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4050040莊子 養生主

已經忘記之前有沒有寫過這樣的文章了,今天心血來潮,所以又把冷飯拿出來炒一炒。

我一直覺得,像這種古早古早的書,當時是刻在竹子或是木頭上的,為了節省篇幅,省些力氣來雕刻,所以文字簡化到不行,或許當時的人一看就知道是什麼意思,但是幾千年過去,就我們這些用字遣詞跟古時候不同的現代人來說,就得要去猜猜看他當時是在講些什麼了。

但是莊子這種用寓言說故事的方式來寫道理的,就算是看懂內容再寫些什麼,要去了解故事背後的意思,又更困難了些,所以自古至今,南轅北轍的講法都有,每個都說的頭頭是道,所以呢,就直解吧,反正每個人也都是用他自己的意思來解文,甚至還在猜說有漏簡啦、錯簡啦、省文啦,那乾脆自己讀到什麼就了解什麼就好了。

這樣的結果就是,現在讀到的經文,跟十年前讀到的,跟二十年前讀到的,雖然都是一樣的文字,解起來的內容也相差甚遠,隨著自己本身的經歷,讀到的書,或是看到的注釋,累積的越多,理解出來的結果也越多,當然不是說現在的理解以較正確的啦,但是總是有新的體悟。

 

這邊就來寫寫養生主吧,為什麼想從這一篇開刀呢?第一個是短,第二個是現在的工作也正好跟養生有關係,再來就是這一篇的爭議最多,爭議最多,也最有趣了。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

首先來的就是這一段大家議論紛紛文字,最常看到的莫非是知識無窮盡論,說以生命去追求知識是很危險的,再來就是智慧論,感覺跟上面的差不多,大概我在幾十年前剛接觸到這段文字時,就是這樣想吧。但最近可能是經歷的比較多,也比較想連貫出上下文,所以姑且這樣解釋。

當作是生命的感知,也就是泛指一切由外在來的,人家給的,或是人工的,非自然的,比如說名利、禮義、刑罰、罪惡這些外在加給人生的東西,汲汲營營去追求這些,然後據以為自己,那就真正的危險了。所以後面才會寫:

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然後要你,緣督以為經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到此為止講的是保身的部份。

接下來庖丁解牛那一段寫的很清楚,人生中總有許多困難,有許多危機,如果帶著許多的知,也就是身外之物,硬要闖過去,那就只好一年換一把刀,但要是將這些知給放下,以無厚入有間,才能夠餘刃有餘。這是指全生的部份。

後面的右師、澤雉的故事,莫不是在說明人的順應自然,無以外在的束縛去傷害到人生。

至於秦矢去弔老聃的部份,自己的感觸是怎樣,就怎樣表達出來,如果依照社會的要求或是希望,而來表達不是屬於自己的情感,就會變成遁天之刑。自己真正的性情是如何,就讓它正常的發揮,外在的悲傷和快樂都不會影響到本來的自己,才叫做帝之縣解。這邊說的應該就是養親的部份。

 

最後一段文字,又是爭議相當多的地方:

指窮於為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

最常看到的就是薪火相傳論,薪火相傳是可以啦,但是跟前面的文字似乎就沒啥關係,所以就有人認為是錯簡,乾脆把他刪掉,這樣又似乎太武斷了些。以下的說法,或許可以將這段與之前的意思相結合。

蠟燭在燒,但是卻沒有意識到自己的灰燼,火指的是自然,而蠟燭是生命,灰燼則是死亡。如果照前面的邏輯來看,這邊講的就應該是盡年了,以自然而然的態度來進入死亡,不過多的悲哀,不過多的恐懼,我猜這就是莊子要表達的意思吧。

 

有個故事說,盲人想知道太陽長什麼樣子,於是明眼人跟他說:太陽圓圓的亮亮的,就好像掛在屋簷下鑼那樣。過不久盲人聽到遠處有人在唱戲,正敲鑼打鼓,於是就跟明眼人說:你聽,太陽在那邊叫了。

我想我也是聽到什麼東西在叫吧XD

 

 

回應
姊姊的日記
弟弟的日記
美人時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