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2021828藝術與修行
一個有自信的個人或社會(一個完足的人)並不需要與別人競爭,也不會在乎排名,卻會積極關心並努力改善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提昇自己生命的價值。
整個社會在原本想追求美好的前提下,昂首闊步,但卻不幸得是走向醜陋和險惡,以致於令人感到痛苦不堪。
其實,美好的社會就是一個人與人,人與自然能互相信任、互相尊重的生活環境,如此而已。
從閱讀中,我獲得莫大的喜悅與感動;透過閱讀,我找到自我學習與反思的力量。
劉其偉說過:生命要用才有價值,用它,等於活著;做了,也才是活到了。
任何的學習都必有外在的藍本,以知識觀念來形成技巧,但畢竟這些都還是別人的,只能拿來借用一下,作個參考。
藝術家不是解決技術的問題就好,內在才是大重點,大根源,藝術種子就在裡面,怎麼種它,看你自己,不是看別人。
學太多並不好,但不學也不行。不學的人就沒有思想、觀念。通常我們看到的,被吸引的地方,往往都是呈現於外表的技巧與形式。這些東西會在不知不覺中潛入我們的內心,佔據本性的空間,侷限自性的發展。
藝術靠的是修,有如佛陀的修行,佛陀在出家後,不是跟別人學習,而是自修,提昇智慧,領悟正覺。所以想要種藝術的種,要修行。
創作是生活的習慣,是日常的態度,時時刻刻有參悟,全力以赴,永不改變。人與藝術就能如同合金,相熔得渾然天成。
出家人所謂的閉關,那就是為了要忘經,忘掉許許多多念來的、背來的、記來的文字。自我整理,排除雜念,把心空出來。自我清空了,文字的障礙減到最低,以這樣的心感應大自然的律則,去看一沙一世界,芥子裡納有須彌山。
回歸自然,回歸童心,回到自己的本性。
人類最智也最愚,最善也最惡,最苦也最樂。善惡苦樂繫於一念之間,這就是人間。