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1202359【倒數18天】12/8 爆轟樂團台灣初個唱!

大家晚安,今天要複習的是~

 

〈生命線〉

7張單曲(2003.08.20發行)

也收錄於第三張專輯《イキルサイノウ》(2003.10.22發行)

並由風雲唱片發行台壓版《生存的才能》(2005.07.15發行)

 

THE BACK HORN從初期以來發表的所有作品,無論曲、詞,都是以團名為作者,這種情形一直持續到《イキルサイノウ》為止。從樂團的第一支原創曲目〈のミルク〉開始,吉他手菅波栄純即發揮他的天分,創作出絕大多數的詞、曲,可以說THE BACK HORN初期的音樂風格是由菅波所奠定的。經常思考生與死、美與醜、暴力與溫柔等兩面性與極端的感情面的菅波,死與暴力就像是在他心裡住了個惡魔般,引導他往更深更黑的地方前進。

 

有如中毒一般地朝向黑暗前進的菅波,在思考上的第一個轉折點是在創作《世界樹の下で〉的歌詞時,而第二個轉折點則是在他父親過世之時。親人的逝去,讓他真正開始思考到、感覺到「死」,而不是去幻想「死」;而身為樂團創作中心的沉重壓力與過度的自尊心,也讓他焦慮不已,最後甚至出現了有如憂鬱症的情形。在憂鬱達到最高峰時,菅波兩天沒睡不停地寫,一口氣寫下《イキルサイノウ》中的所有歌詞。

 

「我想,我大概會被這張專輯殺掉吧。」在當時的雜誌專訪中,菅波這麼說道。在創作《イキルサイノウ》時,會突然從錄音室消失不見,會關在廁所裡不出來,精神狀態十分不穩定的菅波,其他三名團員都看在眼裡。山田盡可能隨時陪著他,謹慎地選擇不刺激他的用語,岡峰留意著他的行蹤,在最緊急的時刻(廣島Live時曾經發生過菅波走在屋頂邊緣的事件,不過菅波本人完全沒印象)把他從危險的地方勸下來。「這是第三次的解散危機」後來說得十分雲淡風輕的松田,在當時覺得這樣下去樂團氣氛會越來越更糟,於是想盡辦法炒熱氣氛,試圖讓所有人都放輕鬆。

 

這張滿菅波色彩的《イキルサイノウ,詞曲的原創性與專輯的完成度,說是THE BACK HORN第二期的最高傑作也不為過。

 

以下待續。



The Back Horn 生命線 par akue

------------------

本系列文同步更新於臉書社團【THE BACK HORN 爆轟樂團 共鳴台灣分部】

(其實這裡才是倉庫啦XD)

回應
你,KYO-MEI了嗎?
    沒有新回應!
亞特蘭提斯的遺跡

累積 | 今日
loading......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