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232258圍棋比賽裁判經驗談(轉貼)
現今圍棋比賽絕大多數都是周日舉辦,擔任裁判算是相當不錯的「副業」。
以前我在台北教棋時,當裁判算是經驗蠻豐富的,來台南後由於人脈不豐,加上自己很喜歡下場當選手,就很少有機會做裁判了。
裁判主要的工作大致如下:
1.排賽程,填出賽單及戰績記錄(通稱小表)
2.選手糾紛仲裁
3.協助選手計算輸贏,並將結果記錄在出賽單上
4.協助該組選手報到,開賽前補完號碼(缺席者號碼由後面遞補)
5.比完後該組的成績計算,得獎名單填寫,並將得獎選手依名次帶隊上 台領獎
用電腦程式排賽程應該會是時代趨勢,但由於成本考量,台灣大多數比賽還是採取人工排賽程作業。所以裁判排賽程的熟練度及正確性非常重要。
如果裁判訓練不足,會產生許多糾紛及亂象,競賽品質便將大打折扣。所以中華棋協會不定期辦理裁判講習,並頒發各級之裁判證書(有A、B、C三等級)。
當裁判比較有挑戰性的任務,便是各種形形色色的糾紛處理。大約常見的狀況有以下幾種:
1.不專心,該誰下都不知道,或沒注意對手下哪裡,對手也不肯告知。
2.小動作糾紛:如悔棋、在棋盤上移位(溜冰)、連下兩子、言語衝突等。
3.盤面不慎弄亂難以復原。說到這,我想到四年前在樹林比賽時,我附近突然從天而降下一隻鞋子,正好砸中了其中一局棋,原來是體育館樓上一位頑皮小妹的傑作,由於無法覆盤(級位水平),只好重賽。
4.數子糾紛:我又回想到今年台南健士盃,我教室一位初段組學生第五局升段關鍵之戰,終局記算時對手未做地域確認後便急忙數子(黑地120未在旁標示)最後他堅稱黑地才110,總數黑本為192,對手堅持黑只有182,連裁判一時也難以判決。幸好對手的父親深明大義,大聲斥責兒子,爸爸在二樓看得一清二楚,才確保了學生的升段結果。我不得不由衷敬佩起,這位不徇私護短、充滿正義感的父親。
5.計時器使用糾紛:由於段位以上一律使用計時器,對像我這樣較年長、思考反應不快的選手,計時器簡直就是一大罩門。尤棋計時器沒電、選手聽不到讀秒聲而時盡敗的例子,真是屢見不鮮。
當然啦!不管任何突發狀況,都得仰賴裁判的經驗與智慧去解決。但裁判只是凡人,一位裁判平均要面對約50位選手,無法事事周全圓滿也是情有可原。我想裁判處理狀況當然最高原則是以和為貴,儘量不讓選手懷著不滿與遺憾離去,用理性平和的方式與家長溝通及說明,讓家長們認同圍棋比賽不僅僅是輸贏,也是一個進行生活教育,促進人格與潛力成長的優良場合。
轉貼自何震群老師臉書
這與我多年前所寫的文章高好相呼應
http://blog.xuite.net/lijpgo/twblog/122634876
圍棋比賽的注意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