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2271155東沙與西澤島通用引換券

西澤島通用引換券金拾圓
南海是中國最大的緣海,也是全世界第三大的緣海。
在南海諸多島嶼中一般分為東沙、西沙、中沙、南沙四大群島。
東沙居南海最北方,與南沙群島的太平島相距1190公里。
東沙島為整個東沙群島之核心,島的東西長2800公尺南北寬865公尺面積約1.74平方公里。和高雄相距約450公里。
東沙島相關位置圖
東沙島空照圖
東沙島目前的實景圖片
東沙島正處東亞鳥類遷移的主要路徑,由於南海附近的島嶼雖多但面積皆小。因此每年春、秋兩季,東沙島遂成為許多過境候鳥在此暫時停棲休息的中繼站。
東沙島在過去就是海鳥聚集之地,1840年曾有英國自然探險家登島進行自然觀察,發現當時東沙島常有大量的白腹鰹鳥族群在此聚集,每當白腹鰹鳥成群驚起時會在島的上空行成一大片廣達數哩的「白腹鰹鳥雲」,據此當可推想當時群鳥飛起的盛況。
白腹鰹鳥
白腹鰹鳥
白腹鰹鳥這種海鳥排泄的糞便日積月累所形成厚實的鳥糞層(磷礦),是一種優質磷肥,除可製成上等農用肥料外也是製作炸藥的原料之一。
1907年至1909年日本商人西澤吉治強行登陸東沙島,並在島上大肆盜採鳥糞層磷礦。
1937年日軍又強占東沙島闢為南侵基地,又將島上磷礦悉數掘取,經此之後目前東沙島幾已無鳥糞可見。
而往常大量群聚於此的白腹鰹鳥,近幾年來已無發現的紀錄可查,可知東沙島由於受到長期的人為破壞導致島上的鳥類群聚與當年相比也有相當大的改變。
今天所介紹的這套『西澤島通用引換券』,則與上述那位日本商人西澤吉治於1907年至1909年之間,在東沙島上盜採鳥糞磷礦有著極密切的關係。
西澤吉治生於1872年,年少時曾任職農商務省的檢查所,並至東京商業學校接受中等教育。
21歲時(1893年)他因肺疾至伊豆八丈島治病休養一年。也因八丈島產磷從而形成西澤日後以採磷為其一生志業的緣由。
1895年日本占領台灣,西澤吉治隨日軍來台,並於基隆成立西澤商店(罾仔寮街二十二番戶),另外在南部也設一家西澤商店高雄分行。
光緒27年(1901年)夏,西澤吉治在海上航行途中突遇颱風,漂流到東沙島,發現島上覆蓋著厚實的鳥糞層。
西澤在返台時將一些鳥糞的磷肥樣品攜回基隆進行化驗,以查證該磷礦純度是否具有大量開發之經濟價值。
經科學證實確定該島磷礦是優質磷肥可做為上等的農用肥料後,1902年西澤再重回東沙島運送磷肥至台灣。
光緒33年(1907年)在日本政府默許下,西澤糾眾兩百多人搭乘「四國丸號」自台灣搭船強制進入東沙島,登島後隨即強行掛上日本國旗,並將東沙島改名為西澤島。
西澤等人強佔東沙島後,摧毀島上大木廠及祠堂進行毀廟、挖墳焚屍、驅逐在周圍外海作業的中國漁民,並在該島東南方及東北方樹立木樁書寫「明治四十年及西澤島」等字樣。
西澤接著陸續在島上修築簡易碼頭、鋪設兩條5哩長的輕便鐵路、海水淡化機廠、日式房子15棟、辦公所、電信及通話設備等。目的就在開發島上資源想大肆開採磷礦及經營漁業。
西澤強佔東沙並改名為西澤島的侵略之舉,雖經廣東當地的報紙批露,但當時的清政府在事件發生之初並沒有具體反應。
為了進一步開發東沙島,從光緒33年起西澤吉治除率日籍技術人員進駐外,並招募一批台灣人與福州人,人數最多達424人。其中男性382人、婦女25人、小孩17人(光緒34年6月臺灣總督府曾派遣6人調查小組至東沙島調查島上人口,其中日本人佔220人,台灣人與福州人204人合計共424人)。
這些日人大都為從事專業技術的工作人員,台灣人與福州人是工人,婦女則擔任清潔工或廚工,小孩則為童工或日籍技術人員之眷屬。
西澤吉次私自在東沙島開發的兩年期間,東沙島蘊藏之磷礦被開採雖可達物盡其用之目的,但這些舉動也只是滿足西澤個人私慾對東沙毫無具體建設,甚至還導致東沙島的生態環境受到很大破壞與影響。
中國漁民梁盛等人,只好向清政府控訴西澤之罪行。兩廣總督張人駿派員向日本駐廣州領事交涉,日方也自知理虧,最後協議由中國政府以付錢方式「收買」島上建築物及其他投資而贖回東沙島。西澤對所有建築物之估價共日圓67萬後經雙方協調,清政府決定以16萬廣東毫銀收購,另扣除西澤所破壞廟宇、漁船之賠償及應繳稅金合計是3萬廣東毫銀,清政府實付13萬廣東毫銀。
西澤吉治因對東沙島的投資失敗而關閉西澤商店。1933年逝世,享年62歲。
西澤吉治竊佔西澤島期間,為對島上三、四百名不同國籍的年輕職工及苦力進行嚴格管理,乃憑其以往曾在軍中任職的經驗,訂立一套軍事化的制度並定出『西澤島規約』,目的在維持島上風紀、管理職工的健康以增加員工的工作效率。
此西澤島規約原有十條目前尚存九條(缺第五條)內容概略為:
1.渡島者除日給薪俸外,每月另加給拾圓。
2.每十日必須進行收支計劃。
3.有喧鬧之事者科以罰金五十錢。
4.有賭博之事者科以罰金五圓。
6.所科罰金做為島上職員互助制度之用,包含祝祭日助賀或疾病救助等。
7.酒類為下午五點至七點供應,一人限買兩合。
8.早上兩點起床,兩點半吃飯。
9.一日四餐免費供應。
10.每晚工作結束,入浴後由醫師施以健康檢查。
西澤吉次為加強對島上的管理,除了訂定『西澤島規約』外,又以基隆『西澤商店』的名義發行在島上專用的『西澤島通用引換券』。
該引換券面額有金壹錢、金拾錢、金壹圓、金五圓、金拾圓共五種,皆為明治四十年製造,低面額的金壹錢、金拾錢、金壹圓票號為五碼,較高面額的金五圓、金拾圓票號為四碼。
金壹錢、金拾錢為直式,金壹圓、金五圓、金拾圓為橫式,鈔面上並註記「本券可兌換島內各商店之物品,也可持券向基隆西澤商店換取同額現金」。
西澤島通用引換券金壹錢正面

西澤島通用引換券金壹錢背面
西澤島通用引換券金拾錢正面
西澤島通用引換券金拾錢背面
西澤島通用引換券金壹圓正面
西澤島通用引換券金壹圓背面
西澤島通用引換券金五圓正面
西澤島通用引換券金五圓背面
西澤島通用引換券金拾圓正面
西澤島通用引換券金拾圓背面
該套紙幣為東沙島有史以來唯一曾印製供使用的通用貨幣,但因發行時間短暫,流通區域小,使用的人口又少,故實品難覓。
西澤吉次依據其個人構想,在東沙島築鐵路、建碼頭、設海水淡化機廠、蓋辦公所及電信與通話設備,此外又訂定有如法律的西澤島規約,印製島上專用鈔票,西澤想建立一個完全屬於自己的小王國其意圖已實甚明顯。
這套西澤島通用引換券雖是個人發行的私鈔,但廣義來說卻是台灣地區有史以來最早的一套外島鈔券吧!
本部落格所刊載西澤島通用引換券照片皆是博物館的典藏品,並感謝鈔友吳翰儒先生的協助搜尋。
●●●●●●●●●●●●●●●●●●●●●●●●●●●●●●●●●
東沙環礁國家公園境內包括東沙島和東沙環礁。東沙島呈馬蹄形常年露出海面,整座島地勢低平。島上覆有貝殼沙,無明顯地形上的遮蔽物,只有遍布低矮的熱帶灌木,是我國海域中最為完整的環礁地景屬世界級的珍貴自然資源。
由於具備珍貴的珊瑚礁生態與海洋資源的多樣性,促使政府在2007年將東沙環礁成立為第七座國家公園。
目前國內除東沙環礁國家公園外,還有墾丁國家公園、玉山國家公園、陽明山國家公園、太魯閣國家公園、雪霸國家公園、金門國家公園、臺江國家公園,合計共八座國家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