平終戰園區為例,這與黃金博物園區無關的工程,但這對於老街居民而言是個謎,經詢問了平日居住於此街上超過三十位金瓜石的居民,沒有人回答的出來要作啥,其實這樣的謎在政府各項工程中都是屢見不鮮的,謎樣的建設,只是開一次會公告說明,拿了一份四頁的文件真的是不夠的,缺乏居民互動的建設,如何造就觀光局希望園區內有個文史館呢?真是艱鉅的任務。其實包含為何不恢復戰時的溫州寮的景緻與戰俘營至本山六坑的連絡道,真正與和平終戰園區較有關連的設計架構,其實更為重要,然後在園區只是以文史館及公園為主軸,似乎與在地的連結度不高,那在那設立其實都無所謂,包含此等論述,都不見任何討論即以發包施工,著實令大家深覺困惑,以和平終戰園區為號召,理應由文化局作好前端的文史及在地鍵連再行再規劃,才是金瓜石此區打著產業歷史文化主軸的基調。
但在此看不到各部門的通力配合,觀光局的國際和平終戰園區,究竟葫蘆裡賣的什麼膏藥,實在令人想不透。
再談水金九纜車一案,觀光局長於百年四月份甚至誤導民眾說,那未來造訪遊客得穿防護衣才可以遊玩等言論,想想如果連觀光局此等一級首長都有此等不明瞭地方的礦物是什麼?礦區用地是什麼?如何談水金九纜車的計劃案呢?很多礦區的礦物本就與地方自然共生共存,當政策欲推行時大張起鼓,當政策不推行時便又推說劃入污染區,是環保局的問題?而不是尋求政策面的解套,礦業地區的元素被當成污染區,那如何推觀光呢? 觀光局也想進駐祈堂老街串連動線,毫無章法的邏輯,是否為城鄉局未通盤考量之失呢?

文建會部份
眾所皆知,2003年即已將金瓜石聚落列入世界遺產潛力點,然而截至2011年的今天,不知道文建會的這個世界遺產潛力點的任何計劃的內容,有的只是文建會將網站的一再發包,及印製了不少的中日文版宣傳品,其他的事情一無所知,雖然目前中華民國並非聯合國的成員,會造成申請的障礙,然而若是能先建立好臺灣版的制度,自己先籌備好等待未來可以申請之後,是無縫接軌自然成為當然的世界遺產的景點。

垃圾問題部份
由於升格後,瑞芳區也採取環保袋政策,遊客造成金瓜石部份區域的髒亂,在這個事件上,經當地里長與黃金博物園區協調已有改善,黃金博物園區雖為苦主,但可以成為一個溝通平臺,為地區解決改善此問題,算是難得的功勞。


倘若政府單位的各部門能有單一窗口,不再各行其事多頭馬車,資源平臺整合後的各政府單位,才可以有效的將資源運用於地方上,不會造成資源錯放的問題,升格後的新北市,也希望黃金博物館可以真正發揮火車頭的功能,成立一個跨部門的平臺小組,不再是任務編組,工程發包完畢就落跑,政策的不延續,始終是居民的痛。




祈堂老街的問題


建物修繕問題
舊有住宅凡於民國八十九年之後若有修繕,一律視為違建,在這條老街發生於多年以前,曾經被大整肅過一番,成為直轄市的新北市政府,擁有更寬的權限,可以訂立特別礦山的修繕法律,不會造成礦山建物無法改建,當然可以先訂立一套與居民溝通的機制,老街如何保存等議題,該如何修繕等各層面問題,如外牆立面屬政府等機制,經共同討論該如何作出具體化來推動一新法源,以免未來公務人員辦事怕無法源依據等思量,一再用不符礦山之法令來綁住居民。

合法民宿問題
以金九地區盛行的民宿業為例,目前九份及部份金瓜石屬臺陽土地部份取得合法民宿沒有問題,但是非基隆山腳下的金瓜石地區卻遭遇無法申請合法民宿的問題,以金瓜石地區一對老夫婦跑到臺北縣政府花了好幾天的時間,仍然無解,每個部門都往外推,法令窒礙難行,但反觀同地區的臺電公營民宿,就可以在此區開立合法民宿,但是民眾不行呢? 臺電這種與民爭利的作為,竟大剌剌的呈現在廿一世紀的臺灣,與民爭利就算了,還不准百姓來申請。這種只准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事,仍有憾事在這金瓜石山城。

土地問題
這已是礦山地區的老問題,雖然立委方面釋放出有進度的訊息,但實際上還是零進度,因為臺糖並沒有任何與地方溝通平臺的訊息,當然在此之前黃金博物園區的設立,致使租金的調高,雖然立委有爭取調降,但仍是比以前還高,居民真是未蒙其利先受其害的問題由來以久。

不論是建物修繕問題、合法民宿問題亦或土地問題,其實總歸一句就是馬英九總統所說的居住正義問題,馬英九總統高喊的居住正義問題,不知道相關單位是否有聽見,若可以解決金瓜石居住正義的問題,那絕對是德政,但是以上的種種問題,當然相信每個政府單位都懂,就是不願有單位先跨出那麼一步,我想這麼一小步,真的比阿姆斯壯於1969年所說的:『我的一小步,是人類的一大步。』還難上個千百倍。

希望無論政府任何部門欲在地方作任何建設,呈如以上的種種,人口數未增加,肇因無工作機會,如何再創一新產業鏈的新產業政策,如吸引更多原居民的返鄉工作,更是各部門需思考的,不然整天看到新聞說幾億欲進駐的宣傳,可能計劃到一半又爆出個規劃不當,廠商解約互相告來告去的新聞,花了錢人口卻越來越少,那是否需重新思量,政策的優先性,是否需將整個產業架構規劃清楚再投入資源,不然只是肥了各規劃、顧問、公關及營建公司的荷包,瘦了全民的荷包,也持續的金瓜石的人口流失。


祈堂老街2011精選寫真

堪稱從古至今,臺灣各地老街立面整治典範,如果政府有老街再造的獎項,此老街的第一期整治應領取金牌獎,期待第二期的計劃可以有第一期的施工品質,也多與未整治的住戶協調,包含對於倒塌的房舍的計劃,當然更希望的是不只硬體的政策,而是通盤配套考量的完整軟硬體建設,不然沒有軟體的建設規劃,就如沒有靈魂的身體,空有硬體建設的刁零速度會以超忽大家想像的老化。

100.02.06及97.11.01 的蘇家允發飲食店



100.02.06, 100.02.05及99.04.19 的蘇家爆肉攤




100.02.06的真心咖啡店


100.02.06 祈堂老街的街梯長廊遠眺茶壼山.街道旁的花圃也重新整理過







回應

瑞芳-文清的家鄉。在瑞芳各個角落包含九份,金瓜石,水湳洞,猴硐,三貂嶺,南雅,鼻頭角,深澳等地,只要在這些地方打開任何一扇窗就如同一幅美麗的畫呈現在您眼前! 在此也紀錄這曾經輝煌的礦業小鎮之公共議題!並分享瑞芳在地元素包含古道,礦坑,神社風貌,礦業後新生的景點,以及登山健行活動!

關鍵字
瑞芳影像氣侯
    沒有新回應!
研究資料連結
關於文清







瑞芳的二三事
瑞芳行事曆

大瑞芳
瑞芳市區











東北角







瑞芳主題
瑞芳影城 瑞芳登山 瑞芳鐵道 好書到 藏經閣
瑞芳情報網
在地情報大瑞芳瑞芳金瓜石社區公共論壇九份瑞芳市區猴硐水湳洞藝文活動四腳亭鐵道東北角瑞芳老街深澳灣新北市議員林裔綺文化資產2018在地情報交通瑞芳區公所三貂嶺基隆客運菁桐新北交通局登山健行生態迎媽祖黃金博物館基隆交通政策立法委員黃國昌雙溪瑞芳收藏文資更正獎助學金平溪鼻頭角宗教索引選舉瑞芳社大十分南雅臺北客運公車山城美館貢寮地圖瑞芳全紀錄攝影會more
FB留言框
累積 | 今日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