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5311053標竿學習--一項永不失效的管理工具
標竿學習--一項永不失效的管理工具
林公孚
前言
在我國最早使用標竿學習觀念者,當推論語中,孔子所說的:「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國際間最早使用「標竿學習(競爭標竿、尺標比較、水平對比)」(Benchmarking)一詞作為管理工具者,當屬美國全錄公司。1982年初,該公司察覺到他們在全美影印機市場佔有的比例,從百分之八十驟降至百分之十三,企業生存出現危機。
為拯救危亡,公司推出「品質掛帥」(Leadership through Quality) 的策略專案品質計畫;它是由員工參與、學習標竿及品質改進三項重要策略所構成,由於領導者貫徹執行,帶領公司走出困境,終於反敗為勝,並於1989年獲美國國家品質獎的榮銜,而他們所採用「學習標竿」的做法,也成為企業常用的管理工具。
依據2003年Bain & Com-pany調查報告顯示,世界企業最常為企業界使用的前三項管理工具分別為:策略規劃、標竿學習、使命及願景之典範詮釋,與1998年The Benchmarking Exchange (TBE) 調查報告所顯示的前三項管理工具排名:標竿學習、資訊系統及人力資源,三者排名已略有變動,但標竿學習穩居前三名地位,並未動搖,可知其在管理者心目中的重要性。
二、何謂標竿學習
標竿學習就其字意言,是尋找學習的對象,以他們既有成就為基準 ,透過合法管道學習,以「見賢思齊」的手段,達到改善自己經營體質之目的。
換句話說,它是指一家公司可以就某一特定過程,將本身的績效與其他公司的績效相比較,然後學習其中績效最佳者的做法,以達到提升自己績效的目的。我們亦可從以下的標竿學習(Benchmarking)定義中,得知其意涵:
-
Collins 英文字典將Benchmark/ Benchmarking解釋為「 固定對象的標記,諸如用石柱來說明高出海平面之高度,作為調查中的參考點」,有基準之意。
-
韋氏(Webster)字典將它解釋為:「標竿為一種調查的指標,做為預定的基本參考點,這個標準可以用測量或評價某些實務。」
-
美國生產力與品質中心(APQC):「標竿學習是一項有系統、持續性的評估過程,透過不斷地將企業過程與世界上居領導地位之企業相比較,以獲得協助改進經營績效之資訊。」
-
美國全錄公司:「持續有系統地評估頂尖企業的一種過程,以確認最好的業務運作方式,並據以設定合理的自我表現目標。」
-
美國教育部:「持續地衡量其產品、服務及運作方式,並與最佳競爭者或產業界的領導者相比較。」
由此可知,標竿學習是一種向企業實務楷模學習的過程,它可以向同業學習,也可以向異業學習,這種學習過程要靠人來推動,惟有人人參與,標竿學習的策略才能成功。
綜上所述,我們可將標竿學習歸納為下列幾個重點:
-
是一種廣受歡迎能促進進步的管理工具。
-
重視過程與實務。
-
可以辨識出最需改變的過程。
-
重在全員參與。
-
可比較自己公司的過程或績效與一流公司的過程或績效。
-
目標是找出成功的秘訣,然後應用在自己公司。
三、標竿學習的類型
標竿學習是以「知己」的方式,來檢驗自己,也以「知彼」的方式,來瞭解競爭對手,從而得知,自己到底與競爭對手的差距有多少。
一般來說,標竿學習因對象和範圍的不同可分成四類:內部標竿學習(Internal Benchmarking)、競爭標竿學習(Competitive Benchmarking)、機能標竿 (functional benchmarking)、及一般標竿學習(Generic Benchmarking)。不同的標竿學習對象,產生不同的學習結果。
1. 內部標竿:係指企業內各部門、工廠、分公司、間之某一類似作業過程或工作方法,彼此相互觀摩學習,找出組織內不同部門間的績效差異,進行改善。
2. 競爭標竿:係指向競爭對手學習,將其營運有關的重要項目,與競爭對手進行標竿研究比較,比較的項目包括:產品之品質、價格、生產/服務過程、績效等,擇優學習。
3. 機能標竿:它係針對某一機能或過程之改善目的而設。先定出某些企業機能領域,諸如:生產、行銷、財務、服務…等的績效衡量標準,而後尋求在此特定領域內表現卓越的其他組織,將它與企業本身比較,分析其作業過程之優點與績效差距,達到改善績效的目的。
4. 一般的標竿:係指將創新的學習方法,運用到過程或策略的改善,它代表的意涵是專注於學習卓越的作業過程,不論其存在之行業或產業別。例如全錄公司向AT&T學習R/D,向美國快遞學習收款,向密立根公司學習員工提案制度…。參考最佳者的作業系統,建立自己的功能目標,整合策略,使自己成為最佳者。
在做法上,我們可以先從企業內部的自我檢視開始,進而尋找競爭對手或不同產業領域中的楷模,作為學習對像,最終尋求世界級的最佳實務典範,將它運用到自身的作業過程。
四、標竿學習有目標差距嗎?
標竿學習最終學習對象是世界級的最佳實務典範,能不能達到這個目標,那得視學習者的基本條件與狀況而定。參考S.Thomas Foster 教授的看法,我們可將標竿學習的目標訂為六個,包括:從成功中學習、公司內最佳、同級中最佳、超越業界標準、領先全國、世界第一。
五、推動標竿學習的步驟
標竿學習的推動步驟會由於組織文化或制度不同而有異,例如全錄的十個步驟,長谷集團的八個階段。本文係依據「標竿學習」一書作者Spendolini提出標竿學習五階段實施法,簡介如次:
-
選擇學習主題—學習什麼?誰是使用標竿學習資訊的顧客?
-
組成學習團隊-該由誰來參加此項活動?用部門工作小組、跨部門小組還是特別任務小組?
-
選定學習對象-從有效資訊來源,獲取可供學習的線索。
-
蒐集及分析資訊-實地蒐集及分析標竿學習資訊。
-
採取改革行動-找出改善產品與過程的機會,採取改革行動。
六、影響標竿學習的因素
標竿學習縱然是追求卓越經營者的最愛的管理工具,使用它時,仍應將影響標竿學習的幾個重要因素考慮在內,使其成為實施成功的助力:
-
須有卓越的領導者,親自引領標竿學習活動的進行,
-
組織的需求要相當明確,
-
選擇標竿學習的主題要適當,避免過於複雜與敏感者,
-
本身企業的各種運作過程和實務的瞭解程度要高,
-
確認學習對象後,所採用的研究與選擇方法要恰當,
-
要有一套紮實的學習與推廣過程,使標竿學習策略發生功效,
-
參與標竿學習者的能力水準與他們對變革的關心與投入程度要高,
-
組織內的變革環境需夠成熟,
-
須先訂出某些組織功能上共同績效衡量的標準。
七、標竿學習的重要觀念
欲期有效運用標竿學習作為管理工具,須先建立四項重要觀念,即:「全面品質觀」、「過程觀」、「衡量標準觀」與「學習觀」,茲略述如次:
-
全面品質觀:係指標竿學習的基本理念之一,在於達成顧客的全面滿意;
-
過程觀:係指標竿學習所涵蓋學習對象的作業過程,以及組織內部的運作流程與計劃流程;
-
衡量標準觀:係指標竿學習須訂出某些組織功能上共同績效衡量標準,作為比較之依據;
-
學習觀:係同時強調向他人學習與自我學習的精神。
我們須將以上四種觀念作為實施標竿學習的基本原則,不可僅將標竿學習簡化為向他人學習的方式而已。
我們也要瞭解,應將標竿學習視為持續的學習過程,不斷地進行創新與改善來提升組織效能,以增強競爭優勢。
八、研究標竿學習活動的組織
美國的標竿學習運動是由美國生產力與品質中心 (American Productivity and Quality Center,APQC) 主導,它是屬於非營利事業機構,以尋找與分享最佳實務運作宗旨,專門提供標竿學習的確最佳實務運作資訊給需要者。它積極邀請企業參與標竿學習合作 (Open Standards Benchmarking Collaboratives,OSBC) 研究計畫,APQC的目標是建構一個標準公共資料庫,以協助企業進行快速的標竿學習,藉以衡量、評估及提昇企業的績效。
此一資料庫提供超過1200項共用及個別的標竿學習衡量指標,組織可以藉此追蹤關鍵作業機能的績效,當企業將自己的績效資料上傳至這個資料庫後,就可以得出組織績效和標竿企業及其他同業比較的結果。
APQC已針對關鍵企業、政府、健康、教育等領域,定義其績效水準。衡量的基礎包括成本、時間、循環時間及生產力,主要的研究關鍵領域包括下列幾項:
1. 提供的產品及服務(供應鏈)。
2. 財務資源管理。
3. 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
4. 資訊及知識管理(IT)。
5. 顧客服務管理。
6. 產品與服務之行銷與銷售。
7. 產品與服務之設計與開發。
企業組織在參與OSBC標竿學習活動之後,通常會遭受相當大的衝擊,對於促成舊有典範的移轉,蓄積改變的動能,以及建立學習標竿有相當大的助益,從而帶來上百萬美元的節餘的財務表現,實施標竿學習好處甚多,根據APQC許多會員的報告顯示,諸如:
1. 改善利潤與效率。
2. 加速管理變革。
3. 設定挑戰性目標。
4. 促成突破與創新。
5. 創造出急迫感。
6. 克服自滿與傲慢。
7. 瞭解世界級的績效。
8. 做出較佳的決策。
參與OSBC研究計畫的好處是,APQC能夠提供集體標竿學習的機會,讓不同規模大小的企業於相互合作的環境中,以較少的時間與金錢投資分享經驗,每年APQC都會針對不同產業、主題及功能進行集體標竿學習活動,善用APQC所提供的方法、步驟、學習會議及現場考察,可以協助企業產生具體的成效,並且減少他們進行耗費耗時的標竿學習研究。目前APQC所進行的標竿研究主題包括:
-
專案組合管理。
-
運用實務社群驅動組織績效與創新。
-
下一世代人力資源管理:驅動卓越組織。
-
全方位顧客管理經驗。
-
實現變革:最佳實務組織如何從成功變革中獲利。
-
業務流程管理:最佳實務的顯現。
-
知識管理與組織學習的整合。
-
超越規劃:建構出協調、敏捷、負責的策略。
-
研究與發展生產力之衡量。
以標竿學習著名的全錄公司,它的全錄企業研究小組(XBRG)以其在「獲取與使用市場洞察力」產生最佳實務績效,而受到APQC的表揚,被列入標竿學習榜,同榜者尚有:3M、Combaq、Maytag、Motorola、…等。
九、結 語
綜上所述,可知標竿學習是將別人的技術、運作、管理或服務的過程,加以調查、分析、比較及改善,作為改善自己績效的一種做法,也就是俗話所說『他山之石,可以攻錯』道理的實踐。它的使用方法簡單,易知易行,無怪乎問世以來,歷經二十餘年,仍盛行不衰,尚未使用此項工具的經營者們,該一試了罷!
參考資料
1. Michael J. Spendolini呂錦珍譯 標竿學習 天下文化 1996
2. 熊培霖 《e时代企业项目管理发展的六大趋势》 世界經理人ICXO.COM ( 日期:2004-06-17 13:40
3. 楊國安 劉雪慰《找對你的組織學習方式》哈佛商業評論 2004年12月號刊 出版日期:2004-12-1
4. 徐世輝 全面品質管理 華泰
5. 劉常勇 《如何學習戴爾成功的經驗》劉常勇管理學習知識庫
6. 吳明烈《標竿學習的概念與實務》
7. Charles Goldwasser尉謄蛟譯《標竿:大家一起來》世界經理文摘第108期,原文作者為美國管理顧問公司資深傾問。
8. Waterhouse尉謄蛟譯《推動變革的步驟》世界經理文摘第108期,
9. Benchmarking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An annual report: January 2002 edition http://www.benchnet.com/bppf1998.htm
*本文發表於94/01《品質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