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8151736鐵路局台北機廠澡堂
很多人把台北「機廠」誤以為是台北「機場」,兩者雖都位在台北市松山,但差異是,機廠裡沒有飛機只有火車。台北機廠的廠區位置北臨市民大道,位於京華城對面;南臨台北市東西向快速道路高架道,與松山煙廠相隔。
台北機廠出自於台灣總督府鐵道部工程師速水河彥設計,興建於日昭和十年(1935年),於昭和十四年(1939年)落成啟用,原位於台北城北門與大稻埕間的台灣總督府鐵道部台北工場便陸續遷入此處;光復後更名為「台北機廠」,成為台鐵最重要的列車保養維修與改裝基地,在台灣百年鐵道史扮演「火車頭」的關鍵角色。
▲機廠內設有一座自「新台北鐵道工場」落成時留存至今,設計風格深受現代主義影響、頗具特色的員工澡堂,目前已經被列為台北市市定古蹟。
▲一進門木製屏風上,釘著一個小牌子寫著:「自即日起浴室開放時間為下午4時10分,依本廠員工出勤管理補充事項第八條第一項:現場工作人員因油汙關係得於下班前三十分鐘淋浴」。
▲走進屏風後,為台北機廠員工的更衣室與洗手台。
▲洗手台旁的鋼製引水管
▲澡堂外洗手台上的青銅製水龍頭,據說是日據時代留下的產物,迄今仍功能良好。
▲台北機廠澡堂的結構採鋼筋混凝土與鋼樑並用的作法,屋頂可見到類似圓頂薄殼之構造,在當時屬於進步的結構,所形成的半圓筒空間內部無柱,左右設窗,引進光線,使室內較為高敞而明亮。浴池內有兩座大型圓形的浴池,設有圓形台階,造型充滿幾何形式之美,受日本分離派建築影響,反映了1930年代世界建築的設計潮流。
▲中間的管線為水管及蒸氣管,主要利用工廠鍋爐所產生排放的熱蒸氣,經由管線導入大浴池內加熱水溫,以提供機廠員工每天傍晚下班時洗去一天的汙垢與疲勞。
▲浴池內可容納不少人同時泡澡
▲小型浴池同樣以導管線導入鍋爐產生排放的熱蒸氣以加熱水溫
▲澡堂內洗手台牆上仍保留有銅製水龍頭
▲
▲浴池兩旁的圓拱門內為提供沖洗身體的地方,而中間的方拱門則是提供通往外面的通道。
▲隨著機廠計畫在民國100年六月工廠搬遷後,機廠的老師傅們下了班在澡堂泡澡聊天這令人懷念的景象也將正式走入歷史...
▲機廠澡堂的建築外觀
▲圓頂上通風用的窗戶
************************************************
本篇文章部分內容係參考引用:
台北市文化局–鐵路局台北機廠澡堂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鐵路局台北機廠澡堂
臺灣大百科全書–鐵路局台北機廠澡堂
************************************************
延伸閱讀:
Xuite日誌–鐵路局機廠澡堂@Blue JOE Photo Diary
************************************************
參考閱讀書籍:
台灣古建築圖解事典 / 李乾朗 著 / 遠流出版
************************************************
古蹟名稱:鐵路局台北機廠澡堂
類別:古蹟
古蹟類別:直轄市定古蹟
種類:澡堂
公告日期:2000/09/22
地址:臺北市信義區市民大道五段48號
創建年代:日昭和十年(1935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