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是哪來的膽量,竟然報了億載金城超級馬拉松六小時賽,也許,是看了東吳24小時熱血賽事、也許是受了跑友的刺激吧!人生,總要不斷嘗試與進步!
在這之前,跑了14場全程馬拉松,記得第一場為2012年的櫻花馬拉松初馬(很多人是為了漂亮的琉璃馬講座,我也是!),過程是抽筋連連,淒慘無比,之後一整年只完成六場馬拉松,成績是難看到不行,幾乎都是在四個半到五個多小時之間。2013年也只完成七場馬拉松,在年底一路平坦的冬山河馬拉松跑出個人最佳成績3:48,第一次是在四小時內完賽,跟之前自己的成績與狀況來比較,這次狀況之好,真的是連自己都到非常意外!
1.
2. 十四場全馬成績記錄,跑者廣場馬拉松普查功能真是棒!
賽前三個月,盡量提高月跑量,雖然也只有達到250km,但已經比之前只有一百多來得多,還有增加跑山路的次數,以及增加間歇練跑的次數。就這樣,在每一週的跑步訓練裡,我幾乎都會有節奏跑、間歇跑、山路跑等不同訓練方式穿插進行,只可惜沒有足夠的時間多做LSD的訓練,練跑距離都沒超過20km,這是讓我擔心會在六小時賽後半段無法維持配速的一點。
在參加路跑時,我會盡量記得戴著自己準備的塑膠杯,從起點開始就帶著它跑到終點結束。可以節省免洗杯的使用,減少大會工作人員撿拾、收拾的工作負擔,遇到啤酒還可以說「請給我一杯」結果是非常過癮的大大的一杯啊!
3.感謝安平夜跑拍攝
4.多虧小賴提醒,原來我有跟這次總排名第一名合照耶!^^"
第一個小時充滿活力,幾乎是在5:20左右的配速之下完成,第二個小時也還算不錯,幾乎可以維持在5:30左右,有點擔心速度會太快而造成後繼無力。但是平常在平路上都是會以這樣的速度來跑,已經習慣的速度,就這樣跑吧!第三個小時之後,漸漸渴望進補幾站休息,雖然速度上都還可以維持,但是有感覺有漸漸地慢下來,但只要跑起來,都可以在5:40以內的速度。第四個小時之後,完成全馬42km的距離,時間剛好四個小時。如果按照這樣的速度跑下去,60km應該是沒問題的!
5.
跑了14場全馬,最多的是308高地馬拉松44km小超馬,說超馬是有點牽強,所以從42km之後的情形,我是沒經歷過。原本會報名六小時超馬的想法之一,就像是我跑五個多小時的全馬,再多半個多小時的時間而已,咬牙撐一下就會過去,而且,平地繞圈圈,會比山路跑跑多了!
的確是如此,第五、六個小時的期間,漸漸感覺到體力的下滑,配速上也漸漸難以維持,但倒也不是差太多,只要跑起來,始終都可以維持在六分速內,只是進補幾站時會多休息一下下。
6.
記得是在五個多小時的時候,補給站剛剛推出台南小吃「碰餅」,邊享受這甜點,邊走路偷懶的時候,遇到鴨肉妹,被拍到這狼狽、偷懶的模樣!
7.
第一次參加這種繞圈賽,在起點的地方,通過晶片感應器就有個螢幕顯示自己的圈數與名次,雖然看過東吳超馬賽也這樣的設施,但是自己是第一次體驗,很新鮮!自己的成績,到了五個小時左右,好幾次通晶片感應器時都有留意一下,大約落在67-70名之間,只是螢幕小了點,很難看清楚。
8.
盤算著在最後一個小時,應該可以累積達到60km,但是算一算圈數,大會公告的距離,六小時跑內圈一圈不到1.6公里,這樣是要跑幾才有60km?37圈?還是38圈?實在是沒辦法邊跑邊心算,最後完成38圈通過晶片感應區之後,還剩不到5分鐘,真是尷尬的時間,要衝下一個距離800m晶片感應區嗎?衝到多800km,衝不到就白費力氣了,好,衝了!!!
9.跑完,好累!
還沒有開始跑馬拉松時,沒想到自己有能力可以完成馬拉松,當然也沒想到自已會有參加六小時超馬賽的一天!
在會場的另一端,踏上最後一個感應地墊,時間到,慢慢走回會場,跟平常馬拉松衝回終點不太一樣,沒有加油的人群耶!拿到成績證明,60.6km,有達到60km耶!真是太高興了!不過,算一算,剛好是38圈的距離,哎呀!最後800m白衝了!
接下來,重心還是會放在全馬上,還有增加月跑量,也許,半年參加一次六小時超馬賽吧!
10. 完賽囉!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