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202102【雲林】布袋戲館(小力推薦)
布袋戲名稱的由來,
經過許多專家學者對民間藝人流傳的說法,
加以歸納研究,
大家都認為不外是從戲偶的形狀、戲台的造型、
裝戲偶的工具和演戲時盛裝戲偶的袋子而來的:
1. 戲偶,除了頭部、手掌及腳是木雕外,
身體軀幹和四肢都是布縫製的,形狀四四方方,很像一個布袋。
2. 早期演出的簡易戲台,形狀像一個大型布袋。
3. 演完戲,全部的戲偶都放進一個大布袋裡,
可輕便搬運,後來才改成收納在木箱裡。
4. 早期演戲時,為便於整理、使用,
演師將戲偶俯臥在表演戲台底下一個袋形的布蓬裡,
以供演師可順手套著上場及演完後迅速放置。
(資料來源: 雲林布袋戲館)
門口的黃海岱大師剪影,
說明他是台灣布袋戲的祖師爺,
創立的五洲團,曾紅遍台灣大街小巷,
尤其以「史豔文」最為人所津津樂道,
而劉三、哈賣二齒和怪老子也的角色也令大家印象深刻。
館內詳細介紹布袋戲的源由與發展,
使人很快就能了解它的過去與未來走向。
傳統戲偶體型較小,適合單手操控,
每位主角首次出現前都會念一首出場詩,
代表他個人的身份與行事風格,
如一頁書的出場詩--世事如棋,乾坤莫測,笑盡英雄
角色以丑角最受大家喜愛,
常會說一些無厘頭的話或做一些好笑有趣的事,
與周星馳的演戲風格相近。早期的「秦假仙」堪稱經典人物。
所使用的兵器除了常見的刀槍劍棒外,
隨著電腦動畫特效的風潮,
氣功、一陽指、…等這類無形的武功招式,
也不斷推陳出新,增加打鬥時的戲劇張力。
服裝也隨著時代演進融入中國風與日本風,
像是大漠粗獷造型的俠客或是半裸酥胸的櫻花妹,
多樣華麗的視覺效果,更增添戲偶的美感,
也使布袋戲能夠走向國際化,
讓更多人認識與接受台灣獨有的戲偶文化,
霹靂布袋戲更是箇中翹楚。
戲偶的尺寸也從單手掌握,
變成要用二隻手來操弄,
讓主角看起來更真實生動。
館內播放的布袋戲影片及駐館師傅的表演,
是不容錯過的節目。
駐館人物紀錄-蘇明雄【尪仔正〝潮〞】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IoVlaDyuuo
駐館人物紀錄-陳昱汝【偶緞絲連】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bWx6nOQ23E
駐館人物紀錄-洪祈文【藝〝冠〞群雄】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sXEF-qYQ5I
駐館人物紀錄- 林志豪【盡扇盡美】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nJaXu0eHII
駐館人物紀錄- 李京曄 【精采舞台】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8SCTTZggoU
專業的霹靂布袋戲,
拍攝手法與劇情,
具有高水準的可看性;
而阿忠布袋戲走的是大眾化路線,
劇情以生活周遭發生的故事為題材,
再加入個人見解與笑料,
有一陣子讓我瘋狂迷上他的表演。
阿忠布袋戲—夜市風雲錄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qFzQfdX7Us
官網http://tour.yunlin.gov.tw/huwei/index.asp
雲林布袋戲館
開館時間:AM10:00-PM 6:00 (週一休館)
雲林縣虎尾鎮林森路一段49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